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解禁
孫貴妃聞言心中一喜,當即便開心的擦著眼角坐正身子看著他:「真的嗎?臣妾當真可以隨時去見皇上了嗎?」眉眼裡的情態被她拿捏得很到位,連承啟帝也不免心中一動,這也是為何宮裡年年都有新貴進入,卻從來沒有人能從她這裡奪得皇帝恩寵的緣由。
青梅竹馬的情分在此,只要她稍加利用,偶爾讓承啟帝想起便足夠秒殺一片新人,這個男人年少時曾是她心底的愛戀,後來他娶了皇后,又封了如此多的美人後嬪,她終究還是一點一點的失望了。
情愛都是假的,唯有權利在手才是真的,得到了皇帝的寵愛又如何,誰能保證這是永遠的,她能做的就是趁著他的寵愛尚且還在之時將湘王扶上太子的位置,皇后?她還真瞧不上,哪怕是李皇后在她這裡可曾討得半點好?太后之位才是穩固不動的。
承啟帝連連點頭:「恩,禁足令解封了。」
孫貴妃掀開被子想跪地謝恩,卻被他攔了按回床上:「愛妃還是好生休息吧。」重新躺好的孫貴妃悄悄拉住了他的手:「那今夜皇上可以……留下來嗎?」
臉紅這種實在裝不出來了,畢竟這麼多年,早已麻木,功力不足,但是臉上羞赧的表情卻是做得十足逼真,承啟帝笑了笑,多日來壓在心裡的重擔也瞬間消退了不少。
「好,朕今夜就留下來,看著你,省得你再把自己弄得受涼了。」
這一晚,承啟帝留在了孫貴妃宮中,這些個宮女雖然免去了責罰,但少不了還是被訓斥了幾句,唯有小鞠,只有她一個人陪了貴妃一夜,不但沒被罵,還被承啟帝賞了一些銀子。
在此嘗到了甜頭的小鞠當即歡喜的捧著賞賜便退下了。
第二日禁足令被廢,孫貴妃復寵的消息自是不脛而走,李皇后倒也不意外,以孫貴妃的手段,拖到了今日她也是今時不同往日了,倒是太后聽起來有些不高興,李皇後去請安時免不了又被說了一頓。
這邊孫貴妃解除了禁足令,那邊楚子晉自是十分的開心,只要孫貴妃復寵,他的禁足令也就這這兩日便可解封了。
果不其然,當天下午宮裡的聖旨就頒了過來,楚子晉以為這都是孫貴妃的功勞,還以為承啟帝終於是原諒了自己,卻不知為求穩妥的孫貴妃還尚未來的急在皇帝吹一吹枕邊風,當然這中房中密事,也就只有她和承啟帝才清楚,外人看來也就不外如是了。
沒了禁足令,楚子晉迫不及待的便想進宮面見,借著謝恩的口,他在送宣旨官回宮時自己也一併入了宮,可算是揚眉吐氣了一番,連帶著覺得宮裡的空氣都新鮮了許多。
但他不知道的是,承啟帝替他解除的禁足令實則是因他同雲婉鑰的傳聞,若是知道此事,楚子晉只怕躲開還來不及,哪還會又現在調戲宮女的心情。
事情發展得太快,加之孫貴妃復寵在前,不明就裡的人還天真的以為是孫貴妃的功勞,楚子晉進宮,附屬他的那些黨羽也沒細究說不妥。
不僅是他們,連帶著楚慕寒也被這表現騙了去,孫貴妃復寵的消息傳得這樣快,早上便入了冥王府,楚慕寒想想覺得不妥,皇上此舉才大大的出乎他的預料,他得趕緊進宮去一趟,不過僅他一人還不成事。
進宮前,他駕著馬車去了一趟魏王府。楚景鑠掙扎著從軟塌上爬了起來,「你的猜想不錯,我們應該進宮瞧一瞧,再者我這麼久未曾去拜見過父皇,理由總歸是說得過去的。」
楚慕寒見他雖看起還是病怏怏的,臉色卻比前幾日緩和了許多,便點了點頭在下人的攙扶下將他帶上了馬車,在宮門出下車,楚景鑠走得十分緩慢,不一會兒他便彎腰喘了幾口大氣,正在這時候碰見遇見了準備出宮的宣旨官。
「見過魏王殿下,冥王殿下。」
「李公公這是要出宮?」扶著楚景鑠的楚慕寒注意到了他手中明黃的聖旨。
「奴才要去湘王府為陛下解除湘王的禁足令。」那李公公卻是個機靈的,雖然聖旨不能給他二人看,但一句話卻已將內容全數說了出來。
楚慕寒點了點頭,果然,聖旨這麼快就下來了,他低頭想向楚景鑠示意,卻不想他也正好看了過來,倆人沒有多言,心裡卻又各自清楚了。
二人到御書房時承啟帝又在發火,由頭自然還是那些個參湘王的本子,兩人不動聲色的向承啟帝請安,雖然在氣頭上,但見了還病著的楚景鑠,承啟帝的心也軟了一些。「起來吧,景鑠還沒好嗎?來人,給魏王搬張椅子來。」
「謝父皇恩典,兒臣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今日能下床走動,又覺得多日未能向父皇請安實在不孝,路上碰見了冥王,他因擔心兒臣的身體便一道來了,到御書房這一路還多虧冥王扶著兒臣。」
再看看身體也是有毛病的冥王,承啟帝就有點不大高興了:「朕不點名,你們就也捨不得給冥王一張凳子嗎?真是蠢貨!」
伺候皇帝的宮女委屈得不行,皇帝不開口她們哪敢亂搬椅子啊,可人家是皇帝,就算委屈也得忍著。
「謝父皇。」
兩人雖然沒有看見那奏摺里的內容,不過大致也猜到了,近來翼王睿王的動作頗多,承啟帝都看見了,他們豈能不知道,不過只是不說罷了。
看著這一病一殘的兒子,承啟帝的火氣也降了些,他倆也不談公事只是隨意拉了家常,承啟帝還真怕他們也來煩自己,好在他們沒有。
同預料的差不多,李公公回宮,楚子晉果真的跟來了,他剛一踏入,臉色的歡喜便凍結起來,他倆為何在此?
見了他,楚慕寒同楚景鑠臉上儘是嘲諷的笑意,楚子晉心裡咯噔一聲便覺得不好,可他已經踏進來,想退也晚了,饒是如此,他還是堆著笑迎上龍座上臉色不佳的承啟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