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四國並立
孫權正式稱帝,在當天下去還在天壇進行了一個閱兵式,其實也就是很單純的把自己的精兵給展示一下,走了一下隊列,讓石頭城的百姓都看到這個強大的力量在保護這他們,讓他們能夠安心,當然同時孫權也下了一個第一個詔書,是由陳琳起草的,這個詔書並不是加封臣下的,而是給天下的百姓減輕負擔的。
孫權在這個詔書裡面宣告從這一天開始,吳國將完全取消人頭稅,以後農民一律按土地多少交稅,而商人則按交易的量也納稅,更是規定了吳國治下不論任何人都必須納稅,法律不得賦予任何人免稅的特權。
孫權下詔取消人頭稅,這個比清朝的攤丁入畝可是還要好,攤丁入畝是把人頭稅按固定的數量分攤到田畝數量上,換句話說這個稅還是要交的,只是地少的人就可以占點便宜,地多的人就多交點,老百姓的負擔正常來講並不會減輕多少,除非一家沒地都是給別人做長工的。
孫權直接把人頭稅給取消了,這樣一來大家老百姓可是高興壞了,特別是農民和部分沒地給別人做工的人,當然這個事情在這個時期很多人都不會理解的,而且孫權這個事情並沒有跟任何人商量,就直接下詔了,這個讓張昭是很不爽的,這下子內閣的財政收入就少了,那還得維持這麼大個國家的開支,這個可是不容易啊,而且孫權也不打招呼就定了,讓張昭感覺孫權太過獨斷專行了。
在晚上慶典的時候,內閣的人都不是很開心,周瑜就找到孫權提起了這個事情,說道:「陛下,您今天這個取消人頭稅的政令事先沒有跟內閣通氣吧,看樣子他們都不太開心啊。」
孫權道:「公瑾啊,有些事情他們要學會接受才對,我們吳國的內閣什麼時候有權力對朕的旨意說不嗎?而且這個事情其實我就是故意沒跟他們通氣的,我們吳國現在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他們有時候還以為自己是過去的丞相,也得讓他們醒醒神了。」
孫權直接就把話給說明白了,雖然只是說現在的內閣可不是以前大漢的丞相,可以什麼都做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皇權,而是必須是聽話的,而軍機處也一樣,當然周瑜自然也是聽明白這個意思了,就不再說話默默的退下了。
張昭也找到了周瑜一起喝酒,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周瑜就說道:「首相啊,其實皇上這麼做的目的很明白啊,你可不要被蒙蔽了。」
張昭道:「你先前找皇上探到什麼了,說說唄,咱們都是多少年的朋友啊。」
周瑜也知道孫權既然跟他說就是讓他去提點內閣的,就說道:「你看我們吳國現在有一個內閣替皇上掌管內政,還有我們軍機處替皇上掌管軍務,但是皇上的意思是我們這個跟以前秦漢的丞相、太尉、大將軍等這些是不一樣的,我們都必須是聽皇命行事的,我們得銘記我們的權力是來源於皇上,我們的權力也必然不能制約到皇權,這個就是一個信號啊。所以你們內閣也不要就這個事情有什麼看法了,這個事情的好壞皇上肯定是有數的。」
張昭聽完就明白的很了,這個就是皇帝集權的一個信號啊,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相權過大自己還不那麼的安全,權小一點自己倒是更不要操心了,至少更能得到皇上的信任。
孫權也跟著稱帝了,這個改曆法免去人頭稅的事情等都傳入到了鄴城,曹操雖然內心很是糾結,曹操一生的理想並不是想要稱帝,而是真的是很偉大的,就是為了讓天下一統,為大漢建功立業,雖然有很多的野心,其實也不過是想做個大漢的功臣和權臣罷了,但是並不是自己做皇帝。
但是現在天下已經有三個皇帝了,如果自己不稱帝的話,至少得名義上歸附於其中的一個才行,要不然在政治上就低人一等了,那也是不利於凝聚軍心民心的,而且如果曹操不稱帝,那很多人的升官發財的夢想都會被阻攔,王國和帝國那是不一樣的,曹操自然明白這個中間的厲害。
於是曹操就召集了自己的謀士們和兒子們一起來商議,曹操說道:「現在孫權也稱帝了,天下已經出現了三個皇帝了,劉備還自稱是大漢的正統,而我們現在也不具備把他們全部消滅的力量。當初袁術稱帝的時候,天下人都反對,我們去打袁術誰都不會在我們背後捅刀子,而且那個時候我們手上還有大漢的皇帝,但是漢天子已經不在了,從各方面來講,我們也無法阻止這個天下四國並立了。而且這些日子孤也收到了不少擁立的表文,你們都說說看,我們要如何抉擇啊?」
程昱第一個跪下說道:「臣請我王擇日登基稱帝,以順天意民意。」然後所有的謀士都跪下了,荀彧到這個時候也已經放下了對大漢的執著,跟大家一起跪下陳情了,最後曹丕帶著曹植、曹沖等兄弟也跪下道:「兒臣請父王擇日登基稱帝。」
曹操也知道這個是勢在必行的了,就說道:「這個事情就按你們說的,荀彧、程昱你們倆去操持這個事情吧。但是我們要進攻蜀漢為漢帝報仇的事情也不能不做,現在各項準備都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帶稱帝事宜處理完畢之後,我們就發兵攻打蜀漢。但是對於吳國我們也必須做好防備工作,還有西涼也得有安排,大家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賈詡這個老狐狸這次倒是積極的發言了,說道:「我王,臣以為西涼倒是不足為慮,畢竟上次打敗他們之後他們的實力也不會那麼快恢復,再者漢皇之死他們肯定也會有懷疑的,我們只要派出使者曉以利害,然後安排好要害關口的防衛,當無大礙的。但是吳國就不好說了,怕就怕在如果吳國在蜀漢也早有布置的話,我們如果一旦動手,吳國就趁機而上,然後搶奪勝利果實的話,我們到時候在前面把劉備的力量給削弱了,而讓吳國滅了蜀漢,那不是就虧大了啊。」
曹操聽了道:「文和所言甚為在理啊,大家對此有什麼好的對策啊?」
程昱道:「我王,現在我們說這個漢帝是劉備所殺,那就是說我們是必須要打一打劉備才行的,否則就失信於天下了,但是我們打也不一定要真打,就佯攻一下,然後假裝戰敗就好了,而我們這邊一旦從北面進攻漢中,只要這個時間拖的比較長,那吳國肯定會從南面進攻益州腹地,到時候劉備說不得就會捨棄漢中而保川中,這樣我們至少可以得到漢中之地了,至於西川的話就讓吳國先去爭了,川中道路崎嶇難走,吳國也不定就能討到好處,等到他們打的差不多了,我們在攻就勝券在握了。」
曹操聽了沒做聲,想了一下問道:「仲達啊,你有何想法啊?」
司馬懿出列說道:「我王,臣以為吳國恐怕不會那麼容易上當的,我們在前線必須要做出足夠大的動靜,至少調動蜀漢的大部分兵力,但是這樣一來也許吳國攻佔川中也就會比我們攻漢中還快了,除非我們能找到一條道路出奇兵同時進攻西川,這樣我們就有迴旋的餘地了。」
曹操道:「好,大家都回去想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法子。」
曹操叫大家下去之後單獨留下了荀彧,商量道:「文若啊,局勢到了這個境況,也是不能不稱帝了,今天有一件大事,也只能跟你商量一下了。你覺得孤的幾個兒子,誰足以堪大任啊?」
荀彧道:「我王,您應該早就心中有數了,臣又何必多言呢!」
「文若啊,我自然是看好沖兒啊,可是他畢竟還年輕,我也沒底啊,丕兒呢雖然心機深沉但是文韜武略卻顯不足,不足以跟孫權爭天下。」
「我王既然如此說,那就只有一個選擇了,年紀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也不一定爭的過孫權,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爭的過他嗎?我王自然只能選擇一個更加能匹敵孫權的人了。」
曹操聽了這話也就明白了,如果說自己選曹丕即使能夠守成,但是也遲早會被孫權吃掉的,而選曹沖的話至少還有機會去跟孫權爭鋒的。
黃帝三千年六月初十,曹操也跟著稱帝,立曹沖為太子,幽禁了曹丕,給了曹植一個閑散的親王,正式在鄴城建立了大魏帝國,至此漢亡之後的四國相爭的局面就算正式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