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集體決定
這麼一鬧,被吵醒的就不止是秦旭了。
把李伯特與劉蘭登叫來之後,秦旭讓林爾斯簡單介紹了一下情況,也就是他發現的那些線索。
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秦旭不會去打擾李伯特與劉蘭登的清夢。
在與「牡丹」號匯合后,林爾斯就通過戰艦的信息交互系統,利用「牡丹」號的通信設備進入了艦隊通信網路,還讓「火蟻」號的AI運行由他編寫的搜索程序,在網上搜尋相關線索。
其實,在等待救援的兩天里,林爾斯的大部分時間用來編寫這個搜索程序。
經過一天搜索,林爾斯有了這個發現。
因為用途非常有限,準確說是需要巨型載員艙的運輸飛船是少之又少,而且這些飛船的服役時間都長達數十年,所以與之配套的巨型載員艙的產量也非常少,而且幾乎都由造船廠定製。
簡單的說,每一具巨型載員艙都是獨一無二的。
那麼,用於巨型載員艙的生態系統也是獨一無二的,或者說這些生態系統只有很細微的差別。
在正常使用中,這些細微差別不會造成任何能看得見的影響。
為了便於維護,或者說是在損壞之後維修,每一具巨型載員艙的生態系統都做了詳細的備註。
平民肯定很難獲得這些內部信息,通過軍方渠道就不一樣了。
林爾斯正是從軍方渠道,查詢了火星聯邦境內的所有造船廠,以及能夠製造生態系統的廠商,獲得了所有巨型載員艙才會用到的生態系統的生產與使用情況,準確的說是廠家的生產與交付記錄。
隨後,林爾斯通過這些信息,查到了相關運輸飛船的建造與運營信息。
調查的結果是:在十年之前,也就是145年前,火星聯邦的廠家總共製造了一萬餘具巨型載員艙,裝備上萬艘超級運輸飛船,而且其中一些出口到地球聯盟。這些超級運輸飛船都記錄在案,而且在達到使用壽命之後,都會按照要求做報廢處理,配套的載員艙也會做報廢處理。
關鍵就是,從載員艙上拆下來的生態系統有很大的回收價值,因此有專門廠商,比如拆船廠進行回收。
在上萬具用於巨型載員艙的生態系統當中,僅一具去向不明!
按照拆船廠的記錄,這套生態系統在處理之後移交給了聯邦艦隊,用於相關的實驗,比如建造的某型實驗飛船。
此後,林爾斯換了方式,調查了具備改裝能力的造船廠在144年到145年期之間的改造記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麻煩出現了。
在所有他能夠查到的造船廠,都沒有接收過該型生態系統的相關記錄,也沒有對軍用飛船的載員艙進行改造的記錄。
只是,有一家具備改裝能力的造船廠屬於「絕密」,需要高級涉密權。
因為沒有相應授權,所以林爾斯沒能獲取這家絕密造船廠的信息,甚至不知道這家造船廠的名字。
顯然,秦旭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涉密權。
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其實,林爾斯已經告訴秦旭。
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把發現的這些線索告訴鮑威爾上校,然後用上校艦長的涉密權獲取更多信息,找到那家造船廠。二是在「火蟻」號修復之後馬上離開「牡丹」號,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蘭芳」號,找羅威利少校或者倫巴斯艦長,借用他們的許可權,或者由他們繼續進行調查。
至於具體要怎麼做,得由秦旭拿主意。
「有需要的話,我們現在就可以離開『牡丹』號。」李伯特癟了癟嘴,說道,「雖然無法達到最大推力,但是沒什麼影響,我們依然能按照正常方式進行加速,預計兩天之後就能夠與『蘭芳』號匯合。」
秦旭沒有吭聲,把目光轉向了劉蘭登。
劉蘭登聳了下肩膀,才說道:「通信設備已經恢復,最遲明天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用集束通信設備跟『光榮』號取得聯繫。到時候,可以找你爸,把我們獲得的這些發現全都告訴他。」
劉蘭登說這番話的時候,林爾斯點了點頭,表示他也是這麼想的。
其實,他來找秦旭就是不想繼續留在「牡丹」號上。
與林爾斯一樣,李伯特與劉蘭登也想早點離開。
秦旭長出口氣,說道:「既然如此,去做準備吧。」
等劉蘭登與林爾斯出去,秦旭叫住李伯特,吩咐他對聚變發動機再做一次測試,確保噴管能正常工作。
隨後,秦旭就聯繫了唐芯等四名陸戰隊員。
雖然艦隊與陸戰隊各成體系,但是唐芯他們來自「蘭芳」號,也就得跟隨「火蟻」號返回駐紮的戰艦。
當然,不是說走就能走,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進行必要的補給。
因為四個水箱中的三個受損,加上後來要依靠姿態控制發動機調整與保持姿態,所以在跟「牡丹」號對接之前,「火蟻」號儲備的水還剩下不到10%,只夠系統冷卻使用,也就得進行補給。
所幸,「牡丹」號裝載了數千噸淡水,不存在不夠用的問題。
不要忘了,「牡丹」號本來就有搭載戰術偵察艦執行任務的能力,因此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了為戰術偵察艦提供補給的需求,也就會帶上更多的消耗類物資,而水是用途最為廣泛的消耗類物資。
在宇航活動中,水的重要性絕對派在第一,甚至超過了空氣,沒有水就是寸步難行。
其實,需要補給的不止是水,還有聚變燃料與食物。
只是,秦旭沒有提出這樣的要求。
聚變燃料,特別是氦3,屬於嚴格管制的軍事物資,直接配發給艦隊,每艘戰艦都有相應的配額。如果從「牡丹」號上獲得補給,之後歸還是件麻煩事,而且「火蟻」號剩餘的燃料足夠返回「蘭芳」號。
至於食物,足夠八個人消耗幾十天了,暫時用不著進行補給。
要秦旭親自出面去做的,只有一件事。去向鮑威爾上校道別,感謝「牡丹」號全體官兵提供的救助與幫助。
即便屬於不同的分艦隊,不過大家都是第九艦隊的官兵,都是火星艦隊的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