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嚴殺盡兮棄原野 (四)
第十章 嚴殺盡兮棄原野 (四)
”各連注意,立刻整隊,準備擔架,跟我去救人!“ 王希聲大急,不等胡雲帆完,立刻扯開嗓子朝身邊的軍訓團老兄弟號令。
”準備擔架!“
“救人,跟我去救人!”
“不要慌,跟我去準備擔架救人!”
“不要慌,毒氣怕風,這會早就該吹散了……”
眾軍訓團了老兄弟紛紛扭頭,大聲叫喊著,去組織各自麾下的新兵。整個訓練場,瞬間亂成了一鍋粥。
有一部分壯丁心中的勇氣迅速消失殆盡,站起身,再度逃之夭夭。
毒氣彈,鬼子居然又使了毒氣彈。那東西,據沾上一點兒,就會全身潰爛而死!根本沒法救,國民革命軍這邊也沒有任何解藥。
”砰、砰!“ 王希聲毫不猶豫拔出手槍,將兩名帶頭逃命的壯丁射殺於地,”不想死的,都給老子站住。上次原涼你們,是因為你們沒經過訓練,也沒仔細聽過軍紀!現在,誰再跑,休怪老子翻臉無情!“
”呀——“ 從沒想到過,平素對大夥如同鄰家大哥般王副團長,殺起人來居然如此果斷。正在逃命的壯丁們,尖叫著停下腳步,兩股戰戰。
”各連注意,立刻整隊。準備擔架,跟我去救人!敢逃走或者消息怠工者,一概當場槍斃!“ 王希聲咬了要牙,鐵青著臉重新下達命令。
”是!“ 各連的連長和排長,都是原軍訓團老兵。齊齊答應一聲,拔出手槍,開始整頓隊伍。
一部分壯丁追悔莫及,慘白著歸隊,同時在心中暗罵王希聲的祖宗八代。一部分壯丁則選擇了認命,耷拉著腦袋跟在各自的排長身後,亦步亦趨。還有一部分壯丁,則始終高高昂著頭,大步流星。他們都是爺們,他們話算話。無論是抬著擔架去救人,還是拿起步槍上戰場,他們都不再退縮。
最後這部分壯丁,抬了幾次擔架之後,就變成了真正的士兵。他們很快就將手裏的擔架,換成了步槍。他們與獨立旅的老兵們一起,用並不熟練的動作,組成了新的防線。他們鮮血很快與老兵的鮮血混在一處,染紅了整個山崗。
而前兩種壯丁,在抬著傷員,往返前線多次之後,其中大多數人,也變成了第三種。他們也陸續將手裏的擔架換成了步槍,他們也陸續走進了戰壕。他們也陸續變成了真正的士兵,與這個時代大多數中國士兵一樣,笨拙地戰鬥,無聲無息地死去,前仆後繼!
九月的大別山,本該是漫坡金黃,瓜果飄香的季節。然而,198年九月的大別山,每一寸土地,卻都變成了焦土……
日軍發射的炮彈,不分晝夜的在空中呼嘯。無窮無盡的炮火,將成片成片的樹林點燃,變成一座座巨大的火堆。
笨重的坦克,將所有能看到的山路,都給壓變了形。瘋狂的重機槍,將山坡表麵,犁出一道道壟溝。巨大的航空炸彈,不定期地從而降,在國民革命軍的陣地上,炸出一個個醜陋的深坑!偶爾落下的毒氣彈,則將死亡和恐懼四下播散!
每一次日寇轟炸機的到來,都意味一次災難。
因為中國軍隊既缺乏防空手段,又沒有對毒氣的報複能力。所以,轟炸機加毒氣彈這種組合,就成了日寇的首選。
很多剛拉上戰場的新兵,連槍都沒來得及放,就倒在了毒氣之下。
很多身經百戰的老行伍,就因為撤出陣地慢了一步,便被毒氣活活熏死在了坑道當中。
有一次,日寇的飛機,竟直接將毒氣彈丟在了孫連仲的指揮部附近。虧了那風刮得大,方向又是朝東,才讓整個指揮部的軍官們幸免於難。
孫連仲將軍從震驚中回過神來之後,怒不可遏。抓起衝鋒槍就要親自帶領衛隊去炸鬼子的飛機場。虧了參謀長魯崇義和副總指揮田鎮南兩個死死抱住了他的腰不肯放手,才沒因為一時衝動,而成為陣亡在戰場上的第一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注1”佟麟閣,趙登禹,王銘章三位將軍,生前都是陸軍中將,死後追贈上將。而孫連仲在一九三六年就是加銜陸軍上將,實授中將。)
因為與界嶺總指揮部距離很近的緣故,李若水所在獨立旅,也受到了日軍格外“照顧”。飛機大炮輪番轟炸,燃燒彈和毒氣彈四處開花。雖然有王希聲在後方不斷給他補充新鮮血液,但隨著時間推移,剛剛恢複了一點兒人員規模的獨立旅,迅速又變成了獨立團,獨立營。
饒是如此,李若水、王希聲和馮大器三個,依舊死戰不退。直到十月二十一日,旅長老徐,親自帶來了軍事委員會的撤離電報,大夥才收拾起僅剩的三百多名弟兄,朝襄樊一帶轉移。
半路上,隊伍重新與四十二軍其他各部匯合,由馮安邦將軍統一指揮,依序撤往襄陽。與獨立旅的情況差不多,八月份剛剛恢複了規模的四十二軍,又被打成了“四十二旅”。將士犧牲過半,傷員數量幾倍於還能繼續戰鬥的士兵。
而日寇因為在界嶺一帶損失慘重,惱羞成怒,發了瘋般對四十二軍展開報複。一路上,飛機如同蒼蠅般追著將士們狂轟爛炸,一直追到襄陽城上空,依舊不肯罷休。
為了徹底斷絕四十二軍重整旗鼓的機會,也為了威嚇中國百姓,讓他們打消送子侄參軍報國的念頭,無恥的日寇,在199年十月底,赫然向襄陽城內的所有建築,展開了無差別轟炸。
炸彈落下,地動山搖,硝煙彌漫。
一日之間,三分之一城市,都化作了瓦礫堆。
無數百姓,被炸彈炸直接得死無全屍。
無數來不及逃離的老人孩,葬身於燃燒彈點起的火海當中。
但是,襄陽這座曆史上曾經硬頂了蒙古大軍六年的城市,卻再度展現了他的驕傲。全城百姓,擦幹了臉上的眼淚與血跡之後,爭相拿著僅有的糧食錢財走向了四十二軍大營。
他們像南宋末年的祖先們一樣,從沒享受到國家給予的任何照顧。
他們也像南宋末年的祖先們一樣,堅決選擇了與國家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