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最強主宰> 第80章 喜獲神醫

第80章 喜獲神醫

  0080、喜獲神醫


  鬚髮灰白之人道出身份,徐晃並未感覺到奇怪。


  然,當對方道明出現在此的原因,徐晃反而將此人帶到劉辯處。


  ……


  不多時,徐晃帶著鬚髮灰白之人,來到劉辯丈外。


  雖然劉辯距離打頭陣的徐晃甚遠,但卻有看見士卒抓捕可疑之人。


  是以,徐晃帶人前來,顯然必有蹊蹺。


  徐晃拱手道:「稟大王,在村落中發現一位疾醫,此人因疫情至此,想來大王會需要,才會將他帶來。」


  徐晃話音落下,將身子閃現一側。


  頓時,劉辯伴著疑惑的目光看向鬚髮灰白之人,「我乃弘農王,你是何人?」


  然,對方劉辯自稱弘農王,瞳孔不由得微張,滿面吃驚。


  「您、您是陛下?」疾醫試探性地問。


  劉辯沒有回答。


  幾在同時,疾醫只覺劉辯氣勢逼人,立時嚇的跪在了地上。


  殊不知,此疾醫面對百夫長的戰刀都不曾懼怕,卻對劉辯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勢感到懼怕。


  「小人姓張名機,字仲景,南陽涅陽人士,小人曾被舉孝廉,只因、只因兵禍綿延、不忍黎民百姓受戰亂之災,加上疫病流行,才會從醫,救民於水火。」張機道。


  此人正是張仲景,漢末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僚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


  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使他從小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


  他也篤實好學,博覽群書,並且酷愛醫學。


  靈帝時期,張仲景在極為嚴苛的條件下,承襲家門,被州郡舉為孝廉,進入官場。


  然,當時官場黑暗,朝政腐敗。


  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兵禍綿延,到處都是戰亂。


  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災,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於非命,真是「生靈塗炭,橫屍遍野」,慘不忍睹。


  官府衙門不想辦法解救,卻在一味地爭權奪勢,發動戰爭,欺壓百姓。


  這,使張仲景從小就厭惡官場,輕視仕途,憐憫百姓,萌發了學醫救民的願望。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


  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


  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傷寒雜病論》是我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亦是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


  當張仲景道出身份之際,劉辯心下震驚。


  沒想到,竟在荒無人煙的村落,遇到影響後世醫學的『醫聖』!

  古代講究三教九流,而疾醫(郎中)則屬於中九流。


  然,隨著戰亂爆發,隨軍疾醫的地位反而得到重視。


  眼下瘟疫橫行,死者一茬接一茬的死去,隨軍疾醫反倒束手無策,畢竟沒有多餘時間去研究。


  可劉辯知道他張仲景,即便此時沒有寫出《傷寒雜病論》,顯然對傷寒之症很是了解,甚至有治療的對策。


  劉辯故作吃驚道:「南陽孝廉張機?嗯……本王對你略有耳聞。你隻身至此,可是為了這橫行的瘟疫?」


  本王對你略有耳聞?


  可仔細一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朝廷注重所選拔的孝廉人才。


  張仲景忙道:「回大王,小人對疫情有所了解,僥倖救治近百人。


  數日前,聽聞董卓遷都,官道上死傷無數百姓,小人正是唯恐引發瘟疫,才會隻身至此。」


  此人竟會治療瘟疫?


  在場眾人無不露出吃驚之色。


  「先生此話當真?」徐晃率先吃驚問道。


  張仲景聞言,下意識的看向徐晃,並拱手作揖,「將軍謬讚了,小人豈敢當得『先生』二字?」


  「不!」劉辯打斷,且翻身下馬,「閣下能夠解除瘟疫,救黎民百姓於水火,自然當得『先生』二字!」


  「張機惶恐,都是小人該做的。」張仲景重重的躬身作揖,不敢接受劉辯的稱讚。


  傳言,廢帝愚昧懦弱,不敬宗廟,有失擔任君主的資格。


  張仲景雖被舉孝廉,卻厭惡官場黑暗,不願參與朝政。


  然,面對此時的弘農王,反倒很是心驚,與傳言完全不符。


  既然已經脫離朝政,張仲景反倒不去理會過去,只看眼前。


  至少,眼前這位弘農王,值得信賴。


  「謙虛,謙虛,哈哈哈……」


  劉辯笑聲未落,再次說道:「實不相瞞,本王因為無糧無人,加上此次瘟疫,導致不得不放棄追殺董卓。


  待來日,養精蓄銳一番,定會斬殺董卓,救回陛下!」


  劉辯話音至此,拱手道:「眼下,正是本王用人之際,先生妙手仁心,不知可否留下?」


  這是劉辯重回漢末,第一次對人拱手執禮。


  重點是,對方並非武將,而是一位疾醫。


  張仲景對劉辯此舉,很是惶恐。


  當即屈膝下跪,先是一連三拜,繼而說:「承蒙大王抬愛,張機願意留在大王身邊,以效犬馬之勞。」


  殊不知,原本張仲景不想捲入朝堂,而是繼續做山野疾醫。


  可見劉辯一片赤誠之心,不免深受感動,也就答應了下來。


  「好,好好好!哈哈哈……」劉辯忍不住發出大笑。


  在旁人看來,張仲景不過是一位能夠解除瘟疫的疾醫。


  可在劉辯看來,他張仲景可不僅僅只是疾醫,而是醫聖!


  劉辯深信,在他的幫助下,定會促使張仲景的醫術更上一層樓!


  劉辯雖不懂醫學,但他的腦海中有著諸多『西藥』。


  譬如,戰場傷兵最需要的消炎抗菌葯——青霉素,大可通過張仲景研製出來。


  倘若順利雙劍合璧,何懼傷兵因救治不及時而落下殘疾?

  如此,豈不快哉!!


  ……


  劉辯一行繼續上路。


  半個時辰后,眾人舉著火把抵達澠池。


  澠池,於查閱史料的劉辯而言,恰恰是一處寶地。


  只是,此時卻被城內百姓阻攔在城外。


  這是為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