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王
楚王一降,壽春也就守不住了。
其實壽春原本就守不住……
因為擔心壽春過早被秦軍攻破,所以楚王負芻的突圍計劃就只有楚王及都城護衛軍知道。
確切的說,就連都城護衛軍也不知道,他們只不過是聽從張崎的命令說是要反攻云云,真正知道楚王負芻要出城的只有張崎層級的人物。
也就是說,守在壽春的楚兵從始至終都被蒙在鼓裡,他們以為楚王還在城內而自己是在保衛楚王負芻的安全。
直到楚王被秦軍與一眾妃嬪、大臣被秦軍押著到城下來勸降,他們才愕然醒悟……
這特么的是被楚王負芻給賣了啊,這邊讓兵士在壽春死守,另一邊楚王就帶著女人財物逃走。
意識到這一點,壽春當然就無法再守。
守了還有什麼意義?
為誰而守為誰而戰?
再守下去豈不是跟自己過不去?
於是當晚守兵就將城門大開迎秦軍進城。
這一來秦軍就賺大發了……
其它的不說,城內五萬守軍盡數投降,就算當作苦役也是一筆不小的資產,還有一路從淮北南遷的楚國百姓,有許多集中在壽春而且大多是青壯。
另外,那倉庫里到處都是糧草、裝備還有煉鐵、制箭、制裝備等作坊及工匠……壽春是楚國都城,且楚王負芻原本打算據此城堅守數年,所以成套設施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楊端和及沈兵進城后聽完降將的介紹和清點后都驚呆了,這物資和規模一點都不比秦國都城咸陽小。
事實上壽春原本就擁有比咸陽更大的規模。
正如之前所言,楚國的疆域相當長一段時期都是戰國中最大且人口最多的。
所以才說六國中最難對付的就是趙國和楚國。
趙國是軍事強,名將輩出戰力剽悍,便是在長平被坑殺數十萬實力嚴重受損之後仍能正面一次又一次擊敗來犯的秦軍。
楚國則是綜合實力強,有糧有兵有裝備,且地處南方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和時間。
問題是楚國自己不爭氣,國內多方勢力未能整合不夠團結,否則是秦滅楚還是楚滅秦還屬未知之數。
另一方面,壽春之戰又以極為緩和的情況結束……楚王負芻被俘壽春投降,前後圍城不過十餘日,連激烈的攻城戰都沒有。
相形之下,當初攻佔邯鄲及大梁時收穫的戰利品則要寒酸多了……趙國邯鄲是在連年災情的情況下被強攻拿下,大梁則是用水淹,秦軍佔領的只是一片廢墟,其中趙國還有許多百姓甚至需要秦軍用糧食養活。
壽春,則是所有的準備全都完好無損幾乎原封不動的轉交到秦軍手中,只需要重新把百姓編個戶籍再分配人手管理馬上就可以重新運作。
這一來就把楊端和給樂壞了,他笑得嘴都合不攏,直撫著銀須感嘆:
「老夫征戰數十載,經歷大小上百戰,卻從未有如此戰果。」
「多虧副將神機妙算哪,你這著智擒楚王,卻不知挽救了多少性命!」
楊端和這說的是。
因為在此之前無論是誰都以為壽春一戰是曠日持久的圍城戰。
秦軍攻城是不可能的。
像壽春這樣三面環水的且城高牆厚的都城極難強攻,且通常攻城戰要三倍的兵力才算相平。
而秦軍只有十萬,城內楚軍卻有八萬。
秦軍急於攻城的結果就是自取滅亡。
且可預見的是,將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秦軍都無力攻城。
因為楚國不只是有壽春一座城,另外還有幾大家族及項燕在外虎視眈眈。
於是秦軍只能這麼圍著,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沒圍上幾年那都對不起壽春這個都城。
於是,這幾年內必然會出現無數慘狀,比如秦楚兩軍的廝殺,再比如城內百姓因物資緊缺餓死、凍死……
如今所有這些都因楚王負芻被擒而略過了。
沈兵則笑了笑回答:
「屬下以為這更應感謝楚王,若不是他出城來降,我沈兵縱有三頭六臂也無計可施。」
楊端和不由大笑:
「如此說來,我等還欠那楚王一個人情。」
「老夫往後還要對他客氣些。」
沈兵當然知道楊端和所謂的「客氣」是什麼意思……不用想,秦軍會把楚王用處榨到只剩渣。
比如可以逼楚王負芻下昭書讓淮北還未下的城邑降秦。
再比如讓楚國各大族俯首稱臣……當然,各族肯定不答應。
但他們不答應的結果就是變成了反賊,於是就名不正言不順,秦軍反而成了征討它們的王師。
不過項燕那邊當然也會想到這一點,所以他肯定會第一時間宣布負芻已降,立昌平君為新王……
接下來,就看昌平君怎麼選擇了。
項燕果然就是這麼做的。
他甚至都沒等大軍回洞庭,在半路上就對昌平君說道:
「君上,國不可一日無君。」
「如今負芻已降楚國無主,君上乃國之聖賢又為負芻之兄,此刻正是稱王救楚於危難之時。望君上勿要推辭!」
昌平君心下那是一百分的願意,但嘴上卻還是要推辭幾下,大義凜然的說要帶兵將負芻救出云云。
最後在項燕等一眾將領的力勸之下才勉為其難稱王……
稱王時都有這一套,大家都心照不宣配合著表演一番,然後就簡單的舉行一個儀式就算完了。
接著項燕馬上就派出快馬去通知楚國各個城邑……包括昭、屈、景等貴族在內。
雖然是否通知這些貴族似乎無所謂,因為在楚王負芻時他們就各自為戰,此時新王登位他們又豈會輕易臣服?
不過從抗秦的角度來說又十分重要。
因為若是貴族們只認負芻而不認昌平君的話,那麼這楚國就算是亡了,或者也可以說是四分五裂各貴族自成一家。
但若還認昌平君為王,那楚國至少在面上還在,有朝一日項燕還有可能組織起這些貴族一同抗秦發起反攻。
所以項燕不只是派出信使去通知他們,更是派出使者去向各貴族痛陳厲害希望他們能承認昌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