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劉辯的計劃落空了?(5更)
0254、劉辯的計劃落空了?
片刻后。
劉辯出現在台階下,向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劉協作揖施禮。
然,劉協得知王兄歸來,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卻礙於身份,不便前去迎接。
雖然除掉董卓可以外出迎接,但如今前往冀州平亂,反倒不至於讓皇帝前去迎接。
不過,劉協仍舊起身,伸手虛扶,輕笑道:「王兄免禮,快快請起!」
「謝陛下!」劉辯起身,仍舊作揖道:「陛下,亂賊已經押至宮外,可隨時帶上殿來。」
由於劉辯早已告知劉協,故而沒有多言。
當即,劉協得知公孫瓚就在宮外,很快恢復神色,坐回龍椅,向小黃門揮了揮手。
「帶,逆賊公孫瓚上殿!!!」小黃門端著尖細的聲調,發出悠長的嗓音。
「帶,逆賊公孫瓚上殿!!」殿外的禁衛意會,緊跟著發出傳喚嗓音。
「帶,逆賊公孫瓚上殿!」緊接著,數十級石階下的衛士,向宮外的甬道發出呼喊。
旋即,負責守衛宮牆內外的校尉,疾步來到典韋身邊,作揖道:「陛下有令,帶亂賊上殿!」
典韋沒有言語,只是拱手作揖。
旋即,兩位陷陣營軍卒登上囚車,解開束縛,打開車門,將飽經滄桑、滿色紫紅的公孫瓚強行拉了出來。
撲通!!!
公孫瓚長時間處於囚車內,加上天氣惡劣,四肢已然僵化,剛邁出車門,瞬間跌落車下。
縱使典韋、高順、趙雲守在身邊,卻沒有接住掉下來的公孫瓚。
然,公孫瓚感覺到身體的痛楚,接連-發出數道悶-哼,卻礙於雙手被繩索捆綁,幾番掙扎都沒能起身。
「子龍不易入內,交給我和典君。」高順看了一眼趙雲,隨即看向典韋。
典韋聞言,看了眼趙雲,並拍了拍他的肩膀,繼而與高順分別抓向公孫瓚的手臂,強行拉起,押入宮中。
眾人自冀州一路行來,與趙雲接觸不多的典韋,在高順口中得知其身份,故而言明陳到的事。
趙雲知道陳到,卻萬萬沒有想到,那個傢伙竟然早就拜在洛陽王的麾下!
於是,因為陳到的關係,趙雲與典韋、高順的關係,無形中拉近許多。
至於高順和典韋的好意,趙雲明白,畢竟他是降將,若面聖,難免會降罪。
……
盞茶后。
典韋、高順解去兵刃,押著雙手捆有繩索的公孫瓚,登上數十級石階,來到未央宮殿前。
由於身份不同,導致典韋、高順只能與曹操、韓馥在此等候,公孫瓚則由禁衛押進去。
宮中自然有宮中的規矩,即使他們是洛陽王的人,也不能視規矩於無物。
不多時,兩員禁衛押著公孫瓚來到殿內,使得殿上文武百官紛紛投去目光。
雖然劉辯早已向皇帝劉協稟明事情經過,但百官們並不知情,故而在等待公孫瓚的過程中,再次道明事件的整個經過。
此刻,殿上百官皆已瞭然,卻萬萬沒有想到,險些引發冀州戰亂的人,竟是他公孫瓚!
「陛下,由於整個事件沒有物證,無法證明亂賊的罪,但本王將人證帶了來,此刻就在殿外候著。」劉辯作揖道。
劉協已然在信中看到所謂的『人證』,故而丟給小黃門一個眼神。
旋即,小黃門再度端著尖細的嗓子,「帶,人證上殿!!」
「請吧二位!」隨著殿內傳來聲音,曹操、韓馥皆是一臉不解,卻在典韋出聲提示之下,二人這才滿臉吃驚的看向典韋。
「劉備慫恿曹公的幕後主使者,正是公孫瓚,否則曹公與韓公之間不會引發該事件,故而,二位也算見證了公孫瓚的惡行。」高順解釋道。
當即,韓馥滿臉不解的看向高順,「可大王為何不早些言明,害得我提心弔膽,生怕陛下降罪。」
「怎麼,你韓州牧是在埋怨大王?」典韋質問道。
「豈敢,豈敢。」韓馥立時醒悟過來,連連作揖。
「大王如此做法,怕是另有用意。」曹操道。
「究竟是何用意,二位入內便知。」高順話音落下,作揖示意入內。
旋即,曹操與韓馥也耽擱,連忙整理儀容,疾步走了進去。
……
不多時,曹操與韓馥來到殿上,向高高在上的皇帝屈膝下跪,一連三叩首。
「臣冀州韓馥,參見陛下,參見大王!」韓馥道。
「臣東郡曹操,參見陛下,參見大王!」曹操道。
皇帝劉協有言在先,見洛陽王如見皇帝本人,應行禮作揖。
故而,韓馥、曹操謹防失了禮數,連連山呼。
因為公孫瓚的事,劉協正在氣頭上,懶得讓他二人免禮,卻連忙追問,「亂賊公孫瓚,報仇心切,當真不顧萬千百姓、將士的死活,慫恿你曹孟德攻伐冀州韓馥?」
曹操聞聲,不敢起身,高聲道:「是的陛下,只怪臣被豬油蒙了心,沒有看破賊人的奸計,幸虧大王及時趕到,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啊陛下!」
曹操此人甚是聰明,不僅證實公孫瓚是元兇,還稱自己是無辜的,希望得到陛下的寬恕。
最重要的一點,功勞都是洛陽王的,否則後果當真難以想象。
至於劉協沒有追問韓馥,皆因他本身就是無辜的——
當初袁紹與公孫瓚展開界橋之戰,皆因他韓馥的無能而引起。
即使最終韓馥逆襲復仇,但他終究收降青州黃巾軍渠帥張饒,以及其三十萬麾下。
如此看來,功大於過。
既然韓馥穩固青州黃巾軍,還施行洛陽王推廣的『屯田制』,也就不去治他的罪了。
同樣,劉辯針對公孫瓚所提出的兩項罪責,分別是——
其一,企圖奪取漢室權柄。
其二,為了私心不顧萬千生民的死活。
因此,特降罪公孫瓚,免去一切官職,終身監禁。
雖然戰場上生死難料,但畢竟報仇實屬應當,只是表達的過於激進。
至於企圖奪取漢室權柄,這只是劉辯的個人看法,畢竟那時候的皇帝確實受制於董卓,個人生死都難保,也就無暇去管他人。
另外,雖然劉辯有提前表達個人意見,但劉協仍舊看在其『討董』期間有功的份上,從輕發落。
「哈哈哈……」
就在劉辯認為算盤打空之際,公孫瓚忽然發出大笑。
旋即,在場的文武百官聞聲,反倒其公孫瓚太過囂張,目中無人。
下一秒,只聽一連串『崩崩崩』的聲音,自公孫瓚捆綁著的手腕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