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三章 科舉改革
因為真的是臨時起意,所以,這一次想的時間便有些長,不過李承乾也不著急便是了,而且,他現在更應該考慮的問題是,這個口子一開,千百年後,會不會有人把他評價為昏君。
畢竟,讓自己寵愛的太子妃給天下參加科舉試的士子出題,這、這難道不會讓人覺得很荒謬嗎?這似乎是典型的亡國之君才會做的事情啊,可他又不好拒絕夭夭,此時此刻,他方才明白,要當昏君,其實也是很難的。
終於,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夭夭這才寫出了第一道問題,『在秋天無風或微風的清晨,湖面上方常常有一層厚厚的水霧,請解釋秋季水面容易產生水霧的原因?』
看到這一道題,還好,這問題雖然他一下子也沒想出來什麼東西,可終究,不是那種低智,又或者是幼稚的問題,他頓時便心安了不少。
緊接著,夭夭又寫下了另外一道問題,如圖在木杆甲處掛一重物,要使木杆在圖示位置平衡在乙處分別沿一、二、三、四四個方向施力,最省力的方向是……
夭夭把圖給畫了出來,這下,這下可也把他也給難倒了,前面那道題,若是說他自信自己花點時間,肯定也還是能用儒家經典來解釋一番,只是他如今並沒有那麼的心情,那麼這第二道題,一看這畫出來的圖示,李承乾的腦袋、額頭就開始隱隱開始發作。
可問題是,究竟是哪個方向呢?或許……男的天生就會對這種題目感興趣,所以,他當即也是思考了起來,可不管他怎麼想,卻大多也只是猜測,根本無從驗證。
畢竟,你又不能親自去用力提一下,這可是在圖上看到的。
第三題,夭夭又畫了一個圖,這一次卻是一個水杯的樣式,水杯中有水,問如果水面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則水杯有可能的情況是,當看到這裡的時候,李承乾感覺自己立馬就知道了答案,這水杯肯定被人推了一下,不然,水杯里的水怎麼會一邊高一邊低呢。終於有一道自己一看就能明白的了,可是後面,夭夭卻寫出了四個選項,讓他選,一個是被人從右往左推了一下,一個是向左運動時突然停止。
前面的倒是可以理解,只是看了後面的,他發現,好像這也可以,果然,後面的選項之中,就有兩個疊加到一塊的,可問題……他也沒有試過啊,所以,有點不太敢確定。而且,向左運動,這個太抽象了。杯子又怎麼無緣無故地向左運動,
這就如同你做題的時候,看這個對,看這個好像也對,唉,整整六分的一道題啊,一個大意,可能六分就沒了。
不過,這也應該是最簡單的一道題了,畢竟,選項都給你寫出來了,只是這題簡單得來,又讓你不禁心痒痒,只能說,這可把李承乾給折磨壞了,到底選什麼,直覺告訴他,肯定是疊加起來的那個,但是,他並沒有驗證過,而且太過於抽象,所以他也無法確定。
「夭夭,這道題的答案是什麼?」
夭夭聽得他的話,也是跟他說過,「你把杯子換成馬車就知道了。」
李承乾一聽,只過了片刻不到,「原來如此!」那你為什麼不寫成馬車,非要寫成杯子?
可以說,這是夭夭故意的,因為若是真的寫成馬車,誰還沒有坐過馬車呢,那這道題的難度,以及能讓人思考的深度,就降低了很多,夭夭的用意不在於他們能不能答上來,甚至更不在意自己出題有沒有誤,她只是想讓他們進行思考。
「那前面兩道題的答案呢?」
隨後李承乾又問道。
夭夭便回他道:「我也在想。」
「……」
你都不知道答案,你出什麼題。
很快,夭夭便把二十道題寫了出來,每一道題,都幾乎涉及到了不同的知識點,而李承乾,毫無疑問,也被這些題目給吸引了,沒有別的意思,他只是喜歡接受挑戰。
然後……
一臉苦悶的李承乾,以及一臉輕鬆的夭夭,兩人便在此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因為要涉及到考試時間的安排,所以,接下來夭夭也是向李承乾打聽了如今的科舉制度,包括考生如何報名,生源來源,考試時間安排,這些東西都是她以往無法從書本上獲得的,當聽完了李承乾把一整套流程,都給她說完了以後,夭夭很快便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了,趁著現在李承乾十分聽她的話,所以也是不失時機地道,「雖說這樣靈活是很靈活,可終究,日後時間一長了,難免就會滋生腐敗,說不定還會有人收受賄賂。而且……考試憑的就是實力,為何結果出來了以後,還要看他們以往所做的文章呢?那這一場考試的意義何在?這難道不是出題的考官,沒能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沒能好好認真地出題,從更完善的角度去選拔人才,而自己給自己找的一個借口?還美其名曰,皆以一場之善,不盡其才,所以才這麼做。」
看到夭夭說得義憤填膺的,李承乾也是停了下來,跟她說道:「那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夭夭便雙手挽著他的脖子,說道:「我覺得,至少應該是公平的,你考出什麼樣的成績,就應該按照名次來錄用,在公開榜單之前,所有人都不能看到這卷子是誰寫的,應該在卷子上,實行糊名制。」
其實……
當夭夭提出這個方法的時候,她就知道,她或許已經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了。
但她總不能等著整個社會都腐敗成風了,才這麼做吧?
到時候,阻力只會越來越大。
怕是非得砍一兩個人的頭,才行。
而北辰如今之所以沒有如此腐敗,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甚至可能李承乾都不一定知道,那便是在立國之初,如今的皇帝便玩了一次釣魚執法,他讓自己身邊人去賄賂官員,當然他也不敢玩得太大,誘惑了一大圈,居然只有刑部的一位司門令史收受了一匹絹帛,當然,一匹也不少了,三十三米才一匹呢,等到證據確鑿無誤后,皇帝便要殺了這名司門令史,要不是當時有人給這名司門令史求情,說皇帝處罰太過了,說不定這人如今已經不在了,為此,正因為曾經有過這樣的事,所以,以後大臣心裡都會有皇帝釣魚執法的陰影,而不敢隨便收受賄賂。
但這種辦法也就只能維持一時,等時間一長了,人的貪念終究還是會慢慢地戰勝心中的陰影,到時候,難道又再拿一個人出來喊殺了?
到那時,可能悲劇已經發生了。而且,朝中的貪污腐敗怕也已經是蔚然成風了。
法家說的好,人是靠不住的,只有制度才靠得住。
為了李承乾,夭夭必然要在這裡動手,只不過是大刀闊斧,還是細針密縷的區別。
「糊名制?」
李承乾接著也是問她道。
「對,就是用漿糊,用紙,把考生的名字糊起來,這樣就沒有人知道這卷子是誰答的,最後,所有人統計出成績,再按照成績的順序來進行錄取。如此一來,時間即便拉得再長,也不會出現有人貪污腐敗的現象。若是讓一名官員貪污腐敗,所有被他提舉上來的人,都是與他親近,不是他的門生,就是與他有利益關係之人,試想想,十年、二十年以後,這朝堂之中,會變成什麼樣?」
聽完夭夭的話,李承乾也是暗暗心驚。
但轉念一想,其實,這樣的情況又是可以避免。
比如說,每次可以換不同的考官。
兩種不同的方法,夭夭的顯然要更加過激一些。只不過,夭夭說得也並非無道理。
「那不能人盡其用這個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李承乾接下來又問道。
「那你也可以出附加題啊。你想要什麼樣的人才,就往什麼方向去出題,這樣難道不是更有針對性?」
李承乾覺得這說得很有道理,不過轉念一想……他似乎又品出來什麼了,於是問夭夭道:「那夭夭你出這些題,又是想選拔出那些人才?」
被李承乾看破了自己的心思,夭夭接著也是頭一扭,慌慌張張地說道:「我才沒有。」
一副傲嬌的樣子。
的確!
她沒有,因為這些題,可能很多人一道都答不上來。
明白夭夭這是典型的口不對心,不過,他也不會在意,「那你再給我說說,具體要怎麼做。」
他正好也是新官上任,這一次,父皇既是把這個交給了他,那他當然也想做出點什麼政績來。
這恰好跟夭夭便不謀而合了。
這一次的科舉試,或許將會成為歷年來最嚴格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