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雲畋
雲畋其實知道沈兵找他的目的。
事實上雲畋一直在等著。
白圭的弟子,經商從來都不是目的,從政才是正道。
白圭當年之所以棄政從商,是因為放眼看去七國都沒有一個有前途的,於是才心灰意冷從商。
其實之後白圭也是有意再次從政,所以他才周遊各國。
但轉了一圈之後還是沒發現有前途能讓他輔佐的國家,於是才最終放棄。
雲畋是白圭的弟子,又哪裡會不知道白圭的心愿。
所以他雖說是從商,但其實卻是把從商當作國家一樣打理。
當初沈兵進駐大梁時,他就認識到沈兵非同尋常,於是才主動結識並與沈兵合作。
往後戰事的發展果然如雲畋所料,沈兵接連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此時已雄據北地獨霸一方。
早在沈兵被封為「北地將軍」的時候雲畋就已經有過隨沈兵一同前往北地的念頭了。
但一想大梁還有沈兵的產業在……一方面是造紙,另一方面則是藤甲。
這邊若是沒安排好的話只怕會對北地軍造成影響。
於是這段時間便儘力將這些事務交給管家,另一方面又在等機會。
左等右等,總算是等到了沈兵寄來的一封信說是有生意洽談。
雲畋不由大喜過望,當下將大梁事務移交給管家,自己則收拾細軟叫上全家老小要遷往北地。
正妻李氏見此卻有些不樂意了,她看了看信,勸說道:
「人家沈將軍只是讓你去洽談生意,你如何將全家老小都搬去北地?」
「若沈將軍並無用你之意,你如此做法豈非讓人笑話?!」
其實李氏心下是不願搬去北地。
眾所周知北地乃塞外苦寒之地,到了冬季更是天寒地凍,她們這些生活在南方的大家閨秀怎能受得了這苦?!
雲畋又哪會不明白李氏的心思,只「哼」了一聲,說道:
「婦人之見!」
「你若是不想隨我前往北地,便留在大梁也罷。」
「好吃好住自然少不了你。」
雲畋都這麼說了,李氏哪裡還敢反駁,萬一再說幾句,真讓雲畋留在大梁孤身一人那就討不了好了。
於是雲畋上下老小數百人,裝行李的馬車都有數十輛,就像一隊商旅似的浩浩蕩蕩趕往北地。
雲畋卻嫌隊伍行得慢了,讓護院好生保護,自己則帶著十餘人輕裝簡行還帶著更換的馬匹走在前頭朝北地急趕。
日夜兼程之下,總算在半月之後趕到了九原。
沈兵見到雲畋這麼快趕到不由頗感意外……大梁至九原足有兩千餘里,就算日行百里也要二十餘日,而雲畋卻只用了十六日就趕到。
沈兵看著雲畋風風僕僕的樣子? 就打趣道:
「雲畋近來在大梁可是沒了生意,是以才這麼著急來北地經營?」
雲畋回答:
「生意事小,北地治理卻是刻不容緩。雲畋不敢稍有怠慢!」
沈兵一聽這話? 就知道雲畋已經猜到讓他來此的目的了? 不由佩服的拱手道:
「雲畋兄果非常人? 一切盡在雲畋兄意料之中。」
雲畋回答:
「若是連這都猜不到,雲畋還有何顏面與沈將軍『洽談生意』?」
說著兩人就心領神會的「哈哈」大笑起來。
沈兵初時還對雲畋保持一定的戒心。
確切的說是此時沈兵對雲畋的定位還比較模糊,他不知道是該完全信任雲畋還是保持一定距離。
後來在知道雲畋把全家老小都搬到北地而且已在路上的時候? 沈兵就放心了……
雲畋這並不是說把全家人帶來蹭飯吃? 而是把全家性命都交付到沈兵手裡。
要知道那可是大大小小數百口人,一出動就是興師動眾的,就連子女都有九個之多。
一口氣全搬來置於沈兵「一箭之地」之下? 那不就是讓沈兵放心么?
這也從另一面看出雲畋其實早已看穿了沈兵的心思。
沈兵對雲畋這樣的隱士還是有些佩服的。
沈兵知道歷史的發展和走向是不足為奇? 他靠的是現代知識。
但古時總有些人? 他們雖然足不出戶但卻能盡知天下事。
知天下事或許還算不上什麼? 比如雲畋做為一名成功的商人? 到處都有他的眼線也能打聽到消息……許多人都能做到。
問題是他們還能從知道的這些事準確的推算出一些事情甚至將來的發展? 這就非常人能及了。
不過從某些方面說,雲畋卻是失算了。
因為如果從歷史角度來看,雲畋更應該把寶押在趙高和胡亥那而不是在他沈兵和扶蘇這。
不過誰又能說這是錯的呢?
至少沈兵就不認為這是命中注定的!
請雲畋坐下並讓下人為其準備了酒水之後,沈兵就問道:
「我打算在九原經營綢緞,雲畋兄以為如何?」
雲畋想也不想就回答:
「售予西戎么?」
沈兵大由奇道:
「雲畋兄知道西戎?」
雲畋點點頭回道:
「略知一二? 我等經商之人自有傳言。」
「有人自中原往西戎帶去絲綢? 能得中原十倍價格。」
「用此價格在西戎換作中原所缺的馬匹、牛羊等物再返回……一來一去? 便能得二十倍利益。」
沈兵這時才知道中原並不是只有他一人知道西域。
不過這並不奇怪? 商人應該說是天下行走最多的一個群體,且一來一回就能得到二十倍的利益……自然就會有商人不遠千里為此鋌而走險。
於是在商人間就會暗自傳開。
這有些像現代人的走私,只是官方還不知道於是史書也就沒記載。
雲畋舉杯朝沈兵遙遙敬了下? 就接著說道:
「只是此法雖是可行,卻有兩處困難。」
「其一,前往西戎要經過後套,而此時后套卻在匈奴手中!」
「除非將軍能收復后套打通前往西戎之路,否則……」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
「這只是遲早之事。」
「有了九原,我等自然要收復后套。」
雲畋點了點頭,然後又接著說道:
「其二,趙高與李斯又豈能坐視將軍如此發展?」
「是以雲畋認為此間必有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