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見其字
謝長越沒來,楊曼有點失落,剛到嘴邊的肉飛掉了。
不過也不急,是你的怎麽也跑不了。
劉氏看女兒無精打采,心裏欣慰,這才是心念情郎的模樣,而不是剛見麵前兩天無動於衷的冷淡相。
楊思良處理好一天店鋪的瑣碎事便交給陳伯看門,並囑托好清點存貨,安排好單子,就早點回家了,因為他記得明天便是父親的忌日。
以往每年這天店鋪都是要休店的,也沒有什麽特殊規定,隻是父親生前操勞,幾乎一年無休,劉氏不想兒子步他後塵,所以才讓思良這天休店,也是想讓他休息的意思。
第二天一早,他們娘三就坐著馬車往城外的山頭走,還帶了瓶黃酒和烤鵝等點心吃食。
楊曼天真的想順便野個餐,結果爬到父親的墳前已經氣喘如牛,什麽興致都沒有了。
劉氏想到這一次女兒的劫難,差一點今年就得掃兩個人的墳,根本沒有想要駁斥女兒的提議帶那麽多東西,她想著也是要好好拜拜老頭子,感謝他天上有靈庇佑楊家後人安康無虞。
楊父墳坐落山頂,墳頭朝南,視野寬闊,好山好水。
今年上漆就由楊曼來塗了,她拿著筆粘滿紅色油漆,一邊塗一邊聽劉氏說起父親的事情。
這個朝代雖然沒有重農抑商,可是小商戶的地位並不高,錢也不好掙。
楊氏之針裁縫店第二代是奶奶搞活的,父親和母親延續奶奶的紅利,而楊曼之所以有謝長越這個青梅竹馬,也是父親的因緣結下的。
父親留下的客源紅利正是謝長越這個人,因此思良即使誌不在商,守著祖業不變通發展,也可以保他們這輩子衣食富足。
娘三誠懇的拜祭完楊父,便收拾東西下山了,回到城裏已過午時。
劉氏帶兩個孩子兜一圈去看望楊父的親姐姐,嫁給一間首飾鋪的老板,還算門當戶對。隻是楊父走了之後,兩家少了些來往。
這位楊曼的姑姑長得挺不錯,跟楊曼的眉目有五分相像。姑姑家兩個孩子都是女兒,比楊曼小一兩歲。
隻是她發現姑姑好像有什麽難言之隱,劉氏以為是不方便久留,便留下隻烤全鵝,帶孩子走了,飯也沒吃。
他們是在京城的明膳堂用的晚飯。
之前他們也不少來這裏花費,因為楊曼愛吃這家店的鮮味,可是楊曼不記得了,她滿眼放光,這麽奢華的裝修氣派,比得上現代五星級了吧。
這要是她家產業,她就真的敢兩腿一伸,整日喝茶遛鳥看戲,做個沒心沒肺的紈絝了。
明膳堂名聲響亮,自然貴人富商也不少。二樓包廂裏時不時就有貴公子的折扇或者其他小件落了下來。
楊思良特意選了個包廂,這種能體現他長兄為父的機會他怎麽會放過,當然要在物質上豪放一番讓別人不敢小瞧他們楊家大小姐。
楊曼推開包廂裏的窗,窗外正是京城熱鬧的夜市,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致。
窗子前麵的台麵上,恰恰就有一把扇子,外麵是琉璃的支架。
她拿起來推開,一看裏麵既無字也無畫,不知道是些什麽玩意在上麵,扇出來的都是銅臭味,楊曼嘲諷得皺起好看的雙眉。
告訴小二有客人落了東西。
這小二混得可有好幾年了,不是普通的人精,來包廂的都是貴客,掉了東西除非有名諱,不然絕不會回頭要的。
一看扇子兩麵都沒有署名,便打算成人之美了。
可是楊曼阻止了他,把扇底拿給他看,赫然映著個繁體澤字。
小二臉色煞變,趕忙接了過來。
楊曼不管了,過來和家人享受美食美景。
他們娘三還在附近的夜市散了一會步,楊曼算是真正融入了這個朝代的生活。
之前看過徐老師的文章,說穿越最好就穿越到宋朝,因為宋朝經濟發達,商業高度發展,才出現夜間經濟,在這之前,連大唐盛世都沒有夜市的。
三人這買那買,其實就是兩個女人在買,水魚思良還一臉高興,不得不說,楊曼的兄長和謝長越是有某些相象的。
一天在外馬蹄噠噠,原本要散架的骨頭,一沾家門就又複活了,楊曼洗完澡躺床上,四肢美滋滋的伸著,舒服得起了明天想放謝家三小姐飛機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