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各方反應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大樓。
「首相閣下,遠東有電報傳來!」
「哦!」喬治抬頭看了一眼,然後接過了這份電報,幾分鐘之後突然面色激動,可見其中的內容讓他很驚訝。
隨即他叫道:「電告朱爾典爵士,盡量搜羅這個南華的資料,如有必要,可相機處置!」
歐戰即將結束,接下來各國就是處理其它事情了,各國也會將目光放在遠東這一塊,畢竟蘇俄是整個世界的敵人。
這個時候,中國出現一個強大的勢力,這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局面,不容得他輕慢。
相比於英國,法國就沒那麼好的心情了,這一仗差不多將整個法國打爛了,他現在正忙著收拾自己國家,哪裡有空管遠東。
……
德國。
威廉二世收到這個消息,卻是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局勢已經很明顯了,德國必敗無疑。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為德國留下了一個復興的希望,東方古國的人們是最講究誠信恩義的,威廉二世相信他們會在德國最艱難的時候扶一把。
不過,這跟他恐怕沒什麼關係了,因為德國一旦戰敗,他這個罪魁禍首肯定落不到什麼好,最好的結果就是像土耳其、奧匈帝國一樣,被終結了皇帝制。
整個世界都被南華震驚到了,原本一灘死水,現在也出現了波瀾,最大的波濤自然是在日本。
日本現在自顧不暇,國家內亂紛紛,寺內內閣已經被逼得下台了,新的內閣尚未搭建。
台灣的失去加重了日本國內的局勢,至少反動派更加猖獗,甚至公開喊出了『天皇下台』,這在以前,基本是不可能的。
赤塔前線的二十萬蘇軍也蠢蠢欲動,他們在思考是不是趁著日本國內動亂之際,一舉把日本駐紮在海參崴的派遣軍三個苟延殘喘的師團趕下海。
畢竟現在不比原來,整個遠東的蘇俄被整編在一起,組成了遠東方面軍,司令由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擔任。
這可是個傳奇人物,好傢夥!原來在沙俄軍隊中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戰勇敢,被頒發過喬治十字勳章,但在一次戰役中,受到德軍炮彈的打擊,身受重傷而不死。
可是傷勢太重,痊癒之後甚至被認定為一級殘廢,無奈退役,退役之後在機械廠當一名工人。
就是在那個時候,他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並且重新入伍,十月革命時候,展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
只要有白軍的地方,就有他,而他指揮過的戰爭,絕沒有失敗的先例,是蘇俄軍中神話般的英雄人物。
今年九月十九日,列寧更是親自頒發了全俄剛剛設立的紅旗勳章給他,並且認命他為蘇俄遠東方面軍司令官。
還真就不能小瞧他,才來遠東十天不到,先後指揮部隊端掉了日軍在海參崴外圍的十來個據點,殲滅日軍近千人,直接將日軍壓縮在海參崴周圍不到十公里的區域。
逼得日本海參崴派遣軍都快跳海了,如果不是兵力不夠,人家也許真就跟他拚命了。
要知道海參崴本就是一個沿海城市,周圍都被中華民國東北領土包圍著,奉系整整二十萬大軍圍著邊界。
何況他們現在也不能和同是協約國陣營的中華民國開戰,唯一的路就是往上拿下伯力,但是人家直接把它的路給斷了,那還玩個雞毛呀!『西伯利亞戰略』就等於一句空話。
這倒是幫了馮庸,沒他們這麼賣力的逼迫日軍,恐怕日本國內還有餘力來台灣搞事,現在好了,台灣基本沒啥變數了。
……
北京總統府。
徐世昌還沒坐穩中華民國大總統的位置呢!沒想到南華就給他來了一個『炸彈』,「轟」的一聲讓他整個人都搖搖欲墜。
「來人,速請王揖唐、劉恩格、梁士詒、朱啟鈐前來議事!」
「是!」
十幾分鐘之後,四人相繼來到總統府,一副知其所以然的表情,看來消息都蠻靈通的。
徐世昌率先開口:「想必諸君也聽說了,南華在今日凌晨發表了通電,其主要內容就是堅決反對列強侵佔我國領土。本以為只是空頭炮,可人家卻真出兵二十萬,進攻台灣了,這讓我們該如何是好?」
他一臉苦澀,本來這種大事需要中央政府出面張羅的,可現在,別人越俎代庖,不只是發表空頭文章,更用行動來證明了。
這樣一來,豈非全國的目光都集中到南華身上了,試問百姓想要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還是要一個對外強硬、對內溫和政府?孰輕孰重,想必沒人會不知道。
不管台灣有沒有收復,至少南華拳拳愛國之心展現在了國人面前,且看國內各大報紙爭相報道這件事,就知道國人的焦點了。
正好跟頻繁掀起內戰的北洋政府成對比之勢,這下好了,人心全跑人家那邊去了,如果不做些什麼,恐怕這個中央政府還不知道哪家呢?
「還需要說什麼嗎?這種好機會,我們就應該出兵奪回湖廣。」王揖唐一臉興奮的說道:「馮家怕不是腦子被門夾了,居然跟日本幹起來了,鐵定會被打得找不著北,天賜良機呀!
連番大戰,整個南方軍都疲憊不堪,再加上馮家又派了二十萬軍隊去台灣,此刻南方十一省絕對沒有多少兵力防守。」
你怕是個傻子呦,所有人都用看傻子一樣的眼睛看著他,這種時候,人家南華為國爭光,收復國土,你居然出兵拖人家後腿,呵呵!就算南華不打你,國人的唾沫星子都得把你淹死。
看來這人是想地盤想瘋了,不然也不會這樣子,呵呵!一點腦子都沒有。
「可以,如果你覺得你的臉皮已經練到了城牆那麼厚的地步,那我無話可說。」梁士詒譏諷了一句。
「你什麼意思?」
「我什麼意思,你不清楚?呵呵!」
徐世昌說道:「行了,都少說兩句,我今天找你們來不是問你們該不該出兵的,而是問你們,這件事,我們政府要不要出聲,究竟是反對,還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