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崛起的土耳其
多虧了中華以及德國的大力支持,土耳其原本的伊斯坦布爾船廠擴大再擴大,成了世界有數的大船廠,可造五萬噸級戰列艦,當然,他們自產的第一代戰列艦在兩年前就下水了。
凱末爾的戰略眼光很不錯,四面開花,學習中華的路子,從世界各個國家購進機械,特別是西班牙、葡萄牙,打包了好幾個船廠,分別在波斯灣、紅海、亞丁灣設立了好幾個中型船廠,分別製造巡洋艦、潛艇等中小型海軍艦艇。
速度那叫一個快,土耳其海軍實力其實並不弱,但是相比於法國、德國海軍來還是差了些,主要就是戰列艦、戰列巡洋艦配備不夠,從德國、中華各買了兩艘戰列艦和兩艘戰巡,加上自產兩艘戰列艦,才六艘超無畏戰列艦,比起美國、英國動輒十幾艘來,的確遜色了不少。
就算是中華的戰列艦數量也不比土耳其多多少,四大艦隊,南洋、北洋各有兩艘戰列艦,太平洋、印度洋各四艘戰列艦,加起來不過才12艘呢!
要知道日本海軍的超無畏艦已經有十六艘了,還不包括其它的重巡洋艦、水上母艦,儘管中華開了bug,但是依舊沒泄露丁點航空母艦的信息給日本,但是日本還是憑藉自己的力量搞出來了航空母艦的雛形。
不得不稱讚,日本真不愧是二戰之後,唯一能夠和美國、德國媲美的高精尖機器製造型國家,就算是蘇聯在這方面也稍遜一籌。
威爾遜嘴上叼著的大煙斗一直就沒熄火,煙霧繚繞的面孔可以看出他現在心情有多焦躁。
當初英國和法國打壓土耳其的時候,他親自讓美國不出手,其原因無非就是當地沒有屬於美國的利益,就算拿下了土耳其又怎麼樣?無非就是那一點賠款,難道美國還缺那幾個子不成。
就算想要在土耳其身上割一刀,那也得看英法同不同意,法國全盤接受了奧斯曼帝國在非洲地領土,並且和法屬西非連為一片。
英國佬試圖把中亞、兩河流域廣大地區給奧斯曼分割出去,自己卻只要阿拉伯半島靠近亞丁灣、波斯灣的地區,無非是想要利用日不落海軍死死的扼住兩個出海口,而直布羅陀海峽本身就在控制中,到時候這些國家的海軍豈不是死死的掌握在英國手裡。
可如意算盤打得再好也沒用,海軍再強悍也沒用,畢竟陸地之上以陸軍為王,誰又能想到凱末爾異軍突起,得到了德國和中華的支持,特別是德國最初支援土耳其人民軍的三十萬裝備,直接把英國那些反叛勢力擊潰,把奧斯曼原本在中亞的地盤全部收回了。
差點沒把英國佬從阿拉伯半島上趕下海,那叫一個著急呀!其實奧斯曼帝國佔據的阿拉伯半島也就是邊上,也就是漢志地區、紅海沿岸、波斯灣沿海、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其它地方大多是沙漠,要來也沒用,不如直接丟給阿拉伯其它國家人,當地也算是跟土耳其一脈相承,都是伊斯蘭的後代。
「土耳其方面這半年來依舊是三百萬部隊,可是國內一直源源不斷在擴軍,可見其野心遠不只是西非,或者法國,他們一定有我們不知道的陰謀,絕不能讓西非落入土耳其手中,到時候法國就在劫難逃了。」威爾遜咬牙切齒的說道。
國務卿蘭辛感覺嘴裡很苦澀,要是那麼簡單就好了,三百萬土耳其軍隊吊打叄佰多萬的聯合國軍,且不說美軍五十萬、英軍五十萬還是法軍一百萬,再加上法國佬在西非招募了一百多萬的黑人僕從軍。
論人數、論武器,聯合國軍哪點比不上土耳其?美國更是把家底都掏出來了,所有新式武器都裝備在西非派遣軍身上,可依舊沒能挽回局勢。
首先,土耳其陸軍的戰鬥力已經得到了驗證,人家本來就不弱,只是中央政府太渣,換了個領導人之後,不斷吸收經驗,從德國、中華甚至白俄聘請教官,集百家之長。
由於土耳其大部分國土都處於沙塵漫天的中亞、中東甚至非洲地區,所以獨特的環境就意味著一般的武器無法適應這裡,於是凱末爾集合了全國的武器專家,前往中華取經。
要知道,當時中華西北研究所已經在新疆一帶取得了相關進展,但是畢竟中華不是乾旱型國家,所以沒怎麼重視,可土耳其不一樣,他們就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在中華的基礎上不斷改良,不單單是輕武器自成一體,就連坦克、裝甲車這種重型裝備也是各有各的風格。
這就是人家的先見之明,儘管武器說不上先進,在世界來說,頂多就是中游水平,但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凱末爾拒絕了德國、中華的先進武器,反而選擇自己的粗糙武器,這種決定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
事實上,他的選擇很正確,土耳其的武器裝備雖然就先進性來說,的確沒有聯合國軍的好,但是他們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耐糙,在防禦風沙這方面,可謂是走到了世界前列。
所以,土耳其的裝甲部隊能夠在西非吊打英法美的裝甲部隊,究其原因,無非是英法美的故障率太高,受環境影響太大,但這也是戰鬥力的一方面。
全世界把土耳其的陸軍排在了第二位,德國陸軍和中華陸軍並列第一,可以說,同盟國陸軍實力絕對超過協約國。
「總統閣下,土耳其的第二方面軍現在就駐紮在馬里、西撒啦哈、塞內加爾,而他們的第三方面軍一直就在幾內亞、象牙海岸,一副不把我們趕下海就不罷休的樣子,局勢很惡劣。
單靠我國無法挽回局勢,除非我國往西非投入上百萬大軍,但那是不可能的,您知道的,現在菲律賓的叛亂牽扯了我國很大一部分精力,而且國會也不會同意增兵這麼多在西非,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