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又過年了
毛三爺的話,讓毛老太爺陷入了沉思。可是他前思後想,想了半晌之後,依然是沒有想出來任何頭緒,毛家有老三說的這樣富貴親戚。
看著毛老太爺搖頭,毛三爺也是納悶兒,那幾個兄弟跟老大在一起的表現,可是很親熱的,會是誰呢?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俗話說得好,二十三,糖瓜粘。顧辰回來的時候,正看見自家媳婦兒,看著倆寶吃糖呢!
這場景可不容易,自家媳婦兒平時是最反對給倆寶吃糖的,倆寶得塊糖,比過年還高興。
看著倆寶一小口一小口的,舔食著那麼一小塊糖。幸福的跟什麼似的,顧辰就覺得媳婦兒太嚴厲了點兒。
蘇瑾卻給他解釋過,小孩子少吃糖為妙。一是怕孩子將來有蛀牙,二是怕糖吃多了,對嗓子不好。
媳婦兒說的是一套一套的,他真心的不是對手,所以每次的結局都是他輸了。好吧!不去操心倆寶了,想想自個兒要做的事情還真不少。
顧辰雖然放假了,卻實實在在的,要忙兩天。原因無他,快過年了,要送年禮。
別人家的,可以是余德帶著人去送,可是成王府的年禮,將軍府的年禮,還有松山書院的山長和夫子們的年禮,都是他親自帶人去送的。
表嫂的娘家,是六郎帶人去送的,左右鄰居是余德代表郡君府去的。
說來話長,左右鄰里住的都是四品官居多,都是早早的派府上的管事媽媽,把年禮送到郡君府上。
蘇瑾就讓田嫂子接待,並記下來,改天讓余德帶上回禮去拜訪。
可是至從余德帶著回禮,挨家拜訪之後,蘇瑾發現自家上門送年禮的人更多了。
就因為這年禮問題,自家照實忙了好幾天。
又因為今年在一起過年,蘇瑾就讓莊子上殺了兩頭豬,還有人送來了不少山貨和野味,今年的年貨備的,比哪一年都品種多。
終於到了大年三十,一家子老小都穿上喜慶的衣裳,倆寶更是被蘇瑾打扮的這個精神。一套大紅色的繡花襖子,外罩徐彩虹差人送來的,白色狐狸皮坎肩,頭上在梳上衝天揪,怎麼看怎麼稀罕人。
蘇瑾自個兒,也穿了一件大紅色的用銀線勾邊的曲裾,更襯得纖細的身姿,如清風拂柳。就象顧辰說的,蘇瑾生完倆寶之後,除了胸圍漲了,其餘的部位根本就沒有變。
當蘇瑾一身新衣站在顧辰及倆寶面前,不僅顧辰眼睛冒藍光,倆寶也是眼前一亮,可是他們還不會說太多的辭彙。只會張大小嘴巴,不停的叫「娘!」
蘇瑾美美的看著倆寶,很快把他們攏到懷裡。倆寶則愉快的送上口水,塗在娘親臉上,塗完之後,還嘻嘻的笑個不停。
顧辰也欺身上前,把娘仨都圈在自個兒懷裡,換來娘仨三個香吻。美的顧辰都不想帶著妻兒去給長輩拜年了,就想一家四口膩歪在一起。
在蘇瑾不斷的催促下,顧辰才抱起一雙兒女,走在媳婦兒身後。去外院給爺爺拜年,到了外院顧老爺子的住處,才發現爹娘早就到了。
一家四口先跪在軟墊上,給爺爺磕頭拜年。倆寶這兩天被蘇瑾教了很多次了,現在竟然能有模有樣兒的,撅著小屁屁給太爺爺磕頭,磕完頭之後,竟然會伸出小胖手,一本正經的說:「太,財!」
一屋子人沒反應過來,倆寶是要幹啥!還是顧辰反應最快,替倆寶答道:「是不是: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倆寶聽了,一個勁兒的點頭。毛氏問怎麼回事兒,顧辰看了看自家媳婦兒一眼才說道:「昨個兒瑾兒跟我來玩笑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誰知道他們兩個就記住了。」
顧辰說完,屋裡的人都被逗笑了。顧老爺子更是心甘情願的,送出了兩個大紅包。
等小兩口兒帶著倆寶,跪下給顧家和夫婦拜年時。倆寶還是跟剛才一樣,磕完頭之後,立馬爬起來,伸出小胖手,奶聲奶氣的對毛氏說「奶,財。」
「哎!哎!奶給紅包啊!」毛氏樂得笑彎了腰,一人給了一個大紅包。
結果,還沒完,倆寶又拉著爹爹的手,跌跌撞撞的走到顧家和面前。「爺,財!」顧家和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從懷裡掏出來兩個紅包,給倆寶一人一個。
倆寶這才笑眯眯的,回到娘親身邊。把手裡的紅包,放在蘇瑾手裡,還示意娘親,把紅包拿住了。
看著倆寶的舉動,把毛氏稀罕的不行。「我小孫子,小孫女兒,就是與眾不同啊!這麼小就知道要紅包了。還知道放他們娘手裡,還讓他們娘拿住了,不能掉。」
屋子裡的人聽了,都笑的前仰後合的,蘇瑾也覺得好笑,一直都是自個兒給人家銀錢,今個兒倆寶終於會往家裡划拉銀錢了,這種感覺,還真不賴。
等四口人拜完年,回到自個兒院子。顧辰把倆寶放到炕上,就忍不住放聲大笑。「真是我的好兒子,好姑娘,以後咱們就這麼干。」
倆寶坐在炕上,也不知道聽懂沒聽懂,就知道一個勁的點頭。而後,還知道把他們兜兜里的紅包拿出來,放進蘇瑾的手裡,還不忘拍拍蘇瑾的手。
然後還很有成就感的,坐在顧辰旁邊,等著爹爹誇獎他們。顧辰抱起倆寶,一頓親,這把倆寶樂得,又爬到顧辰臉上,一頓口水塗臉。
要不是蘇瑾說,一會兒要吃飯了,這爺仨還得鬧個沒完。
年夜飯還是安排在聽雪堂,因為過年,聽雪堂里被裝扮一新。
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紅色的燈籠穗兒,無風自動,看著更是喜氣洋洋。幾個孩子看見了大紅色的燈籠,高興的喊著他們也要。
蘇瑾就象事先知道一樣,讓小丫頭們。拿出來十多盞小紅燈籠,一個孩子手裡發了一盞,包括倆寶都有。
綿綿幾個看見了,也跑過來,一人拿了一盞,這一下屋子裡更熱鬧了。
一個孩子拿著一盞紅燈籠,滿屋子都是喜慶,滿滿的年味兒,充滿了整個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