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奇見(2更)
0186、奇見
次日,辰時將盡。
相國府,議事廳內。
董卓身形肥胖,居中而坐。
此時雖然進入深秋,但前來送茶水的丫鬟,依然穿著薄如蟬翼的輕紗,就連裡面的小衣兜隱約可見。
待丫鬟輕踩蓮步走上近前,董卓這才發現,此人生的是極為俊俏,恨不得立馬憐惜一番。
怎奈,自從經歷長安之戰,董卓已淪為廢人。
對此,董卓有心無力,不由得攥緊了拳頭,臉上瞬間浮現一絲怒氣。
都是該死的馬騰、韓馥,還有那個小畜生馬超!
否則,老子豈能淪落到如今這般?
董卓一念及此,憤怒之下,飛起一腳踹向那俊俏的丫鬟。
他董卓得不到的人,別人也休想得到!
頃刻間,丫鬟被踹出一丈之外,躺在了地上。
此丫鬟是平常百姓家的孩子,只因沒有糧食繳納,這才被父母送來相國府為奴為婢。
丫鬟深知董魔王的性格,尤其是在長安之戰以後,性情變得愈發乖戾,一言不合就是殺!
於是,丫鬟面對此等遭遇,淚水瞬間跌落眼眶,一副我見猶憐的模樣,連連哀求饒命。
可是,董卓越是看見丫鬟這般模樣,心底反而越是氣悶。
當即,董卓抓起茶盞,徑直砸向丫鬟。
咔嚓!!!
剎那間,茶盞爆裂。
或許是董卓淪為廢人的緣故,茶盞砸在丫鬟額頭並不致命,反而僅是流血。
丫鬟忍受疼痛,連連哀求,不要殺她。
然,董卓萬分氣悶之餘,抄起手邊的胡凳,三步並作一步走到丫鬟身前,徑直砸下。
礙於角度適當,丫鬟被砸一下,便暈了過去,且頭上開始流血。
董卓不管不顧,手上仍舊不停,一下又一下的砸在暈倒的丫鬟頭上。
不消片刻,直到嬌俏可人的丫鬟變得血肉模糊,董卓這才丟掉結實的胡凳。
旋即,門外的兩個衛士走了進來,將氣絕身亡的丫鬟拖了下去。
然,董卓似乎並沒有盡興,繼續將丈外胡案上的茶盞摔碎。
咔嚓、咔嚓……清脆之聲不絕於耳。
就在這時,門外出現一位身形魁梧,身披盔甲之人,「相國大人,冀州和洛陽均有消息傳來。」
「有屁快放!!」董卓仍在氣頭上,猛然轉身看向來人。
站在門外的武將,正是大將成廉。
成廉對此視若無睹,道了聲『諾』,便轉身離去。
不消三息,一位身披簡易盔甲、風塵僕僕之人,疾步走進廳內。
此人作揖道:「稟相國大人,韓馥不僅擊敗公孫瓚、袁紹,還將他們打得四處躲藏……
韓馥遵循弘農王提出的『屯田制』,獲得冀州民心,已然重掌冀州。」
「你說什麼?」董卓極為吃驚道。
韓馥擊敗公孫瓚、袁紹!
他們還四處躲藏?
更可氣的是,遵循劉辯『屯田制』重掌冀州?
踏馬的,韓馥算哪根蔥?
他憑什麼重掌冀州?
傳信之人深知董卓會惱怒,是以不敢重複。
是以,再次說道:「如今韓馥勢大,袁紹雖然躲藏起來,可他只要一天不回渤海,就有可能被韓馥殺死。」
張邈、張超被殺,韓馥舉起義旗,巧合下得到青州黃巾賊的幫助,聲討袁紹。
這些事情,袁紹早已知曉,只是沒想到,公孫瓚、袁紹竟如此不堪一擊,淪為喪家之犬!
董卓雖然為他們的遭遇感到吃驚,但卻也感到歡喜與憂愁。
當初,袁紹雖貴為盟主,但卻沒有誠心跟隨劉辯,反倒是公孫瓚、韓馥之輩,唯弘農王之命是從。
當即,董卓腦海中思緒翻湧。
不多時,董卓看向那傳信之人,「著人儘快找到袁紹,他現在最需要幫手。
如果我幫了他,他必然會除掉韓馥、公孫瓚之輩,屆時無疑等於斬斷劉辯的一條手臂!」
「諾。」傳信之人應聲,隨即再次說道:「相國大人,洛陽那邊,據說糧食大豐收,而是弘農王的舊疾已然康復……」
傳信之人話音至半,嗓音愈發的小了。
然,董卓剛想到利用袁紹對付劉辯,卻意外聽到這個消息。
舊疾沒有奪去劉辯的性命也就罷了,竟然糧食大豐收?
董卓聞言,怒氣不減反增,隨之猛然湊上那人近前,飛起一腳踹在其胸口。
傳信之人雖不是西涼鐵騎,但身體素質依舊很好,一連後退四步之後,單膝跪地,拱手作揖。
「劉辯!劉辯!!劉辯!!!」董卓歇斯底里的怒喊。
不消片刻,董卓顫抖著身子,道:「去,傳令吾兒奉先,加快對馬超那個小畜生用兵,儘快奪回糧草,奪回糧草!!!」
董卓說到最後,抓起最後一隻茶盞,猛然摔向傳信之人。
咔嚓!!!
茶盞摔得粉碎。
然,幸好傳信之人反應快,連連作揖,退了出去。
就在同時,門外的一員衛士,雙眼骨碌一轉,閃身離去。
……
司徒府。
議事廳,偏室。
身穿儒衫、鬚髮皆白的王允,轉身看向來人,「此話當真?」
「回司徒大人,小的拿性命擔保,千真萬確!」拱手作揖之人,乃是相國府的衛士,實際卻是王允安插的眼線。
「好,下去領賞吧!」王允揮了揮手。
「諾,多謝大人!」那眼線連連作揖,轉身退了出去。
不多時,劉辯自內室走了出來。
王允知道劉辯聽的一清二楚,是以拱手道:「大王,您看……?」
「原計劃進行。」
「諾。」王允作揖行禮,退了出去。
隨著王允離去,劉辯的雙眼逐漸微眯,嘴角緩慢的漾起一絲笑意。
……
午後。
身形肥胖的董卓自未央宮出來,上了馬車,返回相國府。
董卓此行,是向小皇帝劉協請示,韓馥那廝佔據冀州,實屬大逆不道的行為,定要將其嚴懲!
小皇帝劉協唯唯諾諾,不敢左右董卓的意思,只是說:「全憑相國大人做主。」
實際呢,董卓此行,不過是走個過場,做給其他人看,而已。
盞茶后,董卓的馬車走出宮中甬道,行駛在返回相國府的路上。
就在這時,一段歌謠傳入董卓的耳中——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
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董卓聞言,眉頭不由得微皺,隨手掀開馬車帘布,疑惑道:「此歌謠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