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20章


  宋金良同意姝姝的做法,把猞猁送歸山林,於是他喊了人去姝姝的院子把猞猁帶走。


  姝姝進耳房安撫猞猁,還是她一人進去,先跟猞猁告別,她這會兒關著耳房的門,把猞猁從籠中放出,倒了小半盞的甘露給它喝,這是姝姝第一次給它純凈的甘露,沒有摻雜清水,並沒有給太多,其實也是擔心它喝太多不適,見它把茶盞中只有個碗底兒的甘露舔乾淨,姝姝笑眯眯的揉了揉猞猁毛茸茸的腦袋,見它蹭她的手,姝姝柔聲道:「待會兒你乖乖的跟著莫叔離開,他會送你回家的,以後可要小心些,莫要再掉入獵人的陷阱里。」


  莫叔是宋金良的人,面相普通的中年男子。


  姝姝知道他是爹爹的心腹。


  姝姝不知曉猞猁聽懂她的話語沒,看著親熱蹭著她掌心的小獸。


  姝姝嘆了口氣,須臾間,她又把猞猁輕輕推回籠中,她沖它揮揮手,把地上的黑布搭在鐵籠上,蒙住歪頭盯著她看的小猞猁。


  看著莫叔喊人把鐵籠搬上馬車。


  姝姝心裡空蕩蕩的,其實小猞猁挺好,她現在也不怕它了,但留在京城對它沒甚好處的。


  莫叔駕車離開國公府。


  到晚上才歸,回來跟宋金良稟告道:「大人,屬下已經把那猞猁送歸山林,不過離開時它站在那裡許久,一直叫著。」


  莫叔會功夫,行走江湖十幾載,看得出三姑娘已經馴服這頭凶獸,它離開時很不安,甚至下意識尋找三姑娘。


  不過三姑娘心太善。


  猞猁圈在後宅養著,的確是委屈它。


  況且京城這樣的地兒,那些貴族們養著凶獸無非就是逗樂。


  很多紈絝子弟無法馴服凶獸,只將它們養著,養大后就將它們丟入斗獸場里,讓它們撕咬爭鬥。


  成為牟利和逗樂的工具。


  以前玩甚鬥雞,斗蛐蛐,現在竟連斗獸都能整出來。


  莫叔想起這些,搖了搖頭。


  宋金良頷首道:「彭義,多謝你了。」


  莫叔名莫彭義。


  他道:「屬下瞧著那隻猞猁似乎已經認三姑娘做主的,真真是可惜……」


  宋金良道:「姑娘家的,養只凶獸也是不太好,到底野性難馴,萬一下了嘴……」


  莫叔搖搖頭,也不知在想甚。


  他總覺得那小貓崽子好像對三姑娘認了主。


  認主和馴服可是不同的。


  ……


  姝姝送走猞猁,頭兩日肯定有些不舍,那貓兒溫順,又是她幫著照料上十日,還是有些感情的。


  不過翌日,崔氏給她尋的女先生來到府中,姝姝就不顧上想那頭小猞猁,她被崔氏叫著過去青硯閣。


  青硯閣是府中女孩們學習的地方。


  宋府一共六個女孩兒。


  大房嫡長女宋凝嘉十五歲的年紀,已經定親。


  排二排三的就是宋凝君和姝姝,都是十三的年紀。


  排行四的是大房庶女,宋凝蘭,只有十歲。


  排行五六的是三房的宋凝月和宋凝瑤。


  一個十歲,一個七歲。


  姝姝沒回府時,家中姑娘都是有先生教導的。


  但是半年前,教書的先生回了老家。


  眼下姝姝又回府,崔氏想著女兒從未被認真教導過,於是想請個名師回來親自教導姝姝。


  是位女先生,姓程名如儀,三十五六的婦人,有過一夫,成親沒兩年,丈夫病死,她一直未曾再嫁。


  居在老家梁州那邊,辦有女子學堂,教導出不少才女。


  這兩年因年歲漸大,教導太多學生便有些力不從心,遂關閉女子學堂。


  崔氏得知后,想請程先生來府中教導姑娘們。


  程如儀年歲雖大,但也不想這輩子都拘在梁州,想趁著還能走動時四下看看。


  這才同意來京城定國公府教導宋家的姑娘們。


  除了宋凝嘉已定下親事,忙著籌備嫁人之事兒,宋家剩餘五個姑娘一起過去青硯閣拜見程先生。


  宋凝瑤是三房的,長的玉雪可愛,她最喜姝姝,這會兒過去青硯閣的路上碰見,小姑娘忍不住走過去偷偷牽住姝姝的手。


  宋凝瑤覺得三姐姐是這府中最好看的。


  已經十月中旬,天氣寒涼,幾位姑娘都披著薄氅。


  姝姝披的是件月白綉梅花織錦鑲兔毛斗篷,那圈毛茸茸的兔毛襯的姝姝白嫩嫩的,一雙眸子清澈水潤。


  姝姝低頭看了瑤瑤一眼,笑眯眯的牽著她的手。


  很快到青硯閣,程如儀面色略顯蒼白,身形消瘦,穿著一件洗的發白的衣衫。


  她的身子骨不是特別好。


  但是見到宋家五個乖巧可人潮氣蓬勃的姑娘們。


  程如儀也不僅露出個笑容來,溫聲道:「都先坐下吧,我先考考你們的功課,看看學到哪兒。」


  幾位姑娘依次坐下。


  姝姝上輩子也曾做過程如儀的學生。


  程如儀人很溫和,待府中幾位姑娘都是一視同仁。


  不過姝姝上輩子太笨,學甚都沒慢,程如儀教導的功課她總是做不完,程如儀看到她總忍不住嘆氣。


  後來有了宋凝君做對比,加之後面未婚夫婿退親,她恨透宋凝君,總是針對宋凝君。


  到最後連這位程如儀都對她失望不已。


  五個姑娘相差的年歲有些多,最大的十三,最小的瑤瑤才七歲。


  功課自然不同,宋凝瑤算是剛啟蒙,但姝姝情況特殊,也算是剛啟蒙。


  程如儀也了解姝姝的情況,崔氏告訴她,姝姝曾在老宅養病,前些日子才回府,讓她多多費心。


  五個姑娘依次寫下功課。


  宋凝君不必說,她文采了得,連程如儀看過她的功課也連連誇獎。


  剩餘兩個十歲的宋凝蘭和宋凝月四書五經都已看過不少,至於宋凝瑤,她年雖小,又是愛玩樂的性子,現在剛把啟蒙的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千家詩這些看完。


  輪到姝姝時,她寫了段詩經里的詩。


  她練字三月有餘,也是有些成效,字跡比不上宋凝君,但也算不錯。


  她現在看的詩經,也讀的比較通透,詩句的意思都能理解。


  程如儀看過她的功課,誇了句不錯。


  她是知道姝姝從啟蒙開始也不過三月多,現在都能默下詩經里的內容,何況字寫的還不錯。


  程如儀就有些驚嘆,畢竟三個月前,姝姝還是大字都不識,忍不住誇了姝姝幾句。


  自宋凝君跪完祠堂生病已經過去小半月。


  宋凝君這幾日才見好轉,因這一遭,她清瘦許多,小臉蒼白,弱不禁風的模樣。


  這些日子,姝姝一直未曾去看過她,宋凝君心慌意亂的。


  知曉程先生要來府中,她這幾日才有所好轉。


  今日更是強撐著過來見過先生。


  可見識過姝姝的功課,她更加不是滋味,姝姝原來如此聰慧,不過三月就開始讀四書五經。


  姝姝漂亮又聰慧,總有一日,府中所有人都會喜歡上姝姝。


  到時候哪裡還有她的容身之處啊。


  宋凝君越想臉色越是慘白。


  ……


  程如儀今日才來,不過是檢查下姑娘們的功課,過幾日才會開始教導姑娘們。


  這會兒就讓姑娘們都回去了。


  宋凝瑤不肯回三房,跟著姝姝回沁華院玩耍。


  來到沁華院,宋凝瑤忍不住哇了聲。


  沁華院同宋凝瑤住的院子差不多大小,但沁華院擺著很多花花草草。


  且都鬱鬱蔥蔥,奼紫嫣紅,非常漂亮。


  別的院兒花草換的勤,但是送到沁華院的花草都能活的更久。


  每次別的院要換掉上月的花盆,都會送新的花草過來,沁華院自然也有,她院里的花草都沒蔫,所以這些花草越來越多。


  實際上姝姝也沒特意用甘露澆灌。


  都是她平日的洗澡水來澆灌這些花草,長的蒼翠欲滴,花朵嬌艷。


  宋凝瑤是個愛美的小姑娘。


  見到這些嬌艷欲滴的花花草草愛的不行。


  於是姝姝待在園中看書,宋凝瑤自個看花看草的。


  最後離開時還搬走姝姝院中兩盆清香的秋蘭。


  程如儀要三日後才能開始教導府中的姑娘們。


  姝姝趁著這幾日打算逛逛,多買些書籍回,不僅是醫書,其餘詩詞雜記甚的她喜歡的都會買下。


  次日,姝姝早上起來,照例先去祖父院子中。


  今兒宋凝君終於病好過來這邊院子練拳。


  姝姝過來的時候宋凝君也剛到,老國公爺也剛從屋子裡出來,站在廊檐下。


  宋凝君走到姝姝面前,清瘦的面容,微蹙著的眉,我見猶憐,她輕聲道:「妹妹,對不起,這句話我該早些說的,這些日子我一直病著,想了許多,是我心思太狹隘,我對你的傷害太大,我因自己的擔心,想把要你把這些年受的苦埋在心中,我真是太過分,不會再有下次的,妹妹,對不起,你能原諒我嗎?」


  國公爺站在廊檐下望著兩個孫女。


  宋凝君當然祖父的面同姝姝道歉的意圖再明顯不過,姝姝若不肯原諒,祖父會覺是她氣量小。


  姝姝沒甚不能忍的,她又不傻。


  姝姝輕笑:「姐姐往後莫要再誆騙我就是,不必如此客氣的。」


  宋凝君麵皮僵了下,轉瞬即逝,笑道:「妹妹肯原諒我就好,我們一塊過去給祖父祖母請安吧。」


  兩人先過去給祖母盛氏請安。


  盛氏見兩人和好,心裡也放心些,對宋凝君道:「你是姐姐,要疼愛妹妹護著妹妹,何況姝姝是因你才吃了這些苦頭的,你更要懂事,可知?」


  盛氏也不是那種真的青紅不分的人,她更希望的當然是兩姐妹好好的。


  宋凝君自然柔聲應好。


  兩人回到院中鍛煉,姝姝照舊半個時辰后離開。


  吃過早膳,她要出門一趟,想去書肆里逛逛。


  除了珍珠跟著,還有兩名侍衛。


  自打白居寺那劫匪的事情,現在府中姑娘出門都要帶上侍衛的。


  姝姝也沒去別的地兒,直奔書肆。


  京城裡有間很大的書肆書香閣,她最喜去裡頭尋書的。


  姝姝記得醫書在閣樓上。


  她領著珍珠上閣樓,她平日花銷非常少,除了每月月例,崔氏前些日子還給她塞了幾萬兩的銀票。


  她有錢都沒地兒話。


  就前兩日,崔氏又偷偷問她銀錢可夠花,還想給她塞錢。


  姝姝真是哭笑不得,最後拒了母親。


  她要那麼多銀錢實在無用。


  姝姝上了書香閣的閣樓。


  剛上去她就怔住,不是因別的,而是碰見蜀王傅厲謨。


  他高大的身影正站在窗欞前翻開著什麼,周遭連個侍衛都沒帶,就他一人。


  聽見動靜,蜀王殿下轉過頭,淡淡的瞥了姝姝一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