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起兵
雖說段增此次回河東后就打算起兵討伐董卓,不過嘛,他也不是傻子,不會傻到剛剛回來就立即起兵,一些必要的準備還是要做的。
首先一點當然便是統一麾下部將的認識。
雖說段增有信心自己離開了一年多,麾下部將依舊對他忠心耿耿,不過有些事情在實際確認之前,總是不能完全放心的。
所以在見到龐德后,段增第一件事就是詢問起軍中目前的情況。
對於段增的意思,龐德自然極為清楚。
所以他第一句話便答道:「將軍,這一年多時間裡,大伙兒日夜都在盼望著您能早日回來,如今您終於返回,大伙兒可都高興壞了;若不是大軍主力還要應對匈奴人和白波賊的威脅,只怕會有很多人都隨末將前來迎接將軍。」
段增點了點頭,隨即問道:「白波賊和匈奴人的威脅很嚴重嗎?」
龐德沉聲道:「白波賊的實力與當初相比有了極大提升,他們經過這一年多時間的激戰,已經鍛鍊出了不少能征慣戰的士卒,再加上他們兵力眾多,我軍要對付他們也有些吃力。」
段增默默點頭,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至於匈奴人,」說到這裡,龐德遲疑了一下,這才道:「匈奴人那邊完全不與我軍硬拼,他們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從來不對堅城硬寨動手,只是不斷的劫掠各地,要逮到他們有些不易;另外有件事……」
「什麼事情?」
「前些天典都尉護送夫人一行人返回河東郡的途中,曾經遭遇匈奴人的劫掠。」
「什麼?」段增頓時緊張起來,連忙問道:「結果呢?她們如何了?」
「請將軍放心,在典都尉的護送下,夫人她們都安然無恙,只是受了點驚嚇,另外侍衛們折損了一些。」龐德連忙解釋道。
原來,蔡琰。顧嵐她們離開洛陽雖然要比段增早半個多月,不過他們畢竟人多,而且其中還有蔡家的家眷,趕路的速度自然很慢,走了十多天才進入河東郡地界。
而他們這一行人的行蹤很快就被匈奴人打探到,於是對他們發起了進攻。
典韋所帶領的護衛僅僅五百人,面對數千匈奴騎兵的圍攻,險些就抵擋不住,還好典韋拚死一戰,再加上龐德及時趕來支援,這才將匈奴人擊退。
龐德沉聲道:「將軍,典都尉他們一行人如今已經抵達安邑,不過緊接著就得到消息說將軍您也離開了洛陽,所以末將便趕來接應將軍。」
段增點了點頭,忽然想起一件事情,連忙問道:「典都尉為何沒來見我?他不會出了什麼事吧?」
以典韋對他的忠心,卻沒有來迎接他,而是由龐德過來接應,這本身就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典都尉受了點傷,不過沒有大礙。夫人擔心他傷口崩裂,所以將他留在了安邑。」
段增這才鬆了口氣,心中卻對匈奴人更加痛恨起來。
他記得後世五胡亂華時,第一個起兵發難的胡人部族便是南匈奴的首領劉淵,此人正是於夫羅的孫子;所以,若是有機會的話,段增絕對要提前將於夫羅除掉。
不過相比於去卑,於夫羅顯然要更加狡猾。
當初永安一戰能大敗匈奴人,那是因為去卑仗著軍威自己犯傻,居然在堅城之下與漢軍硬拼,這才讓漢軍找到機會重創他們。
而於夫羅顯然更加狡猾,他帶領的匈奴人來去如風,想要逮到他們可不容易。
沉吟了片刻后,段增接著問道:「若是本將要攻克白波谷的話,你認為需要多長時間?」
去年段增離開河東郡后,顧景接任了他的位置,而他所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攻打白波谷。
白波谷乃是白波賊的起家之地,被郭太等人浸淫多年,又有重兵防守,顧景率部猛攻多日,卻始終未能奈何得了。
當然,之所以奈何不了,主要原因並不是白波軍有多強,而是因為不願拚命。
當初段增在離開之前就已經決定要把他的嫡系軍隊留在河東郡,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若是顧景直接率部將白波谷給攻克了,那麼河東郡就會平定下來,到時候說不定朝廷就會將他們調走。
所以,顧景秉承段增的意志,在攻打白波谷的過程中始終留了幾分力量,這才讓白波谷直到現在都沒有陷落。
但現在段增已經返回河東郡,白波谷自然沒必要繼續留著。
龐德沉聲道:「若是要將白波谷拿下的話,最多三天時間就可以做到。」
一旁,荀攸剛剛一直都在認真傾聽,此時忽然道:「主公,若要攻打白波谷,白波賊主力必然不會坐視,這一點只怕也要考慮進去。」
段增還未說話,龐德便愣住了。
他之前見到荀攸還未反應過來,但聽到荀攸稱呼段增為主公后,這才醒悟過來,隨即驚喜道:「將軍,您……」
段增微笑著點了點頭。
龐德立即鄭重拜倒在地,大聲道:「拜見主公!」
段增笑著將其扶起道:「如今天下大亂,正是天下英雄用武之時,令明當勉之!」
龐德鄭重點了點頭,從「將軍」的稱呼改為「主公」,別看只是一個稱呼的差別,但其中的意味卻差了太多。
一方面,這意味著段增正式決定起兵,成為一方諸侯勢力;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龐德與段增的關係不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君臣關係。
段增沒有多言,只是微笑點了點頭,接著便與荀攸繼續商議起來。
他要起兵討伐董卓,但在正式起兵之前,卻有必要先消滅,或者至少是重創白波軍和於夫羅這兩股勢力,以保證後方的穩固。
……
長安城內,蓋勛的臉色極為陰沉。
作為一個對漢室忠心耿耿,而且性格又正直無私,眼睛里揉不得半點沙子的人,蓋勛對於董卓在洛陽所做的種種事情自然是深惡痛絕。
當初董卓廢漢少帝,改立漢獻帝,並且派人毒殺何太后,蓋勛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就寫了一封信給董卓。
在信中,蓋勛罵到:「從前伊尹和霍光有那麼大的功勞,結局仍然令人寒心,你不過是個跳樑小丑罷了。以你現在的所作所為,你將來的結局只怕比他們二人更差!那些祝賀的人正在你的門外,但那些給弔喪的人,他們不久后就會出現在你的墳前!你還不小心一點!」
董卓看罷,對蓋勛深為忌憚。
而之後董卓的作為卻是變本加厲,在洛陽城中更加肆意妄為起來,蓋勛心中也就更加憤怒起來。
就在這時,他的心腹部將,鷹鷂都尉士孫瑞走進來稟報說:「使君,剛剛得到消息說,朝廷詔令振威將軍段增負責統兵平定白波賊以及在河東郡肆虐的匈奴人。如今段將軍已經抵達河東郡了。」
「什麼?你是說段將軍已經到河東郡了?」蓋勛聞言頓時一驚。
「不錯!」士孫瑞點了點頭。
蓋勛神色中露出一絲喜色,但隨即又擔憂起來。
沉吟片刻,他問道:「董卓此人倒行逆施,老夫打算起兵討伐他,但光靠老夫的兵力又太少了,老夫想要說服皇甫將軍與我一同起兵,可惜皇甫將軍卻是不允;君榮,你說老夫若是邀段將軍與我一同起兵,他會不會同意?」
當初因為白波賊從河東郡入寇關中地區,長安受到威脅,所以朝廷詔令蓋勛為京兆尹,並且讓他在長安募兵。
蓋勛到任之後,立即就著手募兵一事,最終募得一萬大軍,並表奏徵辟士孫瑞為鷹鷂都尉,魏傑為破敵都尉,杜楷為威虜都尉,楊儒為鳥擊都尉,第五儁為清寇都尉,讓他們五人負責領兵。
這五人都是關中地區的名士,尤其是右扶風平陵人士孫瑞更是學識博達,無所不通,頗有盛名,被蓋勛視為心腹。
「使君,段將軍此人,屬下沒有和他接觸過,不好評論;不過末將聽聞他在離開洛陽之前,就已經將家人送出了洛陽城。」士孫瑞沉聲道。
「這麼說,你也認為可行了?但段將軍有位族叔卻是董卓的心腹,而且他的老師蔡伯喈也深受董卓信任,段將軍會不會……」蓋勛依舊有些不放心。
士孫瑞失笑道:「使君,屬下聽說使君與段將軍有舊,既然使君也拿不准他的態度,那麼為何不派人去問一問,或者乾脆就主動和段將軍見上一面,當場詢問呢?」
蓋勛拍了拍額頭,苦笑道:「不錯,卻是老夫犯糊塗了,若想要知道段將軍的態度,直接問問他就是。」
他雖然當初與段增交情深厚,不過如今一晃幾年時間過去,現在的段增到底是什麼態度,蓋勛也拿不準,所以他才會感到遲疑。
有了決定后,蓋勛立即寫了封信,並且派人送往河東郡。
……
洛陽城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董卓對朝政的把控正在日漸嚴密。
就在前些天,他正式被朝廷拜為相國,並且得到了「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殊榮。
不過,此時董卓肥胖的臉上卻看不到半點喜色,反而顯得怒氣沖沖,他的頭髮都好似豎起了一般,龐大的身軀更是因為怒火而急劇顫慄著。
桌案上的文書被摔得滿地都是,下方眾將更是一個個靜若寒蟬,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怒了董卓。
而引得董卓如此大怒的,乃是他手中的一份文書,上面的每一個字都讓他怒火衝天。
這是一張檄文,檄文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以朝廷三公的名義,要求各地州郡起義兵,共同討伐董卓,重振漢室!
「白眼狼,都是一群白眼狼!」董卓暴跳如雷,三兩下將檄文扯成碎片,然後抓起桌案上的東西朝地面狠狠砸去。
過了許久后,等他的怒火稍稍平息,伍瓊方才小心勸道:「相國何必如此動怒,如今不過是一道檄文罷了,各地州郡想來也未必敢起兵謀反。」
「一道檄文?」董卓聞言冷笑一聲,寒聲道:「你以為這只是一道普通的檄文嗎?各地豪強原本就野心勃勃,想要趁亂起事,所缺者不過是一個借口罷了。如今這道檄文對他們來說就是借口。你還覺得此事沒什麼大不了嗎?」
伍瓊被他話語中的冷意嚇了一跳,頓時心中一寒,不敢再說。
胡軫站出來大聲道:「回稟相國,發這檄文者不是他人,正是東郡太守橋瑁,若是屬下所記不錯,當初舉薦橋瑁擔任東郡太守的,正是伍瓊、周毖二人吧?」
「不錯,當初伍瓊、周毖二人所舉薦之人,如今大部分都在與相國作對,這裡面原因何在,還請相國明鑒!」牛輔、董越、李傕、郭汜等人聽了,都站出來附議道。
他們這些親信舊部,對伍瓊、周毖二人可謂不滿久以,如今難得有機會,他們自然不願放過。
周毖、伍瓊二人聽了頓時臉色一白,連忙站出來向董卓請罪。
就在這時,門外有信使進來稟報說:「相國,剛剛得到消息說,驍騎校尉曹操逃到陳留郡,正在散家財,大肆募兵;而冀州那邊同樣有消息傳來說,渤海太守袁紹也在大肆募兵!」
「此外,豫州刺史孔伷屯潁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等人,據說也有異動。」
在場眾人聽了這個消息,頓時一片嘩然。
剛剛還只是推測有可能會有人起兵討伐他,轉眼就成真了!
曹操、袁紹、孔伷、劉岱等人,他們如此大張旗鼓的招募士卒,其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響應檄文,起兵討伐相國!
頓時,眾將看向伍瓊、周毖二人的神色更加不同起來。
眾將紛紛站出來勸說道:「相國,此二人昔日所舉薦之人,多數都心懷不軌;由此可見,二人必然與袁紹等人有勾連,還請相國明鑒!」
董卓的臉色完全黑了,他看了伍瓊二人一眼,寒聲道:「來人,將此二人拖出去,斬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