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秦時明月之雄霸天下> 第二百四十三章 朋友

第二百四十三章 朋友

  冷宮的景象十分荒涼,便是在夜晚,待在其中的人的境況也相當凄涼。


  韓非是公子,雖然惹怒了韓王,但終究,看管的人也不好苛待。


  看守韓非的殿宇是冷宮之中最好的殿宇,還有著炭火。只是終究,條件也不必外面。


  紅蓮趴在了桌案上,似乎有些冷,緊了緊身體,隨著韓非將僅有的裘衣蓋在她的身上,紅蓮公主睡得越加深沉。


  「沒有想到,漢陽君對於韓國朝堂的掌控力,要比我想象得要深的多。」


  接了剛才的話題,韓非這話語中,對於趙爽,帶著警惕之意。


  「韓國位於天下之中,欲取天下,自當滅韓。」


  一陣風颳了進來,給這殿宇之中帶來了絲絲的涼意。


  「有我在,韓滅不了!」


  韓非一向以紈絝子弟的面目示人,可現在,他的表情嚴肅,話語鏗鏘,甚至有著隱隱的火氣。


  這是在面對同齡人的時候,心中那股爭意。


  「秦國廣納四方豪傑,昌平君以楚國公子,當今楚王之子的身份,依舊佔據高位。以先生之才,若能至秦,必得上卿之位。何必困守在這一隅之地?」


  「秦取天下,在乎取人心。山東六國,豪傑固常在。韓國受天下之弊,亦得天下之利。漢陽君此時所說,還太早了。」


  面對著趙爽的延攬,韓非並沒有動心,相反,他對於此時天下的形勢,洞若觀火。


  「楚王雖弱,可春申君亦是一代豪雄,與秦相爭,不落下風。趙王繼位數年,有明主之象,又以李牧為將,威勢大振。齊王老謀,於東海之濱,坐擁巨利,窺視天下。可秦國,卻生亂象。韓若籌謀得當,未嘗沒有再興之時。」


  聽到這裡,韓非非但沒有從趙爽臉上見到怒色,反而聽到了一聲笑意。


  「不錯,天下之勢,錯綜複雜。一夕之變,足以驚起滔天之勢。只是欲興韓國,當除夜幕,掌兵權,整吏治,明律令,興農桑,十年生聚。只可惜,公子手中,沒有本錢。」


  「本錢么?」


  韓非望著眼前的男子,對方說出了他此刻的困境。縱有才能,可是手中沒有足夠的力量,根本無法改變這一切。


  「我可以給你!」


  便在趙爽話音落下,韓非的眼睛眯了起來,心中沒有一絲情感上的波動,反而皆是冰冷的算計。


  「你又要從我這裡取得什麼?」


  「除去夜幕,於公子來說,是應為之事。於我來說,斬去羅網支翼,也是應為之事。既如此,又談何報酬?」


  韓非看著趙爽,對方年少,可是面容上不見一絲稚嫩之感,絲絲的話語,反而讓韓非感到一陣棘手。


  「漢陽君這話怕是只有說了一半。即使十年之內,韓非能夠翦除積弊,振興韓國。可放在天下,韓國仍舊是最弱的那一個。韓處沖衢之地,欲擴地,只有東取魏土,南爭楚地。到時候,只能與秦為盟。」


  這就是像在做生意,一個人拿一百金做本錢,一個人拿一萬金做本錢,做的都是一樣的買賣,那麼只要拿著一萬金的那個沒有重大的差錯,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


  「而對於秦來說,最大的威脅仍舊是趙國。只有進取趙地,才能飲馬中原,一爭天下。」


  於秦國而言,最大的威脅已經不是幅員遼闊、兵甲眾多的楚國,而是趙國。


  秦與趙爭於太行山一側,只有保證關中側翼的安全,才能爭奪中原。


  而要對付趙國,要麼則是從太行山中各個險要的關口,進入河北,要麼就是從河內進軍,經鄴地,直逼邯鄲。


  前者的艱難,早於長平之戰的時候,秦軍已經領略過了。


  秦國攻取河內、東郡,最終就是為了完成對趙國的包夾策略。


  可趙於漳水之岸修築長城,在邯鄲以南修築了一條最為堅固的防線,就是為了防備秦軍的進攻。


  十年之內,趙於秦來說,乃是大敵。


  「所以只要韓國仍舊採取侍秦之策,那麼振興韓國,其實只是在加速它的滅亡罷了。」


  韓非很是審甚的分析著這一切,某種程度上說,趙爽支持他,便是為了在將來更好的時候,收割現有的果實。


  韓國越是興盛,便越能在中原之地,牽制住魏、楚、趙等國。從而為秦軍滅趙,創造時機。


  可問題便在於,韓非明知道這一切,卻無法去改變。


  興也亡,衰也亡,則是擺在韓非面前的困局。


  要改變這一切,只有改變此刻韓國的外交態勢,改變列國之間的態勢,從而再進行一次諸國合縱。


  而且,這一次合縱,必須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挫滅秦國的國力,韓國才能有喘息之機。


  趙爽一笑,對於冷靜異常的韓非,並沒有進行指責,反而很是欣賞。


  「秦欲取韓國,則必先取南陽地。十萬白甲軍駐守,群山關隘重重,取之不易,可魏、趙攻韓,卻是輕而易舉。故韓之敵,魏、趙、楚猶甚於秦。秦與韓,乃是天然盟友,公子與我,亦可合作。」


  這是一件十分諷刺的事情。


  儘管從長期來看,韓國乃至山東六國的大敵是秦國。但是從短期內的軍事態勢來看,趙、魏兩國對韓國的威脅才是最大的。


  韓國面對秦國的這一側,是重重山嶺,而面對趙、魏、楚,尤其是魏國那一面,千里平原,河流密集。


  三家分晉之時的戰略態勢,一直延續至今,從而深刻影響到此刻天下的局勢。


  因為魏、趙擊秦不易,擊韓卻是輕而易舉。儘管各國都知道,一起對抗秦國是才是長久利益所在。


  可在這戰國亂世,理智永遠是一種奢侈。


  只要秦採取合適的策略,不在外交上出現重大的失誤,讓韓國徹底站到趙、魏一邊,韓國則會站在秦國這一面。


  「哪怕將來我們會成為敵人,可現在,卻終究還是朋友。」


  「的確是這樣,看來,我與漢陽君,的確可以合作。」


  韓非一笑,儘管此時,他也想不到一個不合作的理由。可眼前這小子,那事事都替人考慮周全的態度,實在讓人不能忍受。


  「那就多謝漢陽君了!」


  韓非說這話時,總有些咬牙切齒的意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