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三章 土改
“我們起點城在江南的工作已經開展了四年多了,城市管理費的征繳工作也趨勢成熟,相關的業務和當地的民情想必大家已經非常了解。”
在敲打完阮大铖後,王越進入正題。
“江南包括整個大明,可謂弊病叢生,但是其中最大的一塊弊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敢去觸動,包括皇上也是如此。”
王越環顧眾人問道:“你們誰能告訴我,當前大明最大的一塊弊病是什麽?”
土改土改“是土地!”何斌立刻回答道。
“對,是土地!”跟隨何斌發言的基本都是來自起點城的派駐公務人員。
原複社成員,現在的應天巡撫幕僚團隊成員,冒襄、徐孚遠、孫臨等人,都是心中一凜。
他們在江南已經工作了好幾年了,並且每年都要前往起點城培訓學習,他們早就有過預計,王越遲早要在江南實行起點城相關的製度。
“侯爺是要清理江南的田畝嗎?”冒襄問道。
王越語氣堅定地道:“對,今天本侯招你們前來,正是要解決江南的土地問題。”
方以智已經去了起點城,領導組建各地的中學。當前起點城在本地和天津、上海、台灣等地建立了十幾所中學,中學分初中部和高中部,當年的第一批起點城小學生們已經升入初中。
起點城小學的學製暫定為四年,初中定為兩年,比前世有所壓縮,但是學時並沒有壓縮多少,因為寒暑假的時間被縮短,而且本時空也不需要學習英語。
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隻是作為一種演算符號,應用在數理化當中,隻需要理解即可。
高中部已經有了三百多名學員,包括方以智和湯若望的那些學生,以及從事教育工作的大批老師成了首批學員。高中部的教學方式依然是電化教學,學生們以自學為主。
冒襄現在兼任著明報江南分社總編輯,與徐孚遠、孫臨等人組成應天巡撫的幕僚團隊,以處理巡撫衙門的日常事務和聯絡。
土地問題在任何朝代都是一個絕對敏感的話題,大明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層,而士這個階層與王公貴族們占有著天下九成的土地,這些人正是大明上層建築的主要組成部分。
因此在土地問題上,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
大明不缺有識之士,包括崇禎皇帝陛下本人同樣意識到了土地問題,但是這個問題誰也解決不了,誰也不敢去解決,因為他們所麵對的是整個天下的官僚集團和勳貴集團,這也是曆朝曆代的王朝末期都要麵對的現實。
土改在任何年代都是一場革命,既然是革命就難以避免衝突和流血。
王越關注土地改革已經數年,變相征收商業稅正是為了解決土地問題一個先期預演。
土改實施的越早,所遭遇的反彈越大,為此王越耐心的等待了近五年,就是為了避免大的流血衝突。
打土豪、分田地這樣的過激手段,王越並不打算用,還是要循序漸進。
“從今日起,行政執法大隊全部出動,江南軍區的所有士兵協助執法大隊的行動。”
王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材料,冷聲念道:
“這次行動的有以下幾項任務:一,清理和丈量江南的所有田畝,田地所有者必須先行上報自己的田畝數量,之後由執法大隊現場核實,有隱瞞不報者,沒收被隱瞞的部分。”
“二,清理投獻土地,但凡投獻到大戶名下的土地,必須在七日內向當地的行政執法局報備,再由行政執法局隨後在巡撫衙門更換新的地契,有隱瞞逾期者,對投獻的土地予以沒收處理。”
大明開朝以來規定,有功名者可享受豁免田賦的權利,所以自耕農們的投獻行為蔚然成風,愈演愈烈。
所謂的投獻,其實就是官紳和自耕農們合起夥來偷稅漏稅,各得實惠。
在投獻的過程中,也有不少自耕農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自己的土地在別人一番花樣翻新的操作下,成了別人的土地,而自己則變成了人家的租戶,這樣的糾紛比比皆是。
“三,從明年起,江南的田賦征收不再以人頭繳納,而是以所擁有的田地多寡繳納,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再繳納田賦。”
這一條類似於雍正朝的攤丁入畝政策。中國兩千年來一直都在采用人頭稅(丁稅)為田賦的繳納依據,這種方式對窮人是極端不公平的,即使你一無所有,也要照繳田賦,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失地農民被逼造反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越一邊念著擬定的文件,冒襄等原複社成員一邊不斷擦著冷汗,他們已經可以預料,一場大的動蕩將在江南地區上演。
以土地的多寡繳納田賦,無疑是保護了無產者和自耕農,大戶要多出血。
攤丁入畝在雍正朝推行的比較成功,但是到了乾隆朝這項良政基本被廢止,可見抵觸的力量有多麽強大。
乾隆朝之所以無法抵擋封建勢力的反撲,使攤丁入畝夭折,是因為封建社會是農業社會,大地主在國家政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影響著國家的政治走向。
不過,王越所擁有的條件比封建王朝更加有利,起點城從起步之初就是一個工業社會,農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並不大。
起點城的政治體製中的絕大多數公務員,並不是從大地主中來,而是一個全新的團體,他們並不需要依靠田租來維持奢侈的生活,而且起點城周邊也沒有土地供他們置地。
到目前為止,起點城的計劃經濟體製仍然沒有過度完成,占大頭的企業仍然是國企,也就是王越的私人企業,所以王越個人對整個起點城經濟的掌控是絕對的。
民進國退是曆史的必然,起點城正在做著這方麵的過度,隻有私營工業活躍了,才能百花齊放,四麵開花。
如江南的私人紡織業,正是因為起點城的紡織的壓力,和王越的引導,正在逐步走向機器化,規模化,工廠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