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各房的小心思
陸名揚一共四個兒子,分四房全部居住的鎮國公府內。
正和堂、慈安苑以及旭輝院,皆為鎮國府的中軸線上的院子。
正和堂處於鎮國公府正中心,乃鎮國公府的主院,是歷代鎮國公夫婦居住的正院。
旭輝苑位於正和堂後方,乃鎮國公府世子成親之後居住的院子。
慈安苑則作為老鎮國公及其夫人榮養的院子,雖說也在中軸線上,院子建得也不錯,只是相對比較僻靜。
中軸線兩側散落著幾座或大或小的院子。
左側第一座較大的院子名叫澄心苑,是二房陸越夫婦住的院子。
順著澄心苑往後走,有一座小兩進的院子名叫青桂苑,如今正空著。
二房的方氏比較來比較去,最終看中的就是這個青桂苑,若是能將這個緊靠著澄心苑的院子拿到手,再將靠著青桂院的那個一進小院子歸入其中,再加以改造給陸瑾焙成親之用,雖比不上陸瑾康的嘯風苑,比陸瑾臻的那個水清苑卻是綽綽有餘。
順著青桂苑再往後走,就是陸瑾康夫婦所住的嘯風苑。
原本嘯風苑還不如青桂苑大,卻勝在幽靜,院后還有一片空地方便習武。
當年陸瑾康與蘇雲朵定親之後,原本按安氏的意思,是要另擇個更好更大些的院子出來給陸瑾康成親。
只是嘯風苑是大徐氏在世時為陸瑾康挑選的院子,小歸小卻勝在精緻且地勢是府中獨一無二的好,無論從哪方面陸瑾康沒有打算離開嘯風苑。
安氏無奈只得將嘯風苑進行擴建改造,將後面的一大片空地以及一座小花園圈進了嘯風苑,將原本只是個二進都算不上的院子硬是改成了如今這樣的大三進院子。
如今的嘯風苑佔地面積雖比不上中軸線的那三個院子,卻已經超過澄心苑了。
從嘯風苑再往後去,還有兩、三座小院子,除了那座叫水清苑的院子是兩年前為了陸瑾臻成親匆忙收拾出來、算是有主的院子,其他的都是空院子只安排了幾個洒掃的粗使婆子。
再往後就是鎮國公府的後花園了。
右側與左側的分佈相似,兩座大院子分別住著三房和四房。
三房住的叫芙蓉苑。
這個院子原先並不叫芙蓉院,而是陸瞳與楊氏定親之後得知楊氏喜歡芙蓉花,陸瞳特地找了芙蓉花來親手種在院子里,又特地將這個原本叫清風苑的院子改名為芙蓉苑。
四房住的叫漪瀾苑,據說是四嬸趙氏取的名,院子里假山流水很有些江南風。
三房和四房之間有座名為菡萏院的大四合院,裡面住著府里的姑娘們。
鎮國公府的姑娘們,過了八周歲生日就被要求離開父母住進菡萏苑。
中軸線的右側除了這三座大院子,自然還有些幾座或一進或兩進的小院子。
四公子陸瑾粼與二姑娘陸玉敏是龍鳳雙生子,姐弟二人只比出自二房的三公子陸瑾焙小半歲,今年都是十七歲。
陸玉敏成親之後,楊氏就為陸瑾粼定下了一門親事,女方是楊氏堂姐家的女兒算是姨表兄妹,只待明年夏日女方及笄,秋高氣爽的時節就讓兩孩子成親。
自給兒子定下親事,楊氏自然也開始琢磨陸瑾粼成親的院子。
只是楊氏在離芙蓉苑比較近的幾個院子中挑過來挑過去,總覺得比不是方氏為陸瑾焙挑的那個青桂園,不知私下與陸瞳嘀咕過多少次,少不得被陸瞳斥責。
這事陸玉敏自然是知道的,也勸了楊氏數次,最終才勸得楊氏將眼光放低。
如今倒是挑定了離芙蓉苑最近的那座叫扶風苑的院子,正猶豫著該如何與安氏提這件事呢。
既然安氏讓大家各自提提意見,楊氏幾次想開口,卻都被身邊的陸瞳給瞪了回去。
三房是庶出,還是低調些為好。
再說,三房前面還有二房呢。他們三房再急,也沒有二房急吧。
二房陸瑾焙的親事可是定在明年五月,比陸瑾粼早好幾個月呢!
楊氏有些生氣,不由回瞪了陸瞳一眼,卻發現男人對著她猛眨了兩眼,爾後目光若無其事地掃向坐在他們上方的二房夫婦。
他們成親也快二十年了,夫妻之間的感情不錯,自然也有些默契,原本有些生氣的楊氏瞬間就明白了陸瞳的意思,略有些不甘地抿了抿嘴,安慰自己先看看再說。
二房的方氏最先看中的是嘯風苑,早在陸瑾康被封為世子的那一日,方氏就瞄準了嘯風苑。
作為世子,陸瑾康遲早要搬去旭輝苑,難不成陸瑾康還能繼續占著嘯風苑?
嘯風苑經過成親前的大肆擴建以及成親后蘇雲朵的精心收拾,已是鎮國公府最精緻的院子。
只是方氏的這份心思很快就被陸越給打碎了,雖說方氏依然很有些不以為然,可是今日陸瑾康與安氏的對話,卻徹徹底底地粉碎了方氏心底的那份期盼。
如此一來,方氏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畢竟青桂苑也是個不錯的院子,若再將旁邊的小院子歸入其中,就算比不上嘯風苑,也遠勝過水清苑。
當然前提是水清苑不再進行擴建改造!
雖說鎮國公府的幾房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定,卻也有個大致的範圍。
當然若非當年大徐氏替陸瑾康選定了嘯風苑,如今二房所居之地當該屬於大房。
那個青桂苑還真輪不到二房,那麼陸瑾焙成親只怕也只有住進那個水清苑了。
方氏在心裡嘆了口氣,自家男人本就不算出色又是次子,如今能依託府里資源在兵部當個侍郎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待上面兩個老人家都閉上眼走了,這諾大的府第就是大房的,其他幾房自然得另擇他居了。
好在分產的時候,老爺子還算公平,給他們幾房都分了座七間五進的大院子,雖說地勢有好有差,二房、四房作為嫡出血脈,院子所在地域自然要比三房要多些,對此方氏還算滿意。
三房分到手的院子,雖說遠不如鎮國公府氣派,但是比起京城許多世家官宦人家子弟,他們已經算是很好了,畢竟如今他們手中有房有產,就有就算讓他們馬上搬離,也不至於慌亂。
如今兩老的還算康健,怎麼說他們還能在鎮國公府里享受幾年,既如此該享受的就盡情享受。
那個青桂院好生收拾收拾,給焙哥兒成親還是相當不錯的。
方氏正拉拉雜雜的想著,就感覺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抬眉一看卻見安氏正用詢問的目光看著自己,而偏偏自己剛才開了小差,不知安氏這詢問的目光到底所為何事。
方氏心裡微窘,側目瞄了眼身邊坐著的男人,男人卻並沒有幫她的意思。
方氏努力讓自己定下神來,突然腦子裡閃過還在北邊城的兒子,方氏心頭頓時有了主張。
只見她眉頭微蹙,輕咳一聲便道:「焙哥兒的親事原定在明年五月,只是如今焙哥兒人還在北邊城不知何時能歸,這親事能否如期,媳婦心裡也沒個底。」
安氏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道:「雖說焙哥兒、粼哥兒如今人都尚在邊城,他們的親事還需按正常的婚期來籌備。先說說你可有中意的院子吧,我看靠你們澄心苑邊上的那個青桂院就很不錯,要不就將那個院子收拾出來?」
雖說方氏心裡也有些中意青桂苑,只是此刻安氏直接點名青桂苑,不知為何方氏的心裡就有些不太舒暢了。
陸瑾康是安氏的嫡孫,難道她的焙哥兒就不是安氏的嫡孫了?
按照此前安氏的意思,陸瑾康夫婦是要搬去旭輝苑住的,卻任由他們占著嘯風苑不放。
見方氏沉著眉不說話,安氏的眉頭就緊了起來,不過還是溫聲問道:「老二家的可是另有更好的想法?」
安氏的話雖溫和,陸越卻從中聽出了不悅。
早半年前方氏就在他耳邊嘮叨兒子成親用的房子,如今既然已經放在檯面上了,這婆娘怎麼又猶猶豫豫地不開口了?
難不成她還真看上康哥兒的那個嘯風苑了,可他早就與她說明了,讓她莫要盯著嘯風苑。
陸越心裡明白得很,那個嘯風苑就算陸瑾康夫婦搬去了旭輝苑,也不可能落到別人手上,他們二房不可能,其他幾房同樣不可能,以陸瑾康的強勢以及他對那個院子的感情,誰也不容肖想!
陸越皺眉不悅地瞪了方氏一眼,轉而看向安氏笑著回道:「我看娘說的青桂苑就很好,既然是收拾出來給焙哥兒成親用的,娘,你看能不能將旁邊的那個叫什麼來著的小院子一併圍進青桂苑?」
原本正準備開口的方氏頓時閉上了嘴,這樣的話由作為兒子的陸越提出來,自是比她來提要合適得多。
若是安氏真能答應將青桂苑旁邊的那個小院歸入青桂苑,再好生收拾整個一番,青桂苑也並不比嘯風苑差多少,不由給了陸越一個讚賞的目光。
陸越淡淡地撇了方氏一眼,女人家真是頭髮長見識短,眼睛只盯著一處,想要謀得好處,有的是法子!
這夫妻二人自以為眉眼官司打得巧,卻全都落在了坐在上首的安氏眼裡,掃了眼下面幾個兒子媳婦帶著各種算計的臉,再掃一眼一臉淡然的陸瑾康和蘇雲朵,不由在心裡長嘆了口氣。
幾個兒子都是她一手帶大的,就連庶出的陸瞳也可以說是在她眼底下長大的,卻沒一個像陸瑾康那樣得她的心意。
就算她的心裡真的對大房偏心了些,比起其他府里的老太太,安氏自認為已經算是十分公平的了,並沒有特別寵哪一個。
按照傳承,這鎮國公府遲早屬於大房,其他幾房總歸需得搬離鎮國公府。
安氏不是那種苛刻的人,兒孫只要住在這個府里一日,自是希望他們都能住得舒暢。
就算陸越不提,府里也會借著這次調整進行一次合理的安排,其中青桂苑旁邊的那座小院歸入青桂苑為其一,同樣扶風苑也會進行擴建,將其與芙蓉苑之間的那座小院歸入扶風苑。
這個方案是陸名揚去樂游山莊之前老夫妻一併定下來的,只是今日安氏想先摸摸幾個兒子媳婦的心思,這才壓在心裡沒有合盤托出。
人都有私心,安氏不在意兒子媳婦有私心,只要將這份私心放在明處,只要不過分,安氏覺得自己都能接受,可是幾個兒子媳婦的表現實在讓她的心裡有些發堵。
早知這般倒不如一開始就合盤托出了。
安氏暗自嘆了口氣,索性打消了琢磨兒子和媳婦的心思,將心底的那份可以說是失望也可以算是傷感的情緒全都拋開,把事先與陸同名揚商量好的方案公諸於眾。
這份方案一出,方氏和楊氏滿足之餘,不由地臉上發燙,這會兒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她們自認為將自己的心思藏得十分嚴實,卻不知她們的這些小心思一絲兒也沒能瞞得過安氏,甚至早早就落在了身在樂游山莊的陸名揚眼裡。
安氏將方案公佈於眾之後,看了眼四房兒媳趙氏道:「書哥兒還小,這次調整與你們四房倒是沒有什麼關係,不過你們父親去樂游山莊之前留了話給你們,若是你們房裡想要擴一擴院子,或者對現在住的院子有什麼想要改造的,也儘管提出來,這次一併開工。」
趙氏心裡對其他幾房自是有所羨慕,可一想到自己的兒子如今不過才十一歲,離成親還有好幾年,現在收拾出來到時候還不知能不能用到。
與其做無用功,倒不如借陸名揚的話,將漪瀾苑裡裡外外拾綴拾綴,讓自己住得更為舒心。
於是趙氏對著安氏嫣然一笑:「既如此,兒媳也就不推辭了,漪瀾苑正好有幾處需要整修的,到時我讓夫君找人將需要整修的地方畫個圖紙出來交給娘。」
安氏再次在心裡嘆了口氣,四個兒媳真是沒有一個省心的,看向蘇雲朵的目光中更是多了一份慈和,也多了份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