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 62 章

  *

  情況十分緊急, 林玉梅立馬給老余打了一個電話。


  隨後, 便趕到咖啡館與老余見面。老余正坐在角落裡等著她。聽到她所說的情況,就做了一番分析論證。


  接著,又跟柳眉女士碰了頭。


  他們分析了種種可能, 最後把視線轉向了香江機場。這是與外事活動密切相關的一個場所,雖然不曉得對方要做什麼?可總覺得哪裡不對頭。


  為了保險起見,柳眉女士把這種猜測向上級做了彙報。這不符合她一貫的做事風格,可情況特殊也只能如此了。她想,我地下組織一向神通廣大,或許沿著這條線索能挖出更多的隱秘來吧?


  一個星期之後, 由香江機場起飛的一架國際航班在大洋上空突然失去了聯絡。經過當地航空部門的緊急搜救, 發現這架飛機已經在大洋中墜毀,機上乘客全部遇難。在乘客名單里,有外國人也有我方駐香江記者和工作人員。


  這起空難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我方的強烈要求下, 港府當局不得不展開了調查。


  看到報紙上刊登的消息,林玉梅和余茂生難過得無以復加。敵人果然動手了,即便事先做了預警依然未能阻止悲劇的發生。


  可是, 恐嚇威脅嚇不倒熱愛正義和和平的人士。當國際會議開幕的前一天,我代表團順利抵達會場。原來在出發前,安全部門就做了種種預案, 最後選擇了其他兩條線路, 繼而避免了一場重大損失。


  前世, 林玉梅對這起空難並不是很了解。當時很多國際事務都是保密的, 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期才公開了一部分,那時她和老余已經六十多歲了,由於視力原因很少上網,也就無從了解。


  一個多月後,經過多方查證,這起空難事件的調查結果終於出來了。


  出事那天,這架飛機起飛后五個小時在空中發生了爆炸。而爆炸的原因是外力作用,在飛機殘骸中還發現了炸.彈留下的痕迹。也就說是有人蓄意破壞,繼而製造了這起空難。


  那究竟是何人所為?

  這架飛機一路飛來,只在香江機場做過短暫停留,有幾名地勤人員給飛機加油、做了機艙清潔等工作。其中,一位身材瘦小的清潔工進入了調查人員的眼帘。


  可此人卻在空難發生的當天,就躲進一架小飛機的行李艙里逃到了寶島,被那邊的特務機關庇護起來。而圍繞著這名清潔工展開調查,又發現了三名嫌疑人。


  種種證據表明,這起空難事件是潛伏在香江的特務所為。而通過技術檢測發現,安放在飛機上的炸.彈是米帝中情局研發的最新產品,體積小威力卻很大。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起空難與米帝設在遠東的情報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事後,余茂生從柳眉那邊了解到,當發現敵特對這架商用飛機有所企圖時,我中資機構就向港府提出過嚴正交涉,要求當局對飛機提供一級安全保障,全力保護好機上乘客的安全。可是,特務們無孔不入通過收買地勤工作人員依然得手了,也造成了這一起空難事件。


  最令人氣憤的是,經過那麼長時間的調查,事情已經很清楚了,港府當局也問訊了八十多位證人,甚至還抓捕了八位嫌疑人。可最後卻採取包庇手段,對參與此事的敵特網開一面,以證據不足釋放了所有嫌疑人,使得造成這起空難的罪犯逍遙法外。


  看到這個結果,林玉梅和余茂生感到無比震驚和憤怒。


  可現在,除了忍耐之外就只有忍耐。自古以來弱國無外交,更無公平可言,唯有自身發展起來才是硬道理,才能在國際上取得話語權。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奮鬥。值得慶幸是,前世的她看了這一天。而這一世,她和老余正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著。


  *

  這件事,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靠別人不如靠自己。一百多年來,在列強們的眼裡只有掠奪和奴役,從不希望看到一個崛起的中華民族。為了阻撓我們的發展,他們採取了重重封鎖,包括能源、裝備、通信、醫藥、技術、武器等等都是禁運物資,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把新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


  而新政權領導層早就看清了這一點,於是加快了科技發展的步伐,向海外赤子發出召喚,歡迎他們加入到祖國的建設中來。同時,充分利用香江這條通道,把內陸所需的緊俏物資源源不斷輸送進來。


  高瞻遠矚,不計較一城得失。


  這也是解放后,一直保持著香江特殊地位的原因所在吧?而香江,也依託著內陸強大的市場需求從一個幾十萬人口的小城市飛速發展起來,最後一躍而成為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


  在未來的日子裡,奮戰在香江前沿的情報人員所做的也許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工作,可凝聚在一起卻是一股巨大的力量。無論是余茂生還是林玉梅,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也許很不起眼,也許只是幫著購買了一批醫療器材,可祖國卻需要他們堅守在這裡。


  這幾年來,為了她和老余的安全也為了家鄉親人們的安全,林玉梅讓父親與林大伯那邊斷絕了一切書信往來。可對家鄉的思念,卻是不可磨滅的。逢年過節時,父親和母親總是會登高遠眺,面向北方凝望好一會兒。那裡是他們的故鄉,不知何時方能返回?

  *

  時光飛逝,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


  在結束了一場運動之後,祖國也迎來了「改革開放」之機。余茂生也做好了「回國述職」的準備,打算帶著玉梅以「旅遊探親」的名義回去看看。


  臨行前,林玉梅跟父親說:「爹,我先回去把一切都安頓好了,您就帶著娘回老家住一段吧?」


  林文宣激動地點了點頭。


  回到故鄉,是他和太太多年來的心愿,可由於種種原因卻一直未能成行。內陸開放之後,他與大哥終於聯繫上了,才得知老爺子和老太太在七零年就因病過世了。而他這個做兒子的卻從未在爹娘墳前上過一炷香、燒過一摞紙,光想一想就覺得心痛。


  而余家那邊得知茂生要回鄉趟趟路子,更是激動不已。


  余炳坤跟兒子說:「茂生啊,你先回去看看咱家那宅子還在不?如果在的話,我和你娘明年就回去……」


  離開家鄉三十多年,終有回去的那一天。


  可惜,老爺子和老太太未等到這一天。如果有可能,他要把二老的骨灰都遷回祖墳。那是老爺子臨終前不斷念叨的一件事,無論如何也得辦好了。


  一九八零年的秋天,余茂生帶著玉梅登上了飛往京城的航班。


  他提著手提箱,穿著一身灰色西裝打著條紋領帶,戴著金絲眼鏡,一看就是海外華僑。而林玉梅燙著大大的髮捲、畫著淡妝,穿著一身銀灰色套裙、拎著手袋,氣質非常典雅。


  這時候,他已經五十五歲了,而玉梅也五十三了,都不再年輕了。可精神面貌卻猶如當年,透著奕奕神采。


  到了京城,二人像普通遊客一樣住進了京城飯店。當天上午,余茂生把玉梅安頓好之後,就獨自一人去了西城。


  在一所未掛牌的大院里,他向組織上做了述職報告,並榮獲了三枚勳章。這都是歷年來積攢下來的,卻一直沒有機會掛在胸前。而現在看著那金燦燦的一片,不由得熱烈盈眶。


  負責他這條暗線的劉主任也是感慨萬千。這是建國初期就委派出去的同志,在那邊一呆就是三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國際國內風雲變幻,安全部門始終穩如泰山。這是一個特殊部門,每一位同志都隱姓埋名肩負著歷史使命,在無線戰場上默默地奉獻著。


  對余茂生今後的工作安排,劉主任建議他繼續留守在香江。余茂生表示服從組織上的安排。這些年來,他是一位不領經費的無線戰士,在困難時期甚至把全部薪水都交了黨費。三十年來的無私奉獻,是對理想信念的追求,也是最真實的檢驗。


  彙報完工作之後,劉主任帶著余茂生吃了一頓工作餐。


  隨後,便開車去了西郊。


  在一棟別墅里,余茂生見到了當年的三號首長。


  頭髮花白的老首長已經退居二線了,可對余茂生還有著深刻印象。他對自己當年布下的棋子,也深感自豪。聽說林玉梅同志至今還是一名黨外人士,不禁笑了起來。


  那些年出於保護,一直未讓林同志入黨。而林同志倒是積極樂觀,一直默默地工作著,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是一位好同志,也說明當初的安排是正確的。


  他跟劉主任說:「小劉,你回去研究一下,是不是把林玉梅同志也正式列入到秘檔之中?」


  劉主任答應了一聲。


  他不明白當初是怎麼安排的?就這麼讓一位同志在組織外徘徊了三十年。


  余茂生代表玉梅向組織上表示了感謝。


  這些年來,唯有他明白玉梅的真實想法。她從未考慮過加入組織,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無論是給他打掩護還是四下里探聽情報,都是出於他的安全考慮。而他尊重玉梅的想法,從不勉強她要像他那樣把全副身心都獻給國家。


  回到城裡,已是下午。


  余茂生跟劉主任揮手告別之後,便在隱秘處下了車。他打了一輛計程車回到酒店,見玉梅正在房間里等著他。


  他跟玉梅咬了咬耳朵,然後伸出三個手指比劃了一下。


  「三枚?」林玉梅不禁樂了。老餘一下子就得了三枚金質勳章?可惜,那些勳章還得寄存在那邊,不然她也能掛在胸前過過癮了。


  對組織上接納自己為正式成員,她倒不是很在意。


  三十多年過去了,她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也和老餘一起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她想,這就足夠了。現在,「美達」已經交給妞妞來打理了,她去醫館里多是和老朋友們見見面、聊聊天,興緻上來了還打打橋牌。


  這一世,能和老余比肩同行,她已經很滿足了。剩下的日子,就和所愛的人一起過一種悠閑愜意的生活吧?

  (wan)
——

  (本文-晉-江-獨-家-發-表,謝-絕-任-何-轉-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