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漢鼎余煙> 第一百九十章 風潮

第一百九十章 風潮

  次日清晨,廬江雷氏所部偵騎四齣,確定黃蓋退兵以後,各部作拔營準備,啟程折返樂鄉。唯獨以賀松領兵一營,駐守岑坪。


  賀松確實是最適合的人選。此人臨戰勇猛如虎,治軍又嚴格沉穩,駐守在此,斷不會給他人留下可趁之機。相比而言,如鄧銅和丁奉各有缺點,鄧銅太粗,而丁奉太急,不適合放在距離樂鄉幾近百里的岑坪獨當一面。為了名正言順,雷遠另外又向州府行文,舉賀松為護荊蠻校尉從事。


  當然,賀松畢竟是個武人,而岑坪這裡的民政也需要人來負責,所以雷遠又遣人從樂鄉急調黃晅過來,令他以護荊蠻校尉屬曹掾史的身份輔佐賀松。


  自從定下了抽調基層文吏、管事來宗主身邊擔任書佐的制度,已經前後輪換了好幾撥。但黃晅一直在雷遠身邊,隱然將要成為辛彬和周虎之後的第三人。此番雷遠特意調他至岑坪負責一地的民政,若能勝任,日後即可大用。


  來時為了追擊周泰,全軍火急行動,沿途趟水跋涉,不避艱苦。到現在返回的時候,當然無須再如此了。況且此前渡過三河口湖沼所用的那些木筏,都是周虎動用了近千民伕連夜趕製的,用不了幾次就會散架。雖然周虎再度趕製了一些,到底數量不足。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因此各部陸續啟程,郭竟監管著俘虜先行,這任務極其重要,切不可出什麼岔子。之後再是鄧銅丁奉等人,雷遠帶著本部最後出發。


  出發之日,黃晅終於趕到,雷遠將他和賀松一齊招來,吩咐道:「岑坪是樂鄉探入武陵的長臂,但這長臂所向,並不限於武陵。我希望通過這條長臂,來加強武陵、零陵甚至桂陽等地與荊北的聯繫;希望此地能夠成為荊州西部的交通樞紐,而非一處單純的軍事堡壘。請二位善體此意,在岑坪好生經營。」


  賀松、黃晅一齊應是。


  待到雷遠返回樂鄉境內的時候,從一直在三河口留守的王延口中,聽說了另一件事。原來就在雷遠調集部曲南下的次日,趙雲受玄德公所令,帶領三百名精銳騎士,由公安趕到樂鄉,一直駐紮在三河口營地中,隨時準備南下接應。直到確認了黃蓋收兵,雷遠所部陸續返程,他才往公安復命去了。


  不得不說,玄德公真是仁厚之主。


  雷遠回到樂鄉以後,開始處置後繼事項。。


  沒過幾天,由護荊蠻校尉發出,向荊州牧請求以岑坪為護荊蠻校尉治所的簡牘便抵達公安。據說收到簡牘之後,玄德公大為感慨,隨即同意所請,並向各州郡行文宣布。根據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的建議,在行文之上,還嚴厲申斥了新任護荊蠻校尉的雷遠雷續之未能善盡職責,以至於造成了規模如此巨大、損失如此慘重的蠻夷暴亂,並勒令其調動一切手段、儘快將之平定。


  左將軍府內不少官員都認為,這絕對是雷遠的無妄之災。恐怕廬江雷氏在前任宗主病故的事情中,對軍府的態度隱含逼迫,所以才會導致軍府藉機重責,以示警告吧。


  畢竟無論怎麼想,雷遠就任護荊蠻校尉才一個月罷了。這一個月里,且不談對荊蠻的掌控力度如何,只說那樂鄉大市,已經實實在在地給不少荊襄大族帶來了好處。軍府中的許多官員,因此都對廬江雷氏頗具善意。


  更不消說,荊州各地最近還有一種傳言:這次荊蠻暴亂很有可能是東吳掀起的。就在暴動發起的那一天,東吳駐岑坪的守將周泰潛入樂鄉,試圖襲殺護荊蠻校尉雷遠,這明擺著就是與蠻夷沆瀣一氣了,至於為什麼後來周泰又被蠻夷所殺……那可就說不清楚,狗咬狗究竟有何緣故,外人如何得知?

  這個說法一出現,就被傳得沸沸揚揚,好像每隔幾天,又會生出新的細節,將之更加完善。最終導致左將軍府專門下令稽查妖言。


  隨著稽查一板一眼地進行,明面上的傳說是沒有了,但暗地裡會否愈演愈烈,著實說不清楚。


  好在終究事實勝於雄辯,沒過多久,就不再有人相信荊蠻與東吳勾結了。皆因在武陵極具聲望的蠻夷渠帥,自稱五溪蠻王的沙摩柯號稱糾合了蠻夷戰士萬餘人,從充縣和壺頭山兩路大舉出擊,沿途連破莊園塢壁,直取臨沅。黃蓋揮軍迎戰,雖然殺敵甚眾,但因眾寡不敵,不得不逐步撤退。蠻夷緣路徼戰,一度威逼臨沅城下。


  因為武陵蠻此番暴動的聲勢極大,荊州各地的蠻夷都有蠢蠢欲動之勢。東吳贊軍校尉魯肅正在益陽公幹,結果居然遭到了長沙蠻的襲擊。若非黃蓋帶領精兵千人晝夜兼程趕來解救,魯肅幾乎不免。


  到了四月下旬的時候,這股子風潮不僅毫無停歇的跡象,竟還愈演愈烈,波及到了南郡。就連負責駐守夷陵的東吳大將甘寧,也向江陵連番發去急報,稱有大股蠻夷聚集,意圖攻掠城池。


  這可就不是小事。


  夷陵雖是小城,但此地對於東吳,對於周瑜的重要性,卻遠遠超過荊南的武陵郡。


  自益州至荊州的交通,受千山萬壑所阻,可供較大規模運輸的,唯有蜀江水陸道。其中最險要的一段,便是後世所稱的三峽,此時自西向東,分別名為廣慈峽、巫峽和西陵峽,這三峽,莫不是高山重嶂、絕壁萬仞之處,兩岸道路崎嶇難行。而水勢更是紆曲奔涌,險惡之極。舟船航行此地,屢有敗毀之災。


  扼守西陵峽東段峽口的重鎮,便是夷陵。


  建安十三年,曹軍據荊州時,劃分南郡枝江以西的五縣為臨江郡,治所設在夷陵,遣兵數百拒守。其後曹軍敗於赤壁,周郎領兵攻打江陵,為分曹軍兵勢,先派遣甘寧攻拔夷陵。江陵守將曹仁以數千人馬來救,面對以千人死守的甘寧未能拿下,反而遭周郎督領眾將擊退,折損兵士過半、戰馬三百匹。


  此後,周郎以甘寧常駐夷陵。甘寧本是益州巴郡的豪族,少年時召合遊俠少年群聚相隨,即便州郡長吏也不敢得罪。雖壯年以後輾轉荊揚,但在這片水域依然廣有威望,因而不久便招降了益州軍將襲肅,不僅兵力愈發強盛,還將勢力向西延伸到了秭歸和巫縣等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