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幣製改革
閩粵既平,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改編舊軍閥的兵。
在改編之前朱琳澤給左良玉來了個風光大葬。
雖然左良玉生前的人品很差,但不得不說對麾下的士兵還是不錯的。就連武昌的左良玉舊部在得知左良玉死了的消息之後也哭的如喪考批。
當然,朱琳澤也不得不承認,弘光朝得以建立,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左良玉的功勞。
為了彰左良玉之功,朱琳澤晉左良玉為寧南公,其爵位由其子左夢庚承襲。當然,其中的前提則是左夢庚放棄軍權,老老實實地回南京做他的富家翁。
朱琳澤相信,這也是左良玉最樂於看到的結局。
朱琳澤也有考慮過讓左夢庚繼續領兵,隻是左夢庚全無統兵之才,也無馭下之能。這等人手握兵權絕不是什麽幸事。
左夢庚起初不肯放手軍權的,但留守武昌的馬進忠等人不想和朝廷作對,他們知道以朝廷軍力之強,和朝廷作對不會有好下場。
馬進忠等人直接繞過左夢庚,向朱琳澤表示願意接受朝廷改編。
左夢庚見情況不妙,急忙上表願意回南京做他的安樂公。
左良玉舊部經過甄選,給神策軍添了兩標人馬,禁衛軍添了三標人馬。
除此之外還能再拚湊三標人馬,這三標人馬朱琳澤未將其納入禁衛軍和神策軍的編製之中,而是打散混入江東、江北進行訓練。
陸軍講武堂畢業的軍官則是依據其成績之高低,盡數放到左良玉舊部中充任軍官。
為了安撫左良玉舊部的情緒,朱琳澤也留任了一些左良玉舊部的軍官。當然,前提是這些軍官進講武堂學習合格之後才實授其職。
考慮到左良玉舊部的文化水平較為有限,朱琳澤也非常人性化地降低了左良玉舊部入學軍官的畢業標準,以確保大部分軍官能夠順利畢業。
至於未能入選新軍的左良玉舊部,朱琳澤則是將他們登記在冊,讓他們成為了招商局的雇員。
左良玉舊部不知招商局雇員為何物,但見有銀子拿也沒有意見。
招商局局長一職讓朱琳澤非常頭疼。
各地的豪商非常眼紅這個職位,但朱琳澤心裏清楚這個職位決不能給任一派係的商人。
若讓商人出任招商局局長,難免會偏向他們本地商幫,讓其中某一商幫在招商局之中坐大。
朱琳澤更願意選擇沒有商幫背景之人充任招商局局長,而這個招商局局長又需精通拓殖之事的同時還要保證對他絕對忠誠。
最後朱琳澤還是召回了在崖州的徐佑,讓徐佑出任招商局局長。
目下整個亞洲地區再無能與朱琳澤相抗的海上勢力,大明朝的手工業製品在貿易上又有著絕對的優勢。朝廷的財政又十分緊張,眼下正是讓招商局出海拓殖,開展自由貿易的大好時機。
其中的第一站自然是地理位置距離大明最近的日本。日本距離大明近,有現成的商路,又有宣戰借口,又有白銀,沒有比日本更合適的開刀對象了。
對日本朱琳澤師出有名,在朝堂上也不會又太大的壓力。
至於出兵日本分散兵力一說更是無稽之談。
出兵日本朱琳澤動用的是海軍和成為招商局雇員的左良玉舊部,陸地上的主力分毫未動。不會影響朱琳澤在大陸上的布防。
招商局出兵日本,打通海上商路一事,朝堂上還是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借口無非是日本乃太祖欽定之不征之國,眼下國事艱難,不宜擅啟兵釁雲雲。
但是朝臣中購買招商局股票的朝臣不在少數,這些朝臣則是堅定地站在朱琳澤這一邊。讚成出兵日本,至於借口,大明打日本還需要借口麽?
貿然斷貢、侵犯我大明海疆、通鄭芝龍等等這些罪名隨便拿出一項都夠小日本喝一壺。
招商局出兵倭國之事敲定,民間為之沸騰,招商局的股票為之大漲。
招商局的股票最初的發行價是一百兩一股,現在在交易所能賣到一百八十兩一股,還未必買得到。
至於黑市上招商局股票每股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出價二百兩都未必能買的到一股。
這還隻是放出招商局要打通日本商路的消息,等真正打通日本的商路,招商局的股價隻會漲的更離譜。
招商局收割的都是富商高官的錢,尋常人家砸鍋賣鐵全部身家也未必能換得來招商局的一股股票,更何況招商局股票發行之時還是十股起購,也就是門檻是一千兩。
對富商高官,朱琳澤也沒什麽好客氣的,反正他們買招商局的股票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朱琳澤第一批發行的招商局股票隻發了十萬股,其中自己擁股五萬,真正在市麵上流通的股票就五萬股,顯然這些股票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需求。
借此東風,朱琳澤又增發了十萬股,五萬股自留,對外聲稱閩王自購。剩下的五萬股則是以兩百兩一股的價格掛到交易所售賣。
新股一出肯定會稀釋舊股的價值,但朱琳澤並不擔心賣不出去,就算現在不能全賣出去,等打通了日本的商路,也能將這些股票甩賣出去。
“還是閩王會掙錢,這一張張紙往交易所一掛,立馬變成真金白銀。”陸聞達望著印刷廠內印製出來的一張張精美股票,忍不住感歎道,“先帝若是有閩王的生財之道,何至於此。”
“這錢也不是白來的,要是不能打通海上商路,貨殖全球,這些廢紙可真就是廢紙了。”朱琳澤隨手拿起兩三張墨跡已經幹的股票擦了擦鼻涕丟到地上,“孤表麵上賣的是紙,實際上賣的是希望。”
陸聞達是少數能夠跟得上朱琳澤腦回路的人,對於全球這樣的新鮮字眼,陸聞達一聽就明白。
陸聞達雖然名義上還隻是一個小小的王府長史,官居五品。
但這也要看是哪個王府的長史,不要看陸聞達隻是一個小小閩王府長史。就算內閣大佬見了陸聞達也要對陸聞達客氣三分,不敢造次。
“希望,屬下是沒想到,這虛無縹緲的東西還能換成白花花的銀子。”陸聞達嘖聲道。
“隻要故事講的好,這希望不愁賣不出去。”朱琳澤笑道。
他在《大明日報》上親筆寫了多少個故事他自個兒都記不清了。
巡視完印刷廠,朱琳澤乘坐馬車來到了隔壁的鑄幣廠。
鑄幣廠和印刷廠都是機密之地,有重兵負責把守,閑雜人等難以接近。
鑄幣這種最賺錢的勾當朱琳澤自然是不會放過,再者鑄幣權本就應當歸國家所有。
一個好的營商環境,簡單穩定的幣製至關重要。
大明朝的幣製非常混亂,這也是大明朝長期稅收不濟的重要原因之一。
鑄造銅幣對技術要求不高,大明朝對通寶的築造技術非常成熟,鑄幣廠目前鑄造的銅幣還是弘光通寶,和以往的通寶區別不大,依舊是圓形方孔,唯一的區別則是上銅幣上有印製精美的雲紋,用的銅也是品相較好的銅。
弘光通寶由於印製精良,用料足,流入市場之後,實際上一枚弘光通寶能當兩三枚普通的銅幣用。
由於劣幣驅逐良幣,流入市麵上的弘光通寶很快就會消失不見,被收藏了起來,反而質量比較差的銅錢繼續在市麵上流通。
這個問題倪元璐已經找朱琳澤反應過,朱琳澤對此並不意外。
說到底還是鑄幣廠的產能有限,隻要銅幣產量上去,變得不稀有了,這些質量較好的銅幣遲早會占據市場。
隻是目前鑄幣廠的產能還是受限於銅原料,中國的銅礦儲量並不十分稀缺,隻是由於開采曆史悠久,以現有的技術水平能開采的銅礦大多已經開采的差不多了。因而造成了國內銅料稀缺的局麵。
日本的地址條件和智利差不多,盛產金銀銅,招商局拿下日本商路之後,屆時就能有源源不斷地銅料湧進國內市場。到時候鑄幣廠銅幣的產能也能馬上跟上去。
朱琳澤也有向西班牙人提議過購買他們在南美洲的優質銅料,隻是這條航線異常凶險,運力十分有限。
西班牙人更願意運輸價值更高的白銀來大明換區大明在全世界都受歡迎的手工製品,而不是價值較低的銅料。
朱琳澤此番來巡視鑄幣廠的目的不是看銅幣的,而是來看銀幣的。
朱琳澤手裏拈著一枚精致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所發行的銀幣,除此之外,他袖子裏還有不少西班牙銀幣。
荷蘭政府授予了荷蘭東印度公司鑄幣權,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就有鑄幣廠,和鄭芝龍的交易也有部分是用他們自行印製的銀幣結算,想要搞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銀幣並不難。
安東尼·範·迪門在熱蘭遮城投降簽署合約之後,就拿出五十箱銀幣贖回了宇波烈士、奧茨瑪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要員以及部分船員。
當然,這枚“精美”的銀幣也是相對而言,朱琳澤上一世用過現代工藝印製出的精美硬幣。
相形之下,手中這枚有著VOC字樣和黑乎乎的氧化層的銀幣實在是粗糙不堪。饒是如此,要是鑄幣廠印製出的銀幣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朱琳澤也滿足了。
鑄幣廠內不僅有本土頂級的鑄幣工匠,也有朱琳澤花重金雇傭來的西洋工匠,印製出和荷蘭東印度公司同等水平的銀幣應該不是問題。
朱琳澤有考慮過發信用貨幣,隻是有大明寶鈔的前車之鑒,發行紙幣作為信用貨幣民間能不能接受就是一個老大難題。
再者,目前以世界範圍論,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達到發行信用貨幣的標準,發行信用貨幣的時機尚未成熟,還是發行貴金屬貨幣最為可行。
畢竟這拿在手裏的是真金白銀,百姓們心裏頭才會踏實。至於信用貨幣,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就交給下一代去完成吧。
朱琳澤現在能做的就是為後代鋪路。
工匠們拿來幾枚不同幣製的銀幣樣品給朱琳澤過目,銀幣是實心的,而不是如銅幣一般是傳統的圓形方孔形製。銀幣的幣值最夠大,沒有必要保留方孔。
大額銀幣的幣值有一角、二角、五角和一元。
朱琳澤之所以采用角元作為貨幣單位而不是采取傳統的兩則是因為兩是十六進製的,不方便結算。
一兩大致相當於一元,能夠兌換一千枚鑄幣廠鑄造的弘光通寶。為了讓老百姓更快地接受元這個單位,朱琳澤將鑄幣廠所鑄造的弘光通寶稱之為銅元,以和市麵上流通的其他通寶作區分。
以此類推一角銀幣能兌換100銅元,二角銀幣能兌換200銅元,5角銅幣能兌換500銅元。
大額銀幣正麵印製有日月圖案,北麵則是印製著海洋星辰圖案。一元幣製的銀幣背麵則是團龍圖案,最為精美。銀幣上麵的文字除了一目了然的幣值之外,還有鑄造年份。
至於小額銀幣,則有一分,兩分,五分,三種,分別能兌換10銅元,20銅元以及50銅元。
由於小額銀幣含銀量實在太小,就算是摻雜了其他金屬,銀幣也非常小,隻比朱琳澤的大拇指指甲蓋稍大,好在上麵的幣值和印製年份還算清楚,並不妨礙使用。
“若銀幣能得以流通,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幸事。”印製新幣,最高興的當屬戶部尚書倪元璐,倪元璐對這些銀幣樣品愛不釋手。
由於各地銀兩成色不一,比如從佛郎機人處所獲得的白銀和銀幣由於成色好,價值往往要比內地成色差的銀幣更值錢。到了戶部還要再行換算,計算其實際價值。
要是朝廷直接鑄造銀幣,倒是能省事不少。稅收中的火耗一項也能免除,減輕百姓負擔而戶部歲入不減,這是大大的好事。
“這些銀幣隨便怎麽組合都能互相兌換,甚為便利。”陸聞達也深以為然,銀幣要是得以發行,恐怕民間的剪銀匠離失業不遠了。
“一千萬元白銀要印製多久?”朱琳澤對這些銀幣樣品還算滿意,打算先印製一千萬元。
一千萬元相當於一千萬兩白銀,戶部現在可沒有一千萬元,這一千萬元是怎麽來的倪元璐心如明鏡。
還不是剛才印刷廠的那些執換來的,這些一千萬雖然是招商局的,但招商局要做買賣在大明采買貨物就得用到這些錢,這些錢最終還不是流入民間,再由戶部收稅收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