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捷
「斬敵近萬,俘虜兩萬三千餘,此戰必將讓遼人膽寒,十年內都不敢南顧!」李璋看著趙禎遞給他的捷報,當即也興奮的大叫道,隨著遼軍的戰敗,這場綿延將近一年的遼東戰事也總算可以劃上一個句號,而燕雲也將牢牢的掌握在大宋手中。
最重要的是,經歷了燕雲和古北口這兩場戰役后,遼人本來高人一等的心態被打破,軍事上對大宋的優勢也將不復存在,甚至形勢逆轉,大宋在日後也將掌握主動,而遼國反而成為被動防守的一方。
趙禎這時也興奮的想要大笑,之前打下燕雲他雖然高興,但心中還是擔心打下來容易守住難,結果現在不但守住了,而且還把御駕親征的耶律宗真打的大敗而回,如果不是對方跑的快,說不定能把這位剛剛奪回大權的遼國皇帝生擒活捉,所以他在拿到捷報后,也立刻跑來與李璋分享。
不過還沒等趙禎高興太久,他卻忽然發現了站在大殿門口旁的曹皇后,剛才他只顧著高興了,竟然沒有看到她。
「你怎麼在這裡?」趙禎本來還一臉狂喜的臉上立刻冷了下來,當下十分不悅的問道,甚至說話時都沒怎麼看曹皇后。
「啟稟陛下,我來探望母后,不期竟然遇到了定北侯,所以就聊了幾句!」曹皇後面色平靜的開口道,似乎早已經習慣了趙禎的冷淡。
不過在曹皇后說話時,李璋還是發現她眼神中閃過一絲驚慌,這讓李璋也立刻猜到,估計她擔心自己會把他們剛才的對話告訴趙禎,如果趙禎知道后,很可能會怒斥她一頓,畢竟自己能夠出入宮廷是趙禎特許的。
「我也是剛幫姑母布置好玻璃暖房,皇后剛才向我提起,她也很喜歡玻璃暖房,所以希望我幫她也設計一個。」李璋這時也笑著開口道,趙禎和曹皇后之間的感情本來就很糟糕了,李璋也不想再再讓他們發生矛盾,索性就隱瞞了剛才的對話。
曹皇后本就是個聰明絕頂的女子,聽到李璋的話也立刻領會,當即開口道:「母后的玻璃暖房漂亮極了,冬日裡呆在房中賞雪景定然是一樁美事!」
不過讓李璋沒想到的是,趙禎對曹皇后的厭惡已經達到極致,只見他這時對曹皇后再次粗聲斥道:「表哥為母後設計暖房,本是一片孝心,你有何德何能勞動表哥為你做這種小事,快快退去,我與表哥還有要事相商!」
哪怕曹皇后早已經習慣了趙禎的冷淡,但是現在聽到他如此不留情面的斥責,當即也是眼圈通紅,但又不敢辯駁,只能低聲答應一聲帶人進了大殿,只是當她走過之時,地面上卻多了幾滴淚跡。
看撒淚而去的曹皇后,李璋也有些不忍,剛想勸一下趙禎,可是趙禎這時卻興沖沖的拉著他就走,一路上也只和他聊著遼東的戰事,使得李璋根本插不上嘴,最後也只好做罷。
當李璋兩人來到垂拱殿時,呂夷簡與王曾等人也都接到消息來到這裡,這幫重臣現在一個個也都是面帶喜色,特別是薛奎,高興的鬍子都快翹起來了。
「遼軍戰事已定,各位愛卿可有什麼要說的?」趙禎這時同樣興奮的大步走進來,隨後就向群臣問道,仗打贏了,但戰事還有一堆的事要處理,這些都要聽一聽這些大臣們的意見。
果然,只見王曾這時第一個站出來道:「啟稟陛下,此次大捷揚我大宋國威,使得遼人不敢南顧,出征的將士更是勞苦功高,還請陛下下令命有功之士進京封賞!」
王曾的話也得到其它大臣的贊同,封賞有功的將士本不但可以提升士氣,也能提震百姓對大宋的信心,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有功的將士回京封賞之後,會被重新任命官職,到時會被分配到各地軍中,特別是劉平這樣的主將,估計是不可能回到軍中了,也只有這樣的安排,才能讓這些大臣們放心。
趙禎當然知道這些大臣的想法,不過說實話,做為皇帝,他也不放心讓劉平一直呆在軍中,畢竟經歷了這兩場戰役后,劉平在軍中的威望也是如日中天,如果他真的有異心的話,對大宋來說也是個極大的威脅。
接下來呂夷簡等人也紛紛建言,說的都是一些燕雲十六州的治理事宜,這些事情之前雖然也討論過,但當時戰爭的威脅還沒有完全解除,對燕雲的治理也都是權宜之計,現在則需要考慮長遠的治理了。
李璋對治理地方沒什麼經驗,所以一直也沒有插嘴,不過在商議過這些內部的事情后,趙禎也向李璋問道:「耶律宗真這次大敗而回,表哥你熟悉遼國的情況,以你之見,日後遼國會有什麼變化?」
這個問題李璋早就在見到趙安仁時,就和對方討論過,所以這時他也是胸有成竹,只見他站出來道:「耶律宗真太過自大,剛剛奪回大權就迫不急待的起兵南下,國內本就不穩,估計他是想打敗我大宋后,挾著大勝之威快速的穩定國內的局面。」
說到這裡時,李璋故意頓了一下接著笑道:「只不過他卻失算了,這次大敗而回,耶律宗真之前打敗蕭耨斤剛剛立起來的威望也將蕩然無存,遼國各地的貴族本就掌的兵權,現加上邊境的部族,這些人以前服從遼國皇族的統治,是因為遼國皇族軍力強大,可是現在耶律宗真元氣大傷,威望也全無,我斷定這些人就算不造反,恐怕也會對耶律宗真陽奉陰違!」
「定北侯所言不錯,臣等剛才商議了一下,也得出同樣的結論,特別是李元昊奪得了遼國上京道的西部,更讓遼國元氣大傷,如此看來,耶律宗真想要徹底的平定國內的局面,恐怕最少也要花上十數年的時間,如此一來,我大宋邊境十數年將無危矣!」王曾這時也再次激動的道。
王曾的話雖然很有道理,但李璋卻並不怎麼贊同,因為王曾的想法太被動了,遼國現在元氣大傷,正是大宋這邊動手腳的好時機,如果運作得當的話,說不定比數十萬大軍還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