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變法
項燕對政事所知不多,於是便建議道:
「大王,不若我等以百姓親屬為質,一旦百姓逃走便治其親屬之罪!」
楚王啟只反問了一句:
「我等戶籍可登記完善?」
「且城內或可用此法管理,住在城外的百姓如何制止?」
這麼一說項燕就沒話了。
楚國由於其國情原因戶籍登記十分混亂,尤其是在戰時新遷入許多勞力之後就更是一團糟,此時就算想實施項燕的「以親屬為質」的方法都辦不到。
頓了下,項燕只能問道:
「那麼,以大王之見……」
楚王啟皺了皺眉頭,回答道:
「為今之計,就只有與秦國一般變法。」
要知道楚王啟可是在秦國任過相邦的,所以當然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問題:
面對秦國更優越的制度,周邊國家比如趙、魏、韓,要麼跟秦國一樣變法要麼就等著人口流失最終滅亡。
楚國之所以受影響較小,是因為其與秦國接壤處是西北方向巴蜀一帶交通極為不便,於是楚國制度才能一直保持到現在。
但正所謂「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正因為楚國距秦國較遠沒有改革危機,於是儘管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卻因為沒有改革而形同一盤散沙。
此時危機終於來了,秦軍就在淮北。
若沒有沈兵傳單的宣傳攻勢的話,楚國只怕還有數月的緩衝時間……通訊落後消息傳播得慢,而且範圍也不大同時也容易封鎖。
但沈兵宣傳攻勢一出,這絕對的制度優勢馬上就體現出來並激化了其內部矛盾。
結果就楚國若要阻止人口流失,就必須採用秦國一樣的制度,這樣一來秦國的制度對楚民就不再有吸引力……雙方都一樣了,當然沒人願意背景離鄉。
然而……
項燕卻遲疑的說道:
「大王,我等若是變法,亦即要收回各族的封地。」
「各族豈會甘心?」
這一點楚王啟也考慮過。
確切的說不是收回各族的封地。
各族的封地明面上還是各族的……就像秦國一樣,只不過各族不再擁有百姓的管理權,管理權全部收歸、集中到楚王啟手裡。
那各族又會服氣?
想了想,楚王啟就回道:
「若是不變法,楚國便要亡了,又何來封地?」
「召集各族來朝,共同商議改革一事。」
項燕應了聲,就派人將楚王啟的命令發布了下去。
可儘管項燕這麼做了,心裡卻一點都不抱希望,因為他知道這些楚國貴族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幾天後各族都派出使者趕到了洞庭。
昭氏來的是老臣昭恤,屈氏是屈惟,景氏是景檉,都是各大族能說得上話的人。
見此項燕心下稍定。
因為這就說明各族對此事頗為重視,畢竟此時面臨更大困難的是他們而非楚王啟,所以也在急於尋求解決之道。
另外還有斗氏、班氏等小族,來的人倒是比之前楚王負芻召集朝會時更齊了。
也不知是楚王啟的威信還是因為形勢所迫。
眾人濟濟一堂朝楚王啟施禮,倒也頗有些樣子。
楚王啟滿意的點了點頭,示意眾人起身後就說道:
「諸卿應知此次為何朝會。」
「秦國大軍壓境又以告示蠱惑我大楚子民,如今百姓紛紛北上,不知諸卿有何對策?」
這是楚王啟的手腕。
其實楚王啟打從一開始就知道,甚至決定怎麼做了,但他不會直截了當的就說你們要怎麼怎麼滴……這就顯得楚王啟剛愎自用不尊重各貴族的意見。
話題一拋出,各貴族那是感同深受。
一通議論之後,昭恤就拱手回答道:
「大王,臣建議在北向構築一道防線並以騎軍巡視。」
「以此攔截北上降秦的百姓,若抓獲便嚴懲之。」
「時日一久,百姓便不敢再逃了。」
眾人聞言便紛紛附和。
這似乎也是一個辦法,百姓以為北上有活路,那麼就斷了他們這條活路,於是無奈之下就只得繼續呆在楚地任由貴族剝削。
但楚王啟卻搖頭道:
「自淮河防線為秦軍所佔之後,我軍北向便沒有一條完整的防線。」
「此時又是我軍物資緊缺之時,如何還能在北向建一道長達數百里的防線?」
「若是匆匆建起只為防百姓,秦軍又豈會坐視?」
「何況秦軍還有神武軍……我等又如何能以騎軍阻止百姓北上?」
楚王啟這麼一說眾貴族就都沒聲音了。
昭恤這說法的確過於理想化。
構築防線需要人力、物力還有財力去哪找?
另外更嚴重的還有駐軍的問題。
這說的並非楚軍兵力不足,事實上楚軍這時若把各族兵力團結在一起再加征一些,依舊可以湊足四十萬之數……這也是秦軍兵力的兩倍。
問題在於有過之前項燕數次戰敗的經歷,誰還敢出城與秦軍作戰?
尤其昭恤還提到用騎軍……那不就是神武軍的魚肉么?
沉默了一會兒,屈惟就建議道:
「臣以為,我等可派兵出城監督百姓耕作……」
話還沒說完就遭到其它人的反對。
斗氏說:
「我等一直都有派兵出城監督。」
「然兵士終歸及不上百姓。」
「往往是出城還在,回城就有許多不知所蹤。」
班氏更著急:
「一個不小心,那兵士還會讓百姓盡數殺了,能逃回城的寥寥無幾……」
「刁民要是作起亂來,卻是膽比天高!」
眾人紛紛附言。
楚王啟見時機差不多了,就朝項燕使了個眼色。
項燕會意,就出列拜道:
「大王,臣有話說。」
楚王啟「哦」了一聲,明知故問道:
「大將軍有何高見?」
項燕回答:
「臣以為,百姓之所以爭先降秦,皆因秦制較楚制更優。」
「之前所議諸多方略,不過是治標不治本。」
「若想讓百姓絕了北上降秦之心,臣以為只有變法。」
楚王啟假作剛知道這個,倒抽一口涼氣道:
「變法?此事滋事體大……」
項燕打斷楚王啟的話,道:
「大王,若不變法,楚地用不了多久便會無民可用。」
「甚至兵士都會逃往秦地,至時便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