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封賞擴軍
待得秦明班師回到無鹽,突然發現,他這支偏師居然是最晚回軍的人馬。 趙雲、張遼、關勝三隻人馬早早兵不血刃奪取了富城、章縣、寧陽三縣,押解著數萬黃巾俘虜與無數輜重返回了無鹽,比秦明還早回。
他們更發現,才幾日不見,無鹽城已是大為變樣,城內人滿為患,城外處處工地,數以萬計的百姓與黃巾俘虜在運石挑泥建屋造城,揮汗如雨,熱火朝天。
東平國相府,宋時江聽到秦明彙報,知曉須昌情況以及程昱來投,登時大喜。對於程昱的能耐,他可是了解得緊哪,這可是做過曹魏尚書,封侯拜相的厲害人物,歷史上曹操征討徐州,兗州遭到呂布陳宮襲擊,正是這程昱勸說吏民據城堅守,才讓曹操後路得以保全。曹操贊道:「若非程卿之力,吾無所歸矣。」記得不錯的話,過個一兩年這東平相其實就是程昱的呀。
宋時江朝身畔郭嘉、吳用笑道:「今日,又得一良才矣。程仲德謀略機敏,英才卓利,能斷大事。」
郭嘉本是慵懶斜靠於几案,聽得主公如此誇讚程昱,倒是起了興趣,眉眼彎彎,皎潔如月,笑吟吟說道:「主公得此人物來投,嘉為主公賀。嘉甚有興趣一見此良才。」
宋時江遂朝秦明道:「快快請程昱仲德入堂。」
未幾,程昱邁步入得國相府大堂,眾人舉目而望,這程昱容貌清蹇,溫文爾雅,氣質不凡,不由俱是點頭大讚。
程昱抬頭望見居中跪坐之人,雄姿英發,器宇軒昂,也是暗暗稱讚,躬身作揖,說道:「程昱程仲德見過國相,見過諸位。」
宋時江急急站起,緊走幾步,彎腰牽過程昱雙手,大笑道:「程昱之才,雖蕭何、陳平不及也。程公來投,天之助也。」
「國相謬讚,昱慚愧萬分。倒是國相仁慈愛民,忠義行事,智勇貞烈,胸有清平天下之志,廣為世人傳揚也。程昱無能,願許驅馳,只為振朝綱,濟萬民,清平天下。」程昱語氣溫和卻是堅定鏗鏘。
宋時江大嘆:「某得程公,猶得蕭何也。」他挽住程昱手說道,「仲德,來,介紹某帳下心腹謀臣與你認識。」
宋時江手指輕指那一襲儒裳、慵懶神情,不羈長發的郭嘉笑道:「此為郭嘉郭奉孝,算無遺策,只是為人疲懶……」
「主公,如此說與郭嘉,可傷人心吶……」那郭嘉大笑,朝程昱作揖道,「見過程公。」
程昱急急還禮:「奉孝年少英才,謀略無雙,程昱久聞,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這位乃是最早隨我之人,吳用吳加亮,如今代某參謀人事。」
吳用於是也與程昱雙雙見禮。
「某帳下文武無數,如今俱四處忙碌矣。來人,於國相府旁給程公安排一府宅,程公暫且休息一日,一日後我東平人馬齊聚,大擺酒宴,介紹程公認識。程公來投,某必付重任於程公也,程公萬勿推脫。」
「蒙主公信任,程昱敢不效死?」程昱恭謹再拜,方才退下。
……
一日後,正是初平元年七月初七,宋時江大擺筵席,召集所有文臣武將赴宴。這一日,肉山酒海,先行分發護衛軍各營,大小將官新老士卒,各令自去打團兒吃酒,就連城中百姓,城外勞役,黃巾俘虜也分發些許糧食美酒,直樂得民眾歡樂不已。至於文武群臣,各依次坐,分頭把盞,觥籌交錯,笑語喧嘩,熱鬧非凡。
宴半,宋時江捧出印綬兵符,鄭重說道:「諸位,眾家兄弟,當日在壽張之時,某就曾封賞各位,畢竟護衛軍只算鄉兵組織,不是朝廷官銜爵位。眾家兄弟興氣足,只願掃蕩東平,捍我疆土,再行封賞。而今,東平已定,五縣俱在我手,百廢俱興,正合做得安排。」
「本次封賞任命,各憑本事功勛,同時更望各個管領,盡心盡責,如有違逆,軍法處置。」宋時江雙目如電,不怒自威,左右巡視下方上百文武。
眾人盡皆凜然,齊齊回道:「遵命。」
「吳軍師,你來宣讀。」宋時江見得下面都安靜下來,朝吳用說道。
吳用朝宋時江輕輕點頭,捧出一卷黃帛,振聲宣讀:
「授 郭嘉為軍師祭酒,秩俸六百石;
吳用為東平郡丞,秩俸六百石;
荀攸為東平長史、田曹掾史、典農中郎將,秩俸六百石;
陳宮為東平長史、兵曹掾史,秩俸六百石;
公孫勝為時曹掾史,秩俸六百石;
朱武為門下議曹史,秩俸三百石
授 程昱為須昌縣令、戶曹掾史,秩俸六百石;
柴進為富城縣令、金曹掾史、護衛軍後勤司司長,秩俸六百石;
李應為章縣縣令、倉曹掾史、護衛軍後勤司副司長,秩俸六百石;
蕭讓為壽張縣令,秩俸六百石;
金大堅為寧陽縣令,秩俸三百石(其本為范縣代主簿);
宋清為范縣代縣令,秩俸三百石(范縣屬東郡,護衛軍代管);
授 朱仝為東平都尉,秩俸六百石(掌無鹽守備營,領兵三千二百員,其本為范縣守備營正將)
黃信為壽張縣尉,秩俸三百石(掌壽張守備營,領兵一千六百員)
孫立為須昌縣尉,秩俸三百石(掌須昌守備營,領兵一千六百員)
郝思文為富城縣尉,秩俸三百石(掌富城守備營,領兵一千六百員)
單廷圭為章縣縣尉,秩俸三百石(掌章縣守備營,領兵一千六百員)
宣贊為寧陽縣尉,秩俸三百石(掌寧陽守備營,領兵一千六百員)
彭玘為范縣縣尉,秩俸三百石(掌范縣守備營,領兵一千六百員)
授 盧俊義為五品忠義將軍、秩俸比二千石;
趙云為六品揚勇將軍、秩俸一千石;
張遼為六品揚烈將軍、秩俸一千石;
林沖為六品立義將軍、秩俸一千石;
關勝為六品立忠將軍、秩俸一千石(免去關勝馬軍第一營主將職);
授 高順為五品建忠將軍、秩俸比二千石(高順原官職秩俸就是比二千石)
秦明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呼延灼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董平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花榮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魯智深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武松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典韋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李俊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徐寧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楊志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索超為偏將軍、秩俸六百石;
授 護衛軍各營正將為裨將,秩俸三百至六百石;各營副將為校尉,秩俸一百至三百石。」
俟得吳用宣讀完畢,座下眾文武俱是大喜,從此以後大傢俱是官身,俱有俸祿品職,怎不高興異常呢。眾人齊齊拱手齊呼:「謝主公。」
宋時江笑笑,說道:「還沒呢,如今我護衛軍招募人馬已有十萬之眾,兵多將廣,各路軍馬也得做些調整擴充。吳軍師,煩請再公布。」
吳用拱手,說道:「是。」他又拿出了一卷黃帛,大聲宣讀,眾人更是屏息凝聽。
「東平護衛軍領兵指揮使: 宋江
護衛軍軍師參謀 : 郭嘉、程昱、荀攸、陳宮、吳用、朱武
護衛軍領兵大將: 盧俊義、趙雲、張遼、林沖、關勝
護衛軍馬軍重甲軍: 正將呼延灼、 副將廖化(領重甲馬軍八百人,普通馬軍一千六百人、步軍一千六百人)
護衛軍馬軍第一軍: 正將秦明、 副將魏定國 (領馬軍三千兩百人、步軍一千八百人)
護衛軍馬軍第二軍: 正將董平、 副將歐鵬、鄧飛(領馬軍三千兩百人、步軍一千八百人)
護衛軍馬軍第三軍: 正將楊志 、 副將楊林(領馬軍三千兩百人、步軍一千八百人)
護衛軍馬軍第四軍: 正將張清 、 副將龔旺、丁得孫(領馬軍三千兩百人、步軍一千八百人)
護衛軍馬軍第五軍: 正將索超 、 副將燕順、馬麟(領馬軍三千兩百人、步軍一千八百人)
護衛軍馬軍第六軍: 正將史進 、 副將陳達、楊春(領馬軍三千兩百人、步軍一千八百人)
護衛軍馬軍第七軍: 正將穆弘、 副將周通(領馬軍三千兩百人、步軍一千八百人)
護衛軍步軍第一軍 : 正將魯智深 、 副將薛永、穆春
(領兵六千四百人)
護衛軍步軍第二軍: 正將武松 、 副將宋萬、杜遷
(領兵六千四百人)
護衛軍步軍第三軍 : 正將典韋
(領兵六千四百人)
護衛軍步軍第四軍 : 正將劉唐、 副將鄭天壽、鄒淵
(領兵六千四百人)
護衛軍步軍第五軍 : 正將楊雄、 副將焦挺、石勇
(領兵六千四百人)
護衛軍步軍第六軍 : 正將石秀 、 副將李忠、鄒潤
(領兵六千四百人)
護衛軍水軍第一軍: 正將李俊 、 副將童威、童猛
(領兵三千人,駐大野澤)
護衛軍水軍第二軍 : 正將張橫、張順
(領兵三千人,駐大野澤)
護衛軍水軍第三軍 : 正將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領兵三千人,駐大野澤)
護衛軍特戰陷陣營: 正將高順
(領正兵八百人、輔兵八百人)
護衛軍特戰團牌軍: 正將李逵 、 副將鮑旭、項充、李袞
(領兵三千人)
護衛軍特戰廉鉤槍軍: 正將徐寧(領兵三千人)
護衛軍特戰山地營軍: 正將解珍、解寶(領兵三千人)
護衛軍火器爆破軍 : 正將凌振 (領兵五千人)
護衛軍近衛軍: 正將花榮 、 副將呂方、郭盛 (領兵一千六百人)
護衛軍醫療救助營: 正將扈三娘、(領男兵八百,女兵五百)
護衛軍梁山守備營: 正將孔明、孔亮(領兵八百,駐梁山)
護衛軍走探聲息營: 正將戴宗 、 副將朱貴、杜興、李立、王定六、時遷、
護衛軍特務營: 正將燕青、 副將張青、孫二娘、孫新、顧大嫂、樂和
護衛軍捧帥旗將 : 正將郁保四
護衛軍定功賞罰監察司 : 裴宣 、 副將蔡福、蔡慶
護衛軍後勤司 : 正副司長柴進、李應 、 副將朱富、曹正、
護衛軍後勤司錢糧出納監察局: 蔣敬
護衛軍後勤司匠作局 : 孟康、湯隆、李雲、陶宗旺、侯健
護衛軍後勤司醫士局 : 安道全
護衛軍後勤司獸醫局 : 皇埔端」
當日東平國相府宋時江傳令已了,分調已定,眾文武將官各個領了兵符印信,筵席已畢,人皆大醉,眾將各歸所撥軍分,駐紮聽調。今日未有到席者,自有走探聲息營送去聲息印璽,於是各自走馬上任,挑揀軍馬,換防駐紮,不再一一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