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羨門子高
嬴政做的可不只有確定郡縣制這一件事。
其實許多事在統一之前嬴政就已經考慮到了,比如統一度量衡、文字、貨幣,另外還有車轍……也就是車輛的寬度。
這主要是為了交通。
統一之前六國的車輛寬度不一,於是行車的路寬窄也不一,這會在交通上造成很多麻煩。
另外大王也改為皇帝了,「寡人」也改為「朕」……
現在是統一六國的「大大王」了,當然要有不一樣的稱呼。
這些事辦起來都不難,只需要一個政令下去規定在秦法里讓下面逐層實施就行了。
等這些事都穩定下來后,嬴政對趙高說道:
「諸事已定,北面匈奴雖然為害一方,但也被逐出九原之外了。」
「是時候讓扶蘇回京了!」
趙高心下一驚,他哪裡會不知道嬴政的心思。
嬴政當然不會想扶蘇,也不是想扶蘇回京,而是想讓沈兵回京為他煉丹。
也就像嬴政說的,天下已定,現在他嬴政還缺什麼呢?
就缺一顆長生不老葯了。
此時不讓沈兵回京更待何時?
趙高心下暗道一聲不妙。
此時沈兵和扶蘇皆簡在帝心且有戰功在身,這時候讓他們回來那還不是群民歡呼?
若那沈兵再哄上幾句,或者說他還真懂得一點煉丹之法……嬴政一個龍心大悅還不委以重任?
甚至連跟著沈兵的扶蘇也要被冊封太子了。
到時哪還有他趙高什麼事?
於是趙高遲疑了下,就說道:
「可是皇上,那北地匈奴之患……」
嬴政想也沒想就打斷了趙高的話:
「匈奴之患又能算什麼?」
「此時中原各地已盡歸於秦,數十萬兵馬已閑置無處可用,調個十萬去將沈兵換回來便可。」
於是趙高就無話可說了。
因為實情的確像嬴政說的那樣,且此時蒙武、蒙恬父子士氣正盛,調去北地駐守卻是恰到好處。
當這終究要有個過程……蒙武、蒙恬的部隊此時在齊國,需要安置好齊國才能下旨將其大軍調往北地,且行軍也要時間。
趙高就是乘著這時急急趕去和李斯商議對策。
李斯一聽這情況也和趙高一樣急得在府內來回走……
李斯一生追求權位,可不想在這大功告成之時還把這相位給丟了。
而李斯和趙高之間卻不存在競爭關係。
因為趙高身為宦官是不可能當丞相的,所以與趙高結盟就意味著李斯還能保住丞相之位。
但如果是扶蘇上位……丞相就非沈兵莫屬了。
所以,這一次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扶蘇和沈兵回來的。
一回來那幾乎可以說是「大局已定」了。
但是……
又如何能讓嬴政回心轉意繼續讓沈兵呆在北地呢?
李斯不愧是李斯,他想了想,就取出一張紙,然後在其上寫了幾個字:
「亡秦者,胡也!」
趙高看著不由嚇了一跳,暗道這李斯也忒膽大了,居然敢在這時候說秦國要亡?
不怕砍頭嗎?
隨後李斯就如此這般在趙高耳邊說了一陣,趙高焦急的臉色慢慢轉成了欣喜。
接著發生什麼事就不用說了。
這天嬴政正在宮中遊玩……
此時這宮城可就大了。
正如之前所言,嬴政每滅一國就叫人把此國的宮殿原樣畫了下來,然後按照圖紙在城北修建一座同樣的宮殿。
再加上秦王朝祭祀祖先等宗廟處所和章台宮、上林苑,形成一個巨大的建築郡。
其南臨渭水? 從雍門向東一直到涇水、渭水交匯處,其間又以屋宇、天橋、樓閣相連接。
且每座宮殿都有選自各國的美女、鐘鼓、樂師等。
嬴政每天都可以自如的往返各宮領略七國風情。
正在嬴政怡然自得的欣賞歌舞時,趙高就匆匆從外頭進來報道:
「皇上? 屬下聽聞羨門子高的有個徒弟正好到了咸陽……」
嬴政原本在樂聲中已有幾分睡意? 一聽羨門子高馬上就來了精神? 他趕忙將舞女等揮退,問:
「此話當真?」
趙高回答:
「屬下也不確定,但已派人四處查詢。」
這就是趙高的厲害之處。
若他馬上回答「當真」? 那隻怕立時就引起嬴政的懷疑:你如何能確定?
這羨門子高何許人也?
他其實是神仙之道的鼻祖……是個燕國人。
燕國、齊國地處海邊? 常有海市蜃樓出現於是神仙之說風行極盛。
而羨門子高就在所有人都不懵懵懂懂時自稱已見過仙人並從仙人那學會了讓人成仙的技術以及人老死後升天成仙的不傳之秘。
於是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都成了他的信徒,從財政里拿出大量錢財供養著這神仙,讓他進東海尋找傳說中的仙山:蓬萊、方丈、瀛州。
此時距齊威王時代已有近百年了? 羨門子高也早已做古? 但卻依舊有許多人聲稱他還活著且見過他……這就更說明了此人有長生不老之術? 只不過仙術乃不傳之秘? 所以避開世人而已。
嬴政當然也見他一見。
於是一聽說羨門子高的徒弟到了咸陽? 馬上就雙目發光。
「快? 再多派人手,封鎖城門!」
「一定要把他找出來!」
趙高應了聲是,然後又忙活去了。
在嬴政焦急等待的時候,當天夜裡趙高總算是把這個「徒弟」帶來了。
此人一身白衫全身整潔,看著就有一股超凡脫俗的味道。
嬴政大喜? 忙問:
「你當真是仙長之徒?他還活著?」
白衫人一拱手道:
「稟皇上? 家師已脫胎換骨? 是以世人不識。」
「但即便草民是他徒弟? 也極難尋到他,是以……」
嬴政聽著這話又多信了幾分,哪有騙子一上來就說辦不到的?
嬴政說:
「不妨? 朕有的是時間。」
「你替朕去尋到令師,朕有事請教!」
「若能辦成,朕重重有賞!」
白衫人依舊為難。
在嬴政的各種好處下,最終勉為其難的回答:
「即是如此,草民便試試吧!」
「但草民有言在先,是否能尋到全在機緣,草民不敢保證……」
嬴政哪裡還會關心這個。
所有被騙的人都抱著一個心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