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周涵山的抱負
在域北,馬車大多不如黎南花裏胡哨,一是域北人更加注重實用,而非炫耀;二是域北好的木材少,好的工匠也少。
??因此陳時逸坐著周涵山的馬車進城的時候,已經做好了大開殺戒的準備,他不認為周涵山這輛平平無求的馬車會受到城門口那些守衛們的另眼相待,甚至還打算被人認出來之後,要挾一下周涵山做做樣子。
??周涵山邀請自己坐馬車是好心,自己總不能讓他跟著受連累。
??而周涵山也在暗地裏觀察陳時逸,發現後者氣定神閑,絲毫沒有懼意,心裏暗暗地點了點頭。
??五年前,當他還在為受到同僚排擠嘲笑憤懣不已,意誌消沉的時候,首輔大人許甲子來了,沒有官場見麵時的俗套,也沒有初見時的生分,甚至連‘本相’‘在下’等謙詞都沒有,直截了當地問周涵山,“聽說你要教我?我來了。”
??所謂‘要教許甲子’,是周涵山前幾天和幾個同僚喝酒的時候喝大了,對時政大評特評,甚至口出狂言,許甲子這個宰相不作為不稱職,以後要是見了定要好好教教他。
??一見麵就問這件事,顯然是被那幫王八蛋同僚在背後告了黑狀,當時還隻是個七品小官的周涵山惶恐之極,訕訕道:“學生酒後狂言,還請老師恕罪。”
??許甲子麵色如常,隻是微微搖頭,“既然有膽量評時政,不妨把心中怨氣一吐為快,也好讓我這個‘不作為不稱職’引以為戒。”
??周涵山局促不已,但本就是極有風骨的人,讓許甲子這麽奚落,反倒激起了性子,索性咬了咬牙,“既然老師讓學生一吐為快,那學生就放肆了。”
??接下來便是一番長篇大論,針砭時弊,慷慨激昂,許甲子一言不發,隻是等周涵山把所有話說完,才問:“完了?”
??周涵山已經做好了準備,垂首道:“完了。老師如果要將學生發配,還請開恩,容學生回家與老母道別。”
??“坐,”許甲子不置可否,隻是打了個手勢。
??周涵山有些詫異,規規矩矩的在宰相大人麵前正襟危坐。
??“你剛才那番時評,看似有理有據,實則漏洞百出。”
??許甲子的臉色略顯緩和,侃侃而談道:“你剛才一再聲稱現在是奪取域北的最好時機,還列舉了天時地利人和為證,我來問你,可知域北有多少兵卒,騎兵幾何,步兵幾何?有無車弩投石等重型武器?各部隊之間以何種方式保持聯絡?”
??“域北軍最喜歡的製式軍備是哪些?生產軍備的地方在哪兒?域北青壯年有多少?一旦開戰,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動員多少兵源?”
??看見周涵山一時間瞠目結舌,許甲子又道:“好,就算你對域北軍不甚了解,那對我們黎南軍多少也應該有最基本的認知。”
??“我軍騎兵所騎的是哪種戰馬,與域北軍所用的漠北馬優勢在哪兒,劣勢又在哪兒?還有,你口口聲聲說關外地勢平坦,有利於步軍大規模作戰,可如果域北騎兵利用機動能力,避開正麵,攻擊側翼或者後方,你打算怎麽應對?”
??“就算域北軍肯與你正麵對敵,如果敵軍與我軍始終保持三百步以上的距離,隻是一味遠距離強射,不與你步軍近身做肉搏,你又該如何?”
??周涵山額頭滲出了汗珠,如坐針氈。
??“學問學問,重在‘學’和‘問’二字,尤其時政關係到民生大計,國運興衰,最是馬虎不得。”
??許甲子看出周涵山知錯了,也就點到為止,語重心長道:“我知道你才思聰慧,但聰明並不等於智慧,思少言多那更是小聰明,與大智慧相去甚遠。你如果就隻會這點小聰明,我倒也不妨成全你,給你個發配,反正長此以往下去,你也不會有大出息,隻能是成為我官場中的一顆毒瘤。”
??周涵山聽完之後,再也坐不住了,倒不是因為怕被發配,而是覺得自己從前的狂妄來的實在沒什麽理由,甚至有些可笑,他起身長跪在地上衝許甲子麵前,誠懇道:“學生知錯了,請老師教我。”
??許甲子點了點頭,再次讓周涵山坐,這一聊便從晚上一直聊到旭日東升,最後許甲子問周涵山願不願意來域北搜集情報,為日後的北征做準備,周涵山經過這一番促膝長談,心境中豁然開朗,立即答應下來。
??這五年來,周涵山除了四處收集情報,剩下的時間便在精研學問,再不去想仕途官場,與入定的老僧一般古井無波。
??現在陳時逸來了,總算是能把這些年的成果一一吐露,欣慰之餘又難免有些悵然。
??正想著,馬車被守城的兵卒攔住了,透過轎簾可以看到城門口比平時多了不止一倍的守衛,一個個全副武裝,眼神警惕。
??再轉頭看看陳時逸,發現後者麵色如常,甚至連最基本的不安情緒都沒有,心裏更是有些佩服。
??真真是好膽色!
??周涵山從懷裏掏出一個令牌遞給車夫,讓那車夫拿給守衛看,守衛看過之後,麵露驚異之色,趕忙放行。
??發現陳時逸困惑,周涵山笑著解釋道:“我在這裏的身份是教書先生。人們都認為域北民風強悍,重武輕文,其實還是有很多朝臣權貴願意讓子女接受文化教育的。”
??“域北兵部侍郎範語家裏的兩個公子,一個女兒都是我的學生,這塊通行令牌就是他給我的,就是去王城和林也不會有人攔的。”
??陳時逸這才恍然,忍不住衝著周涵山道:“還是先生厲害。”
??周涵山對於這種讚賞坦然接受,“這也是沒辦法,許相讓我搜集情報,隻是簡單知道一些民風兵事沒用,想要了解內幕還是要從高官下手。”
??馬車進了城,沿著街道緩緩行進,陳時逸向外看去,隻見寶平城雖說是個城,論及繁華程度還不及商家鎮,城裏沒什麽太過高大的建築,街道上也略顯冷清。
??周涵山看出了陳時逸的心思,沉聲道:“寶平城的曆史也算是久遠,隻是千餘年來,域北與中土戰火不斷,這裏也是毀了建,建了毀,時至今日已不複當年之繁華。”
??他悠悠地歎了口氣,“希望天下能夠一統,這麽一來,便能消除敵對仇視,再無戰事,百姓不用受苦,實現大同世界也不是沒有可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