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驚聞噩耗
第二百零九章驚聞噩耗
朱慈炯在台灣逗留了一個月,終於找到了魯王的世子朱一貴。
他安頓好世子之後,立即返回南田了。
他回到島上,才知道早已人去島空,整個島靜悄悄的,唯聞海鳥的叫聲,不見人影。
「張大人!」
朱慈炯提起內力,高聲喊道:「張大人!」
他的聲音中氣十足,一下子把島上停留的海鳥嚇得撲稜稜地向大海飛去了。
朱慈炯知道島上無人了,因為有人的話,自己那麼大聲傳出去,肯定會有人聽到自己的聲音。
「哪裡去了?」
朱慈炯心裡萬分奇怪,心想:「張大人他們去了哪裡呢?怎麼沒人留下來告訴我呢?難道清兵大舉進攻?倉促之間,來不及留人?」
他飛身上一棵樹上,搭涼棚遠望,見整個島嶼不見打殺的痕迹,說明清兵並未大舉進攻,不然,一定會留下一些廝殺的痕迹······
「看來是因事轉移了!我還是回浙江去探聽!」
朱慈炯想到這裡,飛身下樹,前往浙江而去了。
他不消一日功夫,便到了岸上了。
清廷對於海岸仍然是禁海,主要是為了困死台灣,所以,整個海岸不見一個漁民。
朱慈炯跳下船之後,展開輕功,向浙江杭州而去了。
他找到了一家比較熱鬧的酒樓,進去聽取新聞。
酒保一見朱慈炯進去,立即滿臉笑容道:「客官,裡邊請!」
朱慈炯點點頭,找了個中間的位置坐下了。
「老子都說了,這大清,乃是天命所歸,朱明註定要滅亡!張煌言這一死,可就再沒人可抵擋大清了!」
一胖子粗聲說道,他的腦袋後面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時不時一甩,彷彿那是他高貴身份的象徵,動不動要向人展示一下。
朱慈炯聽聞張煌言被殺,心中大驚,臉色微變,手中的酒杯抖動了起來。
「可笑的是,姓張的生前手下數萬人,死後竟無一人收屍,掛在城頭上已經好幾天了!」
胖子高聲說道,語氣中帶著揶揄之氣。
朱慈炯聽了,突然把酒杯往飯桌上重重一放,道:「放屁!誰說沒人去收屍!」
「你,你是誰?」
胖子一驚道,沒想到張煌言死後,尚有他的人在杭州之中。
「我正是張大人手下將領!」朱慈炯說著,一個快步上前,抓住了那胖子的胸口,喝道:「帶我前去收屍!」
「這個,這個——」
胖子囁嚅說道。
「不去的話,你就是這個模樣!」朱慈炯說著,一腳把桌子踢個粉碎!
那胖子登時嚇得臉色都變了,同時心中大為後悔,心想:「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這話果然是真理啊!」
「走!」
朱慈炯一扯他的辮子,把他拉了出去。
胖子無奈,只得和朱慈炯一起出去了。
他帶朱慈炯來到了城門下,指著掛在城頭上的屍體,道:「你看,那上面就是了!」
朱慈炯見了,憤怒異常,就要飛身上去救人。
胖子見朱慈炯就要去救那幾條屍體,忙說道:「好漢,好漢,別怪我沒告訴你啊,城頭上埋伏了許多弓箭手,你一上去救,就會萬箭齊下,把你射成刺蝟!」
朱慈炯聽了,冷然一笑,道:「萬箭齊下,豈能奈我何!」說著,突然一拔腰間的劍,一個飛身,直向城頭飛去了!
胖子見朱慈炯一個飛身,就騰空飛了上去,登時看得張大嘴巴不會說話了!
城頭上的弓箭手一見有人敢來搶屍,忙忙放箭了!
那些弓箭,恰似雨一般射向了朱慈炯!
朱慈炯揮劍如風車一般,把那些箭都擋住,然後,一劍出手,綁住張煌言等三人屍首繩子,全部被他砍斷。
他連連揮出幾掌,只聽「砰」的一聲,那城頭被他一掌擊中,登時塵土飛揚,嚇得那些弓箭手不敢再發箭!
朱慈炯速度極快,一下子落在了張煌言屍首掉落的地方,伸手把他接住,向張煌言看去,見他面目已經腐爛,但是,那寧死不降的面容,兀自感人!
「張大人,你為什麼不逃呢?逃到台灣,滿清還能把您怎麼樣!不行的話,假裝投降也可以啊,我一定回來就您啊!」
朱慈炯說著,眼淚滴落,心中萬分的難受!
這時,有清兵在城頭上偷偷地向朱慈炯射箭!
那箭「呼」的一聲,眼看就要射中朱慈炯!
朱慈炯一伸手,抓住了那箭,狠狠地瞪了城頭一眼,突然,把箭甩了出去!
那箭登時破空射去,只聽「啊」的一聲,射箭的那名清兵被他一箭射下了城頭!
其他弓箭手見了,登時嚇住,不敢再射箭了!
朱慈炯用繩子一綁,把張煌言三人的屍首綁好,便飛身而去了。
他把張煌言等人拖到了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那裡,正是張煌言生前想埋葬的地方。
朱慈炯幫他砌成一方小小的墳墓,上書「大明兵部尚書張蒼水先生」,另外,羅子木和楊冠玉的墳墓,也寫上了姓名,緊挨著張煌言的墳墓。
朱慈炯跪了下去,哭道:「大人,我本想隨你一起抗清,恢復大明王朝,如今您中道棄我而去,叫我如何再抗清下去啊!」
他說到這裡,忍不住仰天長嘯了起來,只覺五臟六腑悲傷難以抑制······
他追隨史可法,史可法兵敗被殺;追隨隆武帝,隆武帝也兵敗隱居;追隨鄭成功,沒想到鄭成功中途因病早亡;追隨李定國,李定國也出師未捷身先死;如今追隨張煌言,本想轟轟烈烈再干一場,如今又被清廷殺害······真是天有絕人之路,叫人如何再堅持下去······
註:張煌言死後埋葬在西湖,與岳飛、于謙被後人稱之為「西湖三傑」。他生前的友人葉振名登越王嶺遙祭忠魂,撰祭文將張煌言與羅綸二人並稱為「張司馬二客」。清國史館為其立傳,《明史》亦有傳。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高宗命錄前朝「殉節諸臣」,並加以褒謚和祭祀。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清廷對張煌言加謚「忠烈」,且將其牌位入「祀忠義祠」,得享定期供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