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
看法當然是有的,李潼此前在政事堂也跟諸宰相討論過。
代北道大軍六萬餘眾,這一次要召入朝中兩萬,其他的則安排在沿河的蒲州、絳州、澤州等地。入朝這兩萬軍隊,李潼並不打算插手,當然就算想插也插不進去,這兩萬大軍本身就是要引入制衡他的。
但他這一次爭取到河東道宣撫事宜,任務完成的還算出色,當然也要有所回報。所以對於大軍其他安排,李潼還是頗有話語權的。
武攸宜這個蠢貨雖然搞掉了薛懷義,但卻轉頭就被軟禁起來,實在是不堪大用。而且張嘉貞將其北行經歷講述一番后,也讓李潼覺得并州情勢複雜,就算保下了武攸宜將之安排在并州,也未必能夠發揮作用。
蘇味道雖然陣營忠誠度不高,但這次任務完成的不錯,也的確需要褒揚,所以李潼打算讓蘇味道接替武攸宜擔任并州長史。畢竟蘇味道那模稜兩可的天賦,也有助於儘快恢復并州區域穩定。
李潼也不指望蘇味道立場上對他從一而終,但只要稍微偏向於他,能夠支持他將三受降城成功的建造起來,就比什麼都強。管你是忠是奸,只要有能力,能做事立功,就是好同志。
至於武攸宜,李潼打算帶去關中。畢竟武攸宜在西京待過一段時間,對當地的人情形勢頗有了解,可以幫著他對關隴勛貴們敲骨吸髓,掏空他們的家底,既可以用於關中生產秩序的恢復,還能有資本進行邊地建設。
比較讓李潼驚喜的,是張嘉貞所回報諸路行軍總管都通過張嘉貞對自己流露出不同程度的好感,其中態度比較鮮明的諸如契苾明之類,正是李潼眼下所急需的人才。
軍事上的人才比政治上的更加難得,這一點李潼深有感觸。前者相對於後者而言,要更加的稀少,也更加的無跡可尋,即便是自己挖掘培養,代價也更高。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個道理,李潼是懂的。
武周一朝,政局上幾經洗牌,隔個兩三年,檯面上人物就換了一批。可是在軍事上的人才迭代,相對而言就緩慢得多,程務挺這樣的大將被搞掉之後,長期以來都沒有能夠代替其人的選擇。
姑且不論攻必克戰必勝的不世出名將,哪怕是一些中庸之才,想要挖掘培養起來也殊為不易。初唐時節,將門是要比世家還要頑固的一種存在。
關隴集團以武勛起家,即便不是將才輩出,但也擁有著悠久的尚武傳統,能夠提供大量的合格將領,這也是他們一大優勢。
武則天是深受此困,所以在武周後期開設武舉,希望能夠發掘出更多的軍事人才。只是很快她的統治便被推翻,倒是這一制度挖掘出的郭子儀,成了大唐續命功臣。
李潼麾下,合格的軍事人才也是匱乏,特別未來要深入的經營關中,是需要相當一批能力合格的人才。
眼下的他實在是沒有太多的選擇,且不說眼下一批開元將種還遠未長成,當他選擇徹底解決關隴這個問題的時候,立場上已經把一大批的將領排斥在他的陣營之外。
契苾明等人憂困于歸朝之後的政治清算,迫切需要一個庇護而選擇了李潼,李潼當然也沒有拒絕的道理。這些人才能與資歷都已經成熟,可以拿來就用,起碼在他軍事發展的前期,是很好的過渡人選。
所以李潼已經跟政事堂達成共識,讓契苾明等人暫以軍使留用各軍,以待後用。
不過這些決議,就不是眼下的太平公主能夠了解到的。眼下聽太平公主主動講起這個話題,他倒想聽聽他姑姑又有什麼鬼主意,於是便微笑道:「我如今統掌都畿道,已經勢大遭妒,職事之外,不敢輕易干涉。代北道事宜,唯候命而已,得用則用,不用則閑。」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頓時一臉狐疑的打量著李潼,分明是不信此言,但又用語重心長的語氣說道:「慎之你這麼想,可就是大錯特錯!如今你勢位如何,又不是什麼人推位相讓,是你自己奮求得來。世道革新,群徒爭進,絕不是謙虛克己的時刻!
朝堂所論,引入外軍,言則拱衛京畿,實則是要分權奪勢,意在於你啊!若是任由這兩萬外軍入朝,分置何人御下,意義也大不相同。咱們姑侄,榮辱可謂一體,或許你身在事中,真有不得已的求全之想,但我卻不能忍旁人目我宗屬如賊,是一定要爭上一爭!」
太平公主這一番話說來,倒是頗有幾分巾幗不讓鬚眉的豪邁之氣,並搭配著以手拍案的動作,更彰顯出她勢在必得的決心。
李潼見狀又是一樂,並問道:「那麼姑母於此可有什麼計略在謀?」
他也挺好奇,一段時間不見,他姑姑又拉攏到什麼人入朝爭權斗勢。
「慎之你壯功於國,還難免會有過猶不及之想。你姑母我,唉,近日也是頻受人情的刁難。世道諸眾薄視我家親徒情誼,也不得不說你祖母舊年行事的確是刻薄少恩,多有戕害枝蔓的暴行,到如今,天家人情已經成了不能取信於人的噱談……」
李潼聽到這裡,頓覺有幾分不自在,並打量他姑姑幾眼,你是不是在指桑罵槐?
「但生人在世,豈能無徒?我家宗枝零散,雖然大器掌握,但卻不能為人所重。歸根到底,雖閭里小戶人家,都有宗徒親眾的幫扶,但我家立朝者卻寥寥無幾。試問甚至就連骨血至親尚且不能富貴共享,推事任之,旁人又怎麼會見重我家?」
太平公主講到這裡,抬眼看了看李潼,繼續說道:「慎之你也不要怪你姑母言辭絮叨,我這也是一番有感而發。日前新興王後嗣求告上門,本是天家宗枝,竟然衣食都有難以為繼的憂困,讓人感之流涕啊!
但幸在這子弟雖身處窮困,但卻不失壯志,才器頗有可觀。但我也只是一個事外的婦流,未必能夠扶助太多,所以是打算向慎之你引見。」
接著,太平公主又仔細講了講她所言此人的身世,其人名為李晉,乃是新興王李德良的嫡孫,算起輩分來,比李潼都還高了兩輩,雖然已經年過三十,但卻至今都還沒有出仕。但也正因此,倒是免於遭受武周朝一系列的迫害。
李潼聽到這裡,又忍不住暗嘆一聲,他四叔、他姑姑都不約而同的將目光轉向殘餘的李唐宗室。
其實李潼早已經先他們一步下了手,他所欣賞栽培的李禕,正是李恪的孫子,只不過眼下李禕還是一個小年輕,不當大用。
從太平公主言語中,李潼倒聽得出他姑姑對於這個李晉頗為欣賞,心裡一時間也有些好奇,想了想后便點頭道:「可以見一見。」
太平公主聞言后又是一喜,直接吩咐近人幾句,不旋踵那個李晉便被引入登堂,看來本就是跟隨太平公主同來。
「宗家痴愚,小民李晉,拜見雍王殿下!」
李晉年紀三十多歲,體態頗為英挺,頜下蓄著短須,登堂后便俯身作拜。
「既是宗中親長,又得姑母引見,不必拘於俗禮。」
李潼擺擺手,示意這個李晉免禮入席,雖然論起輩分來,他還要給此人叫一聲叔爺爺,但彼此地位實在差距懸殊,就算叫一聲,對方也不敢答應,索性便省略了。
乍登王府廳堂,李晉也有幾分拘束,先是看了一眼太平公主,待太平公主點頭后,才敢道謝入席,垂首端坐,並不敢抬頭隨意打量。
雖然同為李唐宗室,但他們這一支已經頗為偏遠,父親還襲了一個郡公,到了李晉則既未襲爵,也未出仕,已經與尋常小民無異。
不過太平公主所言衣食難以為繼,應該也是誇張。李潼注意到這個李晉身材高大,腳步紮實,虎口處還有結繭,應當是武技不凡,如果飯都吃不上,哪有這些閑情。
他又隨口問了幾句其家世情況,這個李晉都如實作答。彼此之間本就陌生,而且太平公主肯將其引見,也不會讓李潼當面就挖了牆角。
所以了解完其人基本情況后,李潼便擺擺手示意他先退下,然後又望向太平公主說道:「這個李晉的確是宗中少有的壯者,但只是一介白身,驟然用大,還是有些為難。」
他倒不介意他姑姑進來攪和一番,總比再跟關隴們混一起好點,可若只憑這個李晉,怕也難當大用。
「事在人為,只要慎之你不反對,別的事情就交給我罷。」
太平公主聞言后便說道,看其自信滿滿的樣子,顯然是暗裡已經進行了一番準備。
「既然如此,那我也樂見其成。」
李潼點點頭,表示自己並不反對。兩萬外軍入都,哪一方全吃下也不可能,他這個姑姑願意替他承擔一些壓力,也還不錯。更何況,他抽身離開神都的時機也已經成熟了。
就在朝中忙於分配兩萬代北道兵眾的時候,關內道又傳來驚變:雍州亂民起事,不獨攻佔了西京長安,更直接扣押了宣撫使竇懷讓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