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刀斧> 第123章 詔對

第123章 詔對

  “臣李現,拜見陛下!”


  “我朝最年輕的伯爵,嗬嗬嗬,李愛卿平身吧!”


  趙禎的聲音聽得滿懷喜意,如今西夏平定,幾代先皇未竟的事業在他手上達成了,群臣都讚他比肩太祖太宗,正是誌得意滿之時。


  李現起身後一片茫然,左看右看,站滿了朝臣,可問題是,自己該站哪兒?


  瞧見韓琦列在文官班列中,李現想自己好歹也是權樞密院直學士,自然應該站在老大身後,作勢想擠進去。


  “…定西伯你這是作甚?這不是你站的地方!”一個文官看到李現往裏擠,連忙阻止道。


  “哎,讓讓唄,我是樞密院的…”


  “不成…你貴為伯爵,不要來文臣班中搗亂…”那邊上的文官硬是不讓,可把李現急壞了。


  趙禎看到此景倒是莞爾,隻得開口道:“李愛卿,李愛卿…”


  李現正和那文官較著勁,沒注意,前麵一個官員連忙轉頭道:“定西伯,官家叫你呢!”


  “呃…陛下,喚臣何事?您瞧此人甚是無禮,不讓我入列…”


  韓琦真是忍不住了,回頭輕喝道:“官家叫你你就跪下,丟人現眼,回去收拾你…”說著還舉起笏板作勢要打。


  李現此時眼神一掃,整個大殿中都注視著自己,有人還掩嘴輕笑,心下也是無奈,特麽的我又沒上過朝,唯一來的那次還是因為有人告狀,哪裏知道這些個規矩,隻得走到殿中央跪下:

  “臣在,瑾聽陛下教誨!”


  趙禎捂臉,哭笑不得:“沒什麽教誨,你以後上朝就站到王爺們身後吧…”說著用手指了指李現左邊的班列,那邊打頭的都是勳親。


  也對,我如今貴為伯爵,自然不能和那些個木頭腦袋的文官們站在一起,李現聞言後就擠進了班列,左右不停打量,嘿,真不用說,趙禎長得和這些個王爺們還挺像。


  王爺們都被這鬼頭鬼腦的給氣死了,無數白眼亂飛,一個中年人轉過頭瞪了瞪他道:


  “你看什麽看!”


  “看你啊…”李現不輕不重的回了句。


  “不是…你看我作甚?”


  “你們和官家長得可真像…”


  這下可好,剛才亂飛白眼的王爺們都回過頭來盯著李現,那中年人又道:“當然長得像,我是他叔叔,這裏站著的,都是官家的親戚。”


  李現咂舌:“怪不得啊,我一入列就察覺身上暖洋洋的,原來是沾了王爺們身上的貴氣,沾光了…”


  “喲嗬,你小嘴挺能說會道的啊…”


  “聽說你是韓琦的義子?那老東西走的哪門子狗屎運!”


  “散朝後和本王聊聊戰事,我跟你說,本王最愛鑽研兵法了…”


  ……


  “肅靜!朝堂之上不得喧嘩!”聽著李現那堆人嘀咕聲越來越大,禮部儀官不得已大聲提醒,倒是把百官都給嚇了一跳。


  那禮部官員說完後,猛覺背上冷汗直冒,轉頭望去,一群白眼向自己飛了過來……


  “好了,都說說吧,西夏皇室如何處置?”趙禎開口繼續道。


  “陛下,微臣認為應當禮遇,以作千金買馬骨。”龐籍出班道。


  “呂相的意見呢?”


  “老臣附議!”


  “韓相?”


  “臣附議!”


  “那就在汴京中找個宅子,安頓下他們吧,封李寧明為安鄉侯,每年支銀錢五萬貫。”


  “陛下,臣有事啟奏。”判禮部事袁時鍾出列道。


  “袁愛卿請說。”


  “安鄉侯想進太學,臣請陛下定奪。”


  “這是好事兒啊,有何不可?”趙禎疑道。


  “學孔孟之道、聖人大義確實好事兒,可若是安鄉侯日後學有所成,參加了科舉…”袁時鍾繼續道,說到這裏頓了頓。


  趙禎也覺得頗為頭疼,要是真的中了科舉,莫非還要授官?

  呂夷簡出列道:“陛下,若安鄉侯真的中了科舉,也未嚐不可,西夏已滅,安鄉侯即為宋人,宋人為何不可科舉從官?”


  “呂相所言極是,可那安鄉侯畢竟曾是西夏皇帝,若有不臣之心,屆時擾亂朝堂該如何是好?”


  韓琦此時出班:“陛下,臣與安鄉侯同行,途中多有交談,臣觀此人心向華夏文明,在李元昊幾個兒子中,唯獨此子平日喜愛詩書經卷,頗為西夏百官不喜。”


  “哦?此事當真?”趙禎奇道。


  “臣與皇室眾人反複驗證過,果真如此,此次城頭投降,也是安鄉侯一力主推的結果,臣附呂相所議。”


  “…這倒是個美談!”趙禎想了片刻,敵國投降的君主,通過科舉在大宋為官,還有什麽手段的宣傳效果比得上這種?


  “讓他去吧,告訴他若是能中科舉,該怎樣就怎樣,以後就沒有西夏什麽事兒了,我意設光複的疆域為興慶南路,眾臣工覺得如何?”


  嘿,興慶南路,那不至少還有興慶北路?興慶西路?看來陛下心思很大啊,遼人占去的地盤兒一塊也不舍得放手呢。


  “臣等附議!”這些事情政事堂已經提前都商議過多次,朝會上宣布出來也就是走個形式。


  “那就中書擬旨吧,無事散朝。”說完,趙禎就轉身離開了承明殿。


  就這?李現呆了呆,把我叫來就聽你們說了這麽點兒屁事,就完了?還不如讓老子回家陪娘子去,想著就跟著人群一起往外走去,此時從一旁過來個小黃門,拉住李現悄悄說道:“定西伯,官家找你,請隨我來。”


  哦…原來是要單獨見麵,還搞得如此神秘,身邊幾個王爺眼神撇過來看了看,也不說話就走了,李現一路跟著小黃門到了偏殿,趙禎正站在殿內等著,一見李現就迎麵問道:


  “我聽韓琦說,你有法子解決冗兵問題?說來與朕聽聽。”


  “啊,這個啊…義父倒真是省事兒…”


  “嗯,快說。”


  “官家,國朝有兵一百八十餘萬,可能戰的不過三十萬,其餘都是白白花賦稅養著的廂兵,說是維護地方治安,可廂兵從不訓練,遇上毛賊都不一定打得過,要來何用?”


  “你意思是解散?朕也想過,不能那麽做,會出大亂子!”


  “不用解散,可以轉為屯軍。”


  “屯軍…?到哪裏屯駐…?西北?!”


  “陛下英明,連地方也想好了,微臣歎服…”


  “可西北一地也放不下這麽多屯軍啊?”


  “我們可以繼續打!”李現在半空中揮動著拳頭道:“西北不夠還有西域,還有吐蕃,還有遼國,還有交趾、占城、真臘!”


  趙禎緩緩踱著步,良久才道:“此策有些窮兵黷武了,西南瘴癘橫行,道路不通…”


  “可西南稻米可以一年三熟,更出產甘蔗,可以榨糖,還有無數奇珍礦物,可強我朝國力!道路不通也好解決,此戰俘虜西賊數十萬,全部拉去修路,約定服完幾年苦役可給其自由身,戰俘定然踴躍!”


  “幾年給予自由?哼…讓他們自由再去邊境作亂?”


  “西南環境險惡,十死無生之地,這數十萬戰俘到時候能活下來多少,還是另說!”


  “有傷天和…”


  “陛下,您是大宋之君,何故不舍胡人性命?!”


  “…容朕再思量思量,若日後還有廂軍編成怎麽辦?”


  “廂軍來源複雜,多為流民逃戶,而流民多源於失地,為何失地,苛捐雜稅逼的啊…”


  “嗯?你說朕暴政!”趙禎臉上浮起一絲鐵青,李現連忙跪下道:

  “微臣不敢,大宋差役繁重,稅吏無餉,猛如虎也!夏稅秋糧看上去不多,可還有無數名目攤派,火耗雜銀,有些地方的雜稅已經是正稅的三倍有餘,流民逃戶怎會斷絕?”


  趙禎看著跪在地上的李現,饒有興趣道:“朕是眼花了?你一個武人還懂賦稅?那你倒要說說看,這局該怎麽破呢?”


  “去除一切雜稅,隻征夏稅秋糧,攤丁入畝,永不加賦!”


  “哈哈哈…好一個攤丁入畝、永不加賦!這跟冗兵有什麽關係?”


  “雜稅去而民心安,安心耕種則民富,民富則國強,廂軍終將成為曆史,守護國境的任務由禁軍和邊軍承擔足矣!”


  “我觀三司每年收上來的稅賦也不少啊,朕覺得民間挺富的啊!”


  “陛下,文人貴族手段百出,逃稅漏稅嚴重,本該富家承擔的稅賦卻轉到了中下平民的身上,貧富不均啊!”


  “所以你所說的攤丁入畝是這個道理?”


  “正是,有多少地收多少稅,太祖也隻是說優待士紳,並未說免除稅賦,這還是下麵的州縣上下勾結,做了國朝的蛀蟲。”


  “嗬,看來讓你權知樞密院直學士倒是放錯了地方,你該去三司教教晏殊才對。”


  “那…那也未嚐不可啊…”


  趙禎真是對李現厚如城牆的臉皮給氣得哭笑不得,靠著禦座坐下。


  “行了行了,起來吧,我懂你意思,堵不如疏,給廂兵們一條活路,也不至於作亂,可以能養活自己和家人,道理不錯,細節還需細細思量,你還說要改革軍製…怎麽個改法?”


  李現站起身,心道這韓琦也太不要臉了,自己就提了提,什麽都往上報。


  “陛下,臣的軍製改革,涉及兩點。


  兵役!


  精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