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墨鬥線
爺爺拿出了一個傳統木工必不可少的工具,墨鬥。這東西可能很多現代人都沒見過。墨鬥是早年間木匠用來畫直線的工具,用時把在一直浸泡在墨粉或者是墨盒中的線給拽出來,固定在木板的一端,繃緊後一彈便會在木板上留下一條直線。
而木匠就會根據這條直線來裁剪木板,或者是定位,那天爺爺就用墨鬥先把棺材的內壁橫七豎八的彈上了幾道墨線,具體數量好像是有講究的,但我並不了解。
除了棺材的內壁,棺材板朝裏的一麵被爺爺彈上了墨線,爺爺也曾經講過,墨鬥由於是規劃直線和定位的工具,所以有很好的辟邪作用,對於起屍和詐屍更是有鎮魔的作用。
做好了這一切,爺爺在第二天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就親自把棺材送到那家人門上。放下了棺材以後,爺爺就特意要求去看看死去的老人,說著便向停屍的裏屋走去。
“我去看看你爹!”
那老人的屍體正放在裏屋的一個木板上,爺爺一定要開視頻。其實隻是想證實心裏的一個猜測,這一看果然沒錯,突然死去的老人就像爺爺分析的一樣。死的太意外了,十分的不甘心。
那死屍臉上充滿了疑惑的表情,怨氣十足。連眼睛都閉不上,更要命的是死人的嘴也沒閉上,說明胸膛裏有最後一口氣沒出來。
而這樣的死者是最容易的,第二天晚上魂魄要被送走的時候起屍的。但這種事實在沒法跟死者家裏人說清楚,爺爺隻能不停地叮囑他們該注意的一些事項。
“孩子,我跟你說幾句話你可一定要記住。”
“好!左伯!您說吧!”
“今晚守靈的人安排兩個膽子大一點的小夥子,不管聽到什麽聲音也不能動棺材!堅持到入土就好了,千萬記住吧!”
可沒想到,當晚還是出了事,由於第三天才會出殯,所以屍體裝了棺材後還要在意家裏停上一天,老人的兒子和侄子則被安排在堂屋裏守靈。
兩個人經過兩天的交通已經很累了,不知不覺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大概在半夜的時候,兒子突然被裏屋傳出來的習慣聲音吵醒了。但這畢竟是靈堂,而且裏屋正是停放棺材的地方,老人的兒子就覺得有些害怕。
他慌忙的把堂哥給推醒了,兩個人躲在門口聽了一會兒,發現他聲音的確是從棺材的位置發出的,但老人的侄子膽子很大,對這些根本不在乎,說著就要去裏屋看看。
年輕人正是死者的親侄子,平時就需要根本不信邪的家夥,他當先進了後屋老人的兒子不敢在自己。待在同屋裏,隻好戰戰兢兢的跟這個後麵,可這進來一看,兩個人都嚇傻了,但聲音就是從棺材裏發出的。而且越來越劇烈,連棺材本身都抖動了起來。
在棺材裏隻有老人的屍體,聽著聲音很像是老人想要出來,難道是詐屍了?但是侄子還是不信邪,覺得叔叔本來死的就急,是不是假死,現在又活過來了就想上前去打開蓋子看。
但老人的兒子因為聽過爺爺的話,怕會出事,就死活攔著不讓堂哥去動。但這個堂哥不但不聽,反而不停的訓斥堂弟不孝順,這一下把老人的兒子搞的沒話說了,隻能仗著膽子跟堂哥一起去抬那個棺材蓋子。
可沒想到棺材蓋剛打開一條小縫,兩個人就立刻感覺到有一股股氣流鑽入了棺材裏。兩個人見到這情況就有些不知所措,隨著氣流的進入,那棺材蓋這個分量一下子變輕了。
正當兩個人發愣的時候,情況突然有了變化,那棺材蓋子突然被彈了起來,接著一股巨大的力量,本來厚重的棺材蓋子,遠遠的看到了對麵的牆上,兩個人都被眼前的事情嚇傻了。
可這時突然聽到後麵的棺材裏傳出了另一種更滲人的聲音,兩個人僵硬的轉過頭去,才看到那個已經死去的老人竟然從棺材裏坐了起來。
兩個年輕人平複了一會恐懼的心情。還在想著是不是老人真的活了過來,可這時老人突然轉過了頭,當兩個人看清了老師這裏才知道自己想錯了,那肯定不是個活人。
臉色死灰,眼睛的瞳孔早就散了,隻有眼白大大的瞪著,更可怕的是他的嘴張大到了正常人難以理解的程度,兩個人這才知道。這不就是老人們常說的詐屍嗎?同時嚇得尖叫了一聲,便轉身向外跑去。
可跑出來了以後。就聽到後麵的屋裏傳出了乒乒乓乓的聲音。似乎詐了屍的老人正在屋裏折騰著什麽。可兩個人剛跑出屋就迎麵撞上了一個人。那人正是我爸爸。
原來爸爸會經常看我爺爺,但爺爺擔心這家人出事,就讓爸爸晚上來看一趟,沒想到真碰上了,兩個人心驚膽戰的把剛才詐屍的事跟爸爸說了一遍。爸爸跟爺爺長大的這件事都還能應付得來,從懷裏掏出了一團黑繩子,便招呼兩個人跟他一起進去。
幾個人一進屋,爸爸就看到那個老人正蹲在他堂屋的中間,似乎在折騰著什麽。老人聞到生人氣,馬上轉過頭朝向了爸爸他們三個人,原來他不知怎麽抓到兩隻偷吃貢品的耗子,此時正嚼著那樣子是非常恐怖。
爸爸也沒管那些,讓兩個年輕人一人拿著繩子的一端,在老人的周圍就跑動了起來,隨著幾個人的來回跑動,那些黑繩子在老人身上緊緊地纏了起來。
那老人剛才還行動敏捷,而且力量也知道跟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黑繩子纏在身上之後。卻死活也掙脫不開,而且繩子越纏越緊之後,從老人的嘴巴裏不停地向外冒著白煙。
那詐屍的老人慢慢的像個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癱在了地上,後來爸爸才說出來,他那晚用的也墨鬥是裏的黑線,老人的屍體又重新被撞到了棺材裏,第二天就出殯下葬了。這件事老人家並沒有外傳,鎮上也沒幾個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