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大一統
崔士林樂顛顛,去安排刊發……只不過這貨是真的讀書不多,學問也不怎麼樣,真正刊發出去之後,瞬間就爆炸了!
因為王岳的這篇文章,看起來堂而皇之,沒什麼問題,甚至在大明士人的認知裡面,也就是如此的。
提到大明如何如何,每一個人都會充滿了高高在上的自豪之情。
沒辦法,他們也想低調,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但是身為學者朝臣,又怎麼會看不出王岳的矛頭所指。他拿一個在明朝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要斬的正是理學的頭,要對付的是那位跟他同樣有「子」之稱的朱熹!
王岳在文章之中,宣揚的是大一統,很顯然,明朝也符合大一統的標準,當之無愧……但是在當下儒家的論述里,更喜歡用正統說法,而刻意迴避大一統。
其實在古人看來,大一統的核心跟後世並無太大的差別,疆域要遼闊,武力要強悍,看誰不爽就打誰,匈奴牛逼,就打到臣服為止。
這裡面多多少少有點霸道的味道,也有點強者崇拜……但話又說回來,不崇拜強者,還要崇拜弱者嗎?
不管是任何朝代,只要稍微有點出息,都會追求大一統的。
自從秦漢隋唐,都是如此,沒有什麼差別。
倒霉就倒霉在趙宋!
最初趙家皇帝也是追求大一統的,只不過高粱河戰神微操得力,趙宋失去了奪回燕雲的本錢……沒了燕雲十六州,被遼國呼為南朝,大宋的君臣再不要臉,也不敢以大一統自居。
既然不是大一統王朝,也不同於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那該怎麼形容呢?
在這個關頭,正統論就大行其道了。
所謂正統,就偏向道德,就好比是說,我是這個家的光明正大的繼承者,名正言順……當然了,繼承了多少,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其實這個正統論,在北宋的時候,也是不受待見的,比如歐陽修,蘇軾,甚至司馬光,全都批評正統論,支持大一統。
潛台詞也很明白,雖然現在沒有得到燕雲,但是我們是有這個志向的,必須光復燕雲,實現大一統,讓天下合為一體!
只是這點心氣,在靖康之恥以後,也消失殆盡了,南宋偏安,成了事實,再自欺欺人的說法,也騙不了老百姓。
在這個趙宋危急存亡之秋的關鍵時刻,偉大的朱熹聖人,應運而生,他大力發揚了正統論。
豐富了正統論的內涵,充分表現出我只要修改了標準,就什麼事情都沒有的掩耳盜鈴的精神……
在朱熹看來,正統王朝包括秦,兩漢……接下來就出事了,三國該怎麼算呢?朱熹大筆一揮,把蜀漢算成了正統,然後是西晉。
這就有趣了,西晉明明是承襲曹魏,而且是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他們不算正統,正統在自立為帝的劉皇叔身上,也不知道朱熹是怎麼想的。
反正過了這個坎兒之後,朱熹就在這條邪路上,一騎絕塵,西晉之後的正統是東晉,然後是宋齊梁陳四個小朝廷。
這下子的紕漏就更大了,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北魏才是府兵制的始作俑者,而作為北魏分裂出來的西魏,則誕生了以八柱國為核心的關隴集團……西魏,北周,隋,唐,這是有繼承關係的。
但是在朱熹這裡不管這一套了,反正南邊的都是正統,這樣一直延續下來,就到了五代十國。
要不怎麼說朱熹的正統論荒唐呢!
因為他把蜀漢列為了正統,那五代的正統在哪裡啊?
南唐呢?
是不是正統?
是不是直到沒了南唐,宋朝才是正統,之前的後周不算正統呢?
很顯然,朱熹沒這個膽子,在他的正統論裡面,唐之後,就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然後是兩宋!
一脈相承,均是正統。
梳理到了這裡,朱熹歷史觀的混淆不清,正統論的荒誕不經,就已經顯而易見了。
王岳這篇文章,以大一統破題,就是直指理學的歷史觀。
任何學問,都講究個邏輯自洽,如果說不清楚,有盲區漏洞,那就要一點破而全線崩潰……正因為,如此,懂得這篇文章厲害的人,才不免心驚肉跳,不寒而慄。
這是要再來一次大辯經嗎?
是拚死捍衛朱子,還是拋棄理學,轉投王學?
內閣新進的三位大學士,翟鑾、霍韜、李時,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是好。
「張閣老跟我們推心置腹,他有意革新變法,我等也是支持的,只是撫遠伯這篇文章,事關重大,我,我們真是被動啊!」霍韜無奈嘆息。
李時道:「我剛剛聽說,禮部尚書方獻夫,戶部尚書席書,還有右都御史夏言他們,都在嚷嚷著要公開辯經。畢竟朱子之學,乃是太祖欽定的官學,顯學……若是因此動搖了官學根基,後面的事情,就不好辦了。」
倒是翟鑾,他的眼界更高一些。
「你們二位想過沒有,既然抄了孔家,朱子就沒法倖免……這就是理所當然啊!」
這話倒是把霍韜和李時都嚇到了。
莫非說這是處心積慮的結果?
要真是這樣,他們可就要好好思量一下了……怎麼有點心驚肉跳,不寒而慄啊!
這三位甚至都有些後悔了,入閣幹什麼,在沒人看見的地方眯著,躲過這一劫不香嗎?這個關頭,身為閣老,一個表態不好,不光會丟官罷職,甚至很可能成為史書上的反派角色,變成個十足的丑角。
我的老天爺啊,誰能拯救我們啊?
這仨人想了老半天,還是李時機靈。
「既然張閣老跟咱們推心置腹,咱們也開誠布公,問問他,到底是怎麼想的,這事內閣要如何應對!」
這辦法太直接了,不過思忖一下,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但願張首輔能是個厚道人,不然他們就真的進退兩難了。
「哈哈哈!」張孚敬忍不住好笑,「這事有什麼難的,直接請吾師過來說一下,也就明明白白了。」
「啊?」霍韜大驚,「撫遠伯願意與我們陳說?」
「怎麼會不願意!他登壇講學,不就是要說這事嗎!」
張璁還真是直急性子,居然當真去請王岳,而王岳也沒有遲疑,很快就來了。
「三位閣老,自從你們入閣之後,我還沒來過,都忘了恭喜你們了。」王岳笑容可掬。
三個人卻是唯唯諾諾。
「撫遠伯客氣了,客氣了。」
等眾人落座之後,張璁就直接開口了。
「師父,三位閣老有些疑惑,不知道您能不能解答啊?」
王岳笑道:「談不上解惑,共同探討罷了。」王岳說著,轉身對三位閣老道:「你們有什麼疑問,或者我所說有什麼不對的,請直接說吧!」
三人遲疑了一下,心思最機敏的翟鑾道:「撫遠伯,一統論,還是居正論,的確有所爭執。觀撫遠伯的文章,似乎更推崇大一統。那若是按照撫遠伯的講法,元朝算什麼?是不是也算大一統?若元朝也算,他們荼毒中原,遺禍無窮,把漢家百姓視作牲畜奴僕……這,這事情怕是說不過去吧!」
霍韜和李時也都跟著點頭。
「哈哈哈哈!」
王岳朗聲大笑,「三位閣老,你們問我元朝的事情,那我反問你們一句……我大明算不算大一統?」
「當然是無可厚非,我大明得國之正,冠絕古今啊!」
「哈哈哈!」王岳又笑了,「朱熹的正統論,誕生於偏安的南宋,所以呢,聽起來總是怪怪的。他的心思也都在維護趙宋王朝上面,無可厚非。但我大明既然是大一統,又是正統所在,我們還糾結什麼啊?」
「至於元朝算不算大一統,能不能想辦法排除,那是幾位閣老該想的事情,王某的意思是,我們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還被偏安朝廷的正統論約束著,是不是有點迂腐嗎?」
王岳笑道:「自從我太祖皇帝北趕大元,光復燕雲之後,兩宋三百年的爭論,就跟兒戲一般!煙消雲散,不值一提。」
「所以說,這事情的關鍵不在朱熹說了什麼,不在大元朝怎麼回事,而在於九州是否一統,天下是否歸一!」
「只要做到了這一點,我相信以諸公的才智,自然有辦法處理大元朝的問題,或是納入大一統,或是排除在外……這事情的關鍵是我大明夠不夠強!這些年來,雖然燕雲之地還在,但是河套呢,交趾呢……我們可放棄了不少地方,如果不及早糾正,我怕有一天,咱們也要面臨一統和居正的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