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洛陽大變(續)
宮門外,何進在袁紹、段增、曹操等人的護送下,正在返回大將軍府的路上。
何進騎在高頭大馬上,神色間滿是得意。
想當初他不過是個屠戶,出身微賤,被人瞧不起,誰又能想到他如今居然會如此風光?他的外甥當了皇帝,他的妹妹又是當今太后,而他本人更是大將軍,手掌天下兵權,一聲令下就有無數人為他效死。
「只要再除掉張讓等閹人,整個朝政就完全由我說了算。」何進心中得意的想著。
不過一想到何太后那邊,他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如今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何太后不願除掉張讓等人,何苗、舞陽君等也都站到了他的對立面,不斷的勸他與十常侍和解。
若非如此,只需何太后一道旨意就能除掉張讓等人,他又何必這麼大動干戈呢。
正行進間,忽然,後方有快馬飛奔而來,到了近前後,卻是宮中來人,何進認得此人,乃是何太後身邊的小黃門。
「大將軍,太後娘娘召您入宮。」那小黃門低頭順目的小心說道。
「太后不是剛剛和某見過嗎?怎麼又要召我入宮?」何進皺眉問道。
「太後娘娘的心意,小的可就不知道了;只是在大將軍出了宮門后,何太后立即就把張常侍他們痛罵了一番,接著就派小的前來召大將軍入宮。」
何進皺了皺眉,沉吟許久,忽然驚喜道:「難道說太后她又改變主意了,準備答應某誅殺十常侍了?也罷,某這就入宮便是。」
一旁,段增連忙勸阻道:「大將軍,屬下以為,太後娘娘突然相召,只怕其中會有陰謀。如今洛陽局勢變幻,張讓等人與大將軍早已勢同水火;屬下以為,您此時不宜入宮,以免張讓等人設下埋伏,要對大將軍不利!」
雖說段增也希望看到東漢朝廷徹底大亂,不過大將軍何進對他還是很不錯的,一直都將他視為心腹之人,若非何進的鼎力支持,段增也難有如今的成就。
所以到了此時,段增也希望能救得何進一命,至於後果會如何,他也顧不得了。
一旁曹操也勸道:「大將軍,眼下局勢風雲變幻,正是到了關鍵之時;大將軍必須慎之又慎,不能輕易冒險。屬下以為,叔益所言甚是有理,此時不應再進宮。」
何進不以為然的道:「叔益與孟德都有些多慮了,太後娘娘乃是某的妹妹,她豈會害我?而且,某剛剛從宮中出來,也不見有什麼埋伏;如今再回宮中,想來也不會出事。」
段增沉聲道:「若真的是太後娘娘的旨意,那自然不必擔心娘娘會害大將軍;不過,之前太後娘娘剛剛與大將軍見過面,如今又突然相召,此間必有蹊蹺,會不會是張讓等人假傳旨意,想要加害大將軍?」
何進失笑道:「叔益,你太小心了;如今洛陽城中的兵權都掌控在某的手中,太後娘娘更是某的妹妹,就算借張讓他們十個膽子,諒他們也不敢加害於某。」
段增急聲道:「大將軍,如今張讓等人已經沒了活路,難保他們不會狗急跳牆啊!」
曹操、袁紹也都開口勸阻。
可惜,何進卻是鐵了心的要入宮。
他的神色間露出不滿之色,瞪了三人一眼,大聲道:「好了,不必多言,你們三人也都是手掌兵權的大將,卻是如此膽怯;若是傳出去,少不得會引人笑話。」
他如今正是志得意滿之時,手握天下兵權,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他決定了的事情,段增等人哪裡能勸說得動。
段增與袁紹、曹操對視一眼,心知何進的決心難以改變。
他心中苦笑一聲,轉而道:「既然大將軍堅持要入宮,那某也不多言。不如過大將軍必須多帶些侍衛入宮,以保安全。」
何進大笑著擺擺手道:「罷了,就依你所言吧!」心中卻是沒有當回事。
一行人立即轉道返回宮城,等到了宮門前,把守宮門的侍衛立即上來阻攔,不許段增等人帶兵入宮。
外兵不得進入宮中,這一點也是大漢朝廷立國數百年的規矩,段增他們帶著三千士卒,侍衛們自然不敢讓他們入宮。
段增等人都很自覺的停了下來,而何進則在段增等人的堅持下,帶著三十個全副武裝的侍衛進入宮中。
這些侍衛基本都是些身手了得的高手,有他們保護著,只要何進不是自己作死,主動與這些侍衛分開,那麼他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段增所能做的也就這些了,若是何進還是被殺了,那也只能說是天意如此。
等何進入宮后,段增擔憂的對袁紹、曹操道:「本初兄,孟德兄,此次大將軍入宮,某總是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只是希望大將軍千外別出什麼事就好。」
袁紹也擔憂道:「某也一樣,只可惜大將軍卻不聽勸告。好在,有那三十個侍衛貼身保護,大將軍應該是安全的。」
他雖然野心勃勃,暗中鼓動何進對所有宦官動手,同時又建議何進召外兵入洛陽,想要將洛陽局勢攪亂,好讓他趁亂得利。
不過他也不希望何進現在就出事,畢竟他現在還未做好準備,若是此時何進出事,他也難以得好。
而一旁曹操卻一直沒有開口,只是肅然立在馬上。
……
嘉德殿外。
何進在侍衛們的保護下,跟著那小黃門一路來到這裡。
剛剛走到殿門外,就有小黃門走過來,攔住何進身後侍衛道:「大將軍,太後娘娘就在殿內,這些侍衛就不要帶進去了,以免衝撞了太後娘娘。」
何進不疑有他,當下擺了擺手,讓侍衛們都留在這裡,而他則立即跟著小黃門進入殿內。
不過,等他一進殿中,殿堂的大門卻立即被小黃門關上了。
這皇宮之中的院牆都修建得極高,即便是身手不凡的侍衛們,在徒手的情況下也難以翻越;如此一來,何進也就與他的侍衛們被分隔開了。
可惜,這一切何進都沒有發現,此時他在小黃門的引導下向前行走著,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
很快,他進入殿內,立即就見到坐在殿堂上的不是別人,卻是十常侍之首的張讓,而其他中常侍也都立在一旁,頓時愣了一下。
「張常侍?怎麼是你們?太後娘娘呢?」
張讓冷冷道:「大將軍,如今天下大亂,也不單是我們宦官的罪過。而且先帝曾經想要廢黜太後娘娘,是我等苦苦哀求,這才讓先帝改變主意。如今你卻想將我等兄弟都滅族,你這麼做難道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何進的臉色頓時變了,他意識到今天的局勢有些不妙。
要知道,以前張讓等人雖然暗地裡恨不得置他於死地,但在明面上對他卻是恭恭敬敬的,哪會像現在這樣毫不客氣的公然責問他。
再加上之前段增、曹操等人又不斷提醒過他,更是讓他感到心慌。
然而,不等他答話,趙忠便冷笑道:「和他廢話什麼?立即殺了他!」
尚方監渠穆立即拔出配劍,朝何進走過去,其他宦官也都紛紛動手。
何進雖然是朝廷大將軍,手掌天下兵權,但他本人的身手卻是一般,而且這麼多年養尊處優,哪裡是拼了命的宦官們的對手。
沒過多時,何進就被渠穆一劍刺死。
與此同時,在殿門外等候的三十個侍衛也都遭到宦官們的圍攻。
若是在平時,他們這些侍衛們只需保護著何進突圍就行,但現在何進已經被殺,他們失去了主心骨,頓時亂了心神,居然擋不住宦官們的圍攻,最終全部被宦官們斬殺。
張讓、趙忠等人立即草擬詔書,任命前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前司空許相為河南尹,並且派人將詔書送往尚書台。
這天在尚書台負責當值的尚書正是盧植,他看到詔書後,覺得可疑,立即問道:「如此重要的任命,卻不見大將軍出面。敢問如今大將軍何在?還請他立即出來共商此事。」
中黃門將何進的人頭扔給盧植道:「何進謀反,已被處死了!」
「什麼?」盧植大吃一驚,他完全難以相信,權傾天下的大將軍何進居然就這麼死了?
中黃門說何進謀反,所以才被斬殺,這種鬼話自然騙不到他。
不過,大將軍已死,這樣驚人的消息也讓他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很快,大將軍已死的消息就從宮中傳來,守在宮門外的眾將聽到消息后,頓時大驚失色。
何進的部曲統領吳匡聽到消息后,立即大呼道:「張讓等閹豎竟敢謀害大將軍,我等身為大將軍之親信,若是不能為大將軍報仇雪恨,又有何面目活在世間?兄弟們,隨我打進宮中,將張讓等閹豎全部斬殺,為大將軍報仇!」
他麾下將士紛紛大呼道:「為大將軍報仇!」
段增、袁紹、曹操三人見了,也都深感震驚,有些不知所措。
而就在這時,虎賁中郎將袁術又率領一千士卒趕到,他得知何進被殺的消息后,立即大怒,與吳匡聯手發兵攻打皇宮。
此時宮門已經關閉,宦官們都手持武器,防住宮門。
袁術、吳匡二人麾下士卒立即衝撞宮門,不過皇宮的宮城乃是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自然修建得極為堅固,想要攻破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此時天色已到黃昏,袁術於是縱火焚燒南宮的青瑣門,想以此來威脅宮中交出張讓等人。
張讓等人立即到後宮稟告何太后,說:「大將軍何進的部下謀反,縱火燒宮,並進攻尚書門,還請太後娘娘帶著陛下和陳留王,隨我等一同前往北宮避難。」
何太后得知何進被殺的消息后,自然大為悲痛,對張讓等人憤恨不已;但現在張讓等人已經徹底翻臉了,她也只能受其脅迫,帶著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以及宮內的其他官員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
盧植這時也從慌亂中清醒過來,他手持長戈站在閣道的窗下,仰頭大聲呵斥張讓等人。
雖說盧植如今年歲大了,看上去不過是個糟老頭子,但他身上那股氣勢卻依舊讓人心驚。
受其氣勢所迫,張讓等人只好放開何太后,帶著少帝和陳留王二人匆匆離去。
宮外。
袁紹在大變發生后,一開始也很慌亂,但隨即就反應過來,知道眼下局勢已經到了最關鍵之時。
當下他顧不得其他,立即返回府中,與他叔父袁隗商議后,假傳聖旨,將樊陵、許相二人召來,並立即將他們處斬。
接著,袁紹又與車騎將軍何苗等率兵駐紮在朱譽門下,捉住趙忠等人處斬。
而到了此時,整個洛陽的局勢一片大亂,所有的矛盾都在此時爆發。
吳匡等人原本就與何苗有仇怨,又怨恨何苗不與何進同心,並且懷疑他與宦官有勾結,於是對麾下將士說:「殺死大將軍的人就是車騎將軍何苗,將士們可願為大將軍報仇?
吳匡所統領的軍隊乃是何進的部曲,這些人都是何進真正的死忠,就如同顧景他們與段增的關係一樣。
所以聽了吳匡的話后,他麾下士卒立即大喊道:「願為大將軍報仇!」
於是吳匡率兵與董卓的弟弟奉車都尉董旻一起攻殺何苗,並把其屍體扔在宮苑裡。
接著,袁紹又下令關閉北宮宮門,派兵捉拿宦官。
宮中宦官不論老少,一律被殺死。
這一夜乃是流血之夜,宮裡面的宦官被殺者多達二千餘人,甚至還有不少在宮中任職的外官,因為未長鬍須而被誤殺。
到了此時,袁紹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乘勢率軍掃蕩宮禁,向宮內發起衝擊。
宮內的宦官們低擋不住,被困宮中,無計可施,只好帶著少帝、陳留王劉協等數十人步行出門,向洛陽北面而去。
到深夜時,一行人到達小平津,皇帝所用的六顆御璽都沒有隨身帶上,其他公卿也都走散了,沒有跟隨而來。
只有尚書盧植和河南中部掾閔貢二人連夜追擊到了黃河岸邊。
閔貢厲聲斥責張讓等人,又手執利劍,當場斬殺幾個宦官,逼迫張讓等人放開少帝。
張讓等人自知無法倖免,絕望之下,與少帝拜別後,自投黃河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