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肯定會發財
「小飛,不是李叔勸你,你是行外人不懂這裡面的道道。」李永盛嘆著氣,「當年我有個朋友也是不信邪,承包水庫養了鱖魚,眼看到了第三年能出塘了,結果山洪爆發,泥水卷進水庫,魚缺氧死了大半,畢生積蓄都賠進去了。」
「李哥,那是特殊情況。」趙小飛說:「而且我養這鱖魚,保證用不了三年。」
「沒有三年的魚,你給它吃飼料它也長不大啊。」
任憑李永盛說破嘴,趙小飛依然堅持己見。
他也打聽過,就選定了鱖魚,然後再混合飼養小龍蝦、黃鱔、和其他魚類。
鱖魚雖然是肉食性魚類,但是它只能吃得下小魚小蝦,等魚苗蝦苗長大投入池塘,它就吃不了。
鱖魚又叫桂魚,桂花魚,是國內四大淡水『名魚』之一。
它的肉質細膩鮮嫩,刺少肉多,古詩有『桃花流水鱖魚肥』,現在國宴上還有一名菜叫『松鼠桂魚』,酸甜可口。
這道菜,上次趙小飛在麗景飯店也吃過,一盤松鼠鱖魚是二百六十元,價格驚人。
正因為鱖魚難養,周期又長,所以養殖的人不多,市場上賣價是七十元左右一斤,他粗估了一下,自己這口魚塘佔地好幾十畝。
按照他在網上看來的飼養密度,要是順利至少能出四萬公斤鱖魚,還不算其他混合養殖的魚蝦。
李永盛擔心的,無非是飼養周期長,怕魚病爆發。
不過,趙小飛有靈水在手,根本不在話下!
「李哥,就按我說的養。」趙小飛說:「還是那句話,賺了咱倆分帳,虧了算我一個人的。」
李永盛嘴皮都說破了,實在拗不動趙小飛,也只能照辦。
他現在還欠著趙小飛的錢,而且趙小飛說得這麼夠義氣,李永盛現只盼著甭出岔子,順順利利養下去。
「既然要養,咱就好好的養。」李永盛也打定主意,一拍大腿說:「反正就算賠了,大不了我把房子抵出去。」
「李哥,你去聯繫買魚苗?」
「我認識朋友,可以買到魚苗,明兒我就聯繫,等魚塘峻工,修房子的時候我就去看看。」李永盛說著,看了趙小飛一眼:「這養魚就咱倆?」
「我會招人的。」趙小飛說,看看天色也不早,就說:「走,上我家喝酒去,邊喝邊說。」
「甭了,我這還有半盆面。」李永盛說。
「哪能天天吃面,今天我切了只白斬雞,弄點花生米炒著下酒,再拌一個豬耳朵,香!」趙小飛不由分說,拉著李永盛走了,順便把吆喝工人的譚永也拉上。
工人們有吃飯的地兒,他出飯錢不管。
堂屋裡,三個人坐在方桌邊上,架著腿一邊吸煙,一邊吃飯。
一大盆白斬雞撒了蔥花,豬耳朵用紅油一拌,花生米炒得又香又脆,再加上一瓶老白乾,小風一吹,小酒一喝,甭提多爽。
一杯老白乾下肚,平時悶著的譚永話也多起來,架著二郎腿,跟兩人也吹了半天牛,說自己年輕時走南闖北,還差點發了大財。
三個人划拳喝酒到半夜才散,譚永喝醉了,還是工人把他背走的。
李永盛沒怎麼醉,不過也喝得滿臉通紅,對趙小飛說:「我活了這半輩子,你也是我的貴人了,這魚要是咱養好了就發!」
「李叔,你扯這些就幹啥,咱倆合夥肯定會發!」趙小飛說,他現在體質異於常人,喝了大半瓶老白乾還很清醒。
「哈哈,有你這句話,李叔就放心了。」
李永盛借著醉意,用力拍了一下趙小飛的肩膀。
晚上,李永盛就睡在趙小飛屋裡,反正現在趙蘭蘭又不在,屋裡也空著。
趙小飛爬上炕修鍊。
這魚塘要完工了,雖說平時是李永盛管著,但他還要招一個技術員,一個打雜的。
究竟招誰好呢?
趙氏家族倒是有好幾個年輕人閑著,可趙小飛思來想去還是算了,這幾個年輕人都跟趙旭一個德行,咋咋乎乎的二愣子性格,哪能吃得了養魚的苦。
趙小飛想起自己的高中同學肖揚,上次去趙場村的時候,聽他說還沒找著事干,一直在家幫忙種田。
也不知道這小子願不願意來魚塘打雜。
趙小飛一直修鍊到了早上,聽見公雞打鳴才出門。
堂屋的桌上還擺著酒杯,剩菜飯。
趙小飛動手收拾了,心想家裡沒個女人,還真不行。
再看李永盛,已經不知道啥時候起來了,去了工地。
趙小飛正打算去魚塘看看,看見院里有幾個人走進來。
「吳嬸?孫二叔?」
趙小飛看著幾個來人,都是村裡的村民,「這麼一大早的,有啥事?」
他心裡嘀咕,這幾個人都是村裡的刺兒頭,一點虧也不肯吃的那種,芝麻綠豆大點小事能嚷嚷得全村皆知。
上次填魚塘的事,就數這幾個人抱成團,帶頭挑事,吳嬸還挨家挨戶的敲村裡人的門。
「小飛啊,你吃了早飯吧。」吳嬸一反常態的賠著笑,掃了一眼桌子。
「今兒你起得可早,最近忙吧。」孫二叔也笑著說。
趙小飛看看這幾個村民,心裡起了警惕,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更何況這幾個村民平時就不是好相處的。
「究竟啥事,你們說吧。」
吳嬸和孫二叔搓了搓手,互看了一眼,然後笑著說:「小飛,你那西瓜還在收吧?」
「地里還有一些。」趙小飛說,他瓜地的西瓜沒賣完,準備最後一批賣去麗景飯店,自己再留幾個,就把地空出來種別的。
「那……是不是還是那個價?」吳嬸又說。
趙小飛一頭霧水,「是啊,咋了?」
「咳,你磨嘰個啥,半天崩不出一個屁。」孫二叔不耐煩起來,一把推開她,對趙小飛說道:「那啥,咱以前都把西瓜讓你收去,現在地里還有不少,你看能不能幫俺們收去賣到食品加工廠?」
「你們的西瓜,不是說要自己賣嗎?」趙小飛嘴裡說,心裡卻篤定了七八分。
當時吳嬸跑到縣城裡托熟人打聽,知道食品廠收西瓜的價格后,回村就四處嚷嚷,說他賺了他們的血汗錢,就不把西瓜給他收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