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九章 山東的惡仗
台灣問題本不是王越急需要解決的,但是現在要提上日程了,因為他需要耕地提高起點城的糧食供應量。
上次由策軍海軍的海監戰艦送商務代表斯豪津,由台灣轉道去巴達維亞,王越專門安排了人查看了台灣淡水地區的情況。
斯豪津先生能榮幸地由海監戰艦專程互送至台灣,也是沾了光的。
策軍海軍需要了解南海的海況,民政部門也隨軍調研了台灣淡水地區。
民政部門南下的主要工作是在香港,他們將在香港後世的維多利亞港附近陸續購進土地,用於今後香港貿易分公司的建設用地和港口用地。
香港現在的主要港口是屯門,即後世的青山港。後世的維多利亞港雖然是世界三大良港之一,不但港闊水深,還能停靠航母。
但這些對於明朝時期的船隻停靠作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時期的船隻沒有這麽高的吃水深。香港島可做然良港的地方有十幾處,不缺這一個地方。
台灣的淡水地區就是後世的台北,據民政部門調查,此地為平原,有漢民定居村落七八個,人數約三千人,當地高山土著部落大多在遠處的山區。
這些移民多是由鄭氏由福建地區遷移過來的,因為台南靠近澎湖,是最方便登台的地點,而且台南地區有廣大的平原,所以移民聚居點最多的在台南。
最早向台灣移民的是鄭芝龍原先的老大嚴思齊,移民三千多人。後來鄭氏被招安後,又向台灣移民六七萬人,所給的好處是一人三兩銀子,三人一頭牛,田地隨便開墾,隻要你能種的過來。
移民們憑著鄭芝龍貸給的部分農具、種子,辛勤勞作,收獲增加,“秋成所獲,倍於中土”,“衣食之餘,納租鄭氏”。有一部分人衣錦還鄉,又吸引了不少自發的移民。
鄭氏開發台灣的動機就是當地主,收田租,這筆買賣最後算下來賺的並不多,遠沒有海上的利益大,所以劉失去了鄭氏的關注。
這些移民後來的生活並沒有那麽美好,田地的收成確實遠高於大陸,可是他們不但要向鄭氏交租,還要向另一個地頭蛇繳稅,這個地頭蛇就是荷蘭人。
失去了鄭氏關注的移民們,逐漸淪為荷蘭人的納稅人。
荷蘭人的稅收種類繁雜,而且相當變態。
就以最簡單的走路來,漢人經過高山族的村落,山川,都要向荷蘭當局繳納“過路費”。荷蘭人規定,漢人不能私售鹿皮,隻能賣給荷蘭當局。之後又規定,漢人在熱蘭遮,赤坎等地區買房賣房,都要繳納十分之一的稅款。漢人買鹽要交稅,種植甘蔗不許私自出售,隻能以低價賣給荷蘭當局,以方便荷蘭人製作白糖牟取暴利。漢人購買糖,蠟燭,煙草,魚,甚至過年殺豬,冬取暖,都要按照貨物交稅。
當時一位荷蘭東印度公司高級職員的話:“我們簡直想不出,還有什麽辦法可以從中國人手裏拿到錢。”
“宰”的如此狠,漢人的社會地位自然低,荷蘭當局於崇禎五年(一六三三年)出台禁令,禁止台灣島漢人擁有武器,違者輕者坐牢,重者甚至要槍斃,荷蘭駐軍有敢擅自賣武器給漢人者,也一律處以死刑。
漢人不許在高山族的聚居區建房子,更不許未經許可,擅自和高山族住民接觸和貿易。他們甚至在高山族村落中懸賞,凡是抓住擅自進入高山族村落的漢人,每抓住一個,可以獲得五裏爾(荷蘭貨幣)的賞錢。
荷蘭人在自己建造的熱蘭遮,赤坎兩城,更出台了“宵禁令”,晚上九點鍾以後,漢人在城裏沒打燈籠,就不許穿過六個房屋以上的距離,違者罰款。如果是一群漢人走路,則隻允許提一個燈籠,違者也罰款。而如果一個漢人提著燈籠走路,不心走到了熱蘭遮城盡頭的房子邊,還是要罰款。
如此種種,可見荷蘭人對台灣的漢人壓迫有多麽嚴重。
王越現在急需要解決的是這些饑民所需要的土地問題,荷蘭人的問題隻能放到後麵處理。他的目標地區就是淡水,這片平原水源充足,適合耕種。
要想將這麽多的饑民運送到台灣,就需要大量的船隻。
沈廷揚已經通過上海的貿易公司取得聯係,正在率領船隊趕來。這點運力是不夠的,起點城的造船廠為剛剛造好的四艘木質貨船裝配了船用推進器,隨同另兩艘混裝貨輪、兩艘補給艦、四艘海監戰艦一起南下。
這麽多海軍艦船大舉南下,並不都是為了運輸移民而來的,畢竟補給艦和海監戰艦不方便饑民登船。
這些戰艦南下是另有任務,因為近期山東將有一場惡仗要打,作戰的對象不是人類,而是大自然。
今年以來大地幹旱少雨,於是成了滋生蝗蟲的溫床,蝗蟲災害正從河南向周邊蔓延。據山東巡撫衙門與河南官府向朝廷的公文顯示,蝗蟲正鋪蓋地向山東席卷而來。
南下支隊路過山東與河南交界處,也證實了這一點,該交界處蝗災日趨嚴重。
按治蝗工作屬於民政,應該歸山東兩巡撫,即山東巡撫和登萊巡撫的工作範疇,與現任山東都指揮使王卓無關。
但王越要求治蝗工作由起點城承擔起來,他認為這是擴展起點城影響力的一個機會。而且蝗災對山東的旱情無疑是雪上加霜,治旱投入太大周期長,起點城現在也有心無力,那就治蝗吧。這種事情不能指望朝廷,朝廷要是有作為,下也不至於流民遍地。
策軍進入山東的部隊隻有三千多人,這點兵力是不夠的,因此招兵工作已經展開。為了支援山東,位於順府的治安軍八個團一萬兩千兵力,已經啟程趕赴山東。
策軍突然大舉東進,可把崇禎給嚇壞了,他趕緊把謝寶清派到起點城詢問王越要幹什麽,得到答複後,這才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