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西園八校尉
以吳國的國力,加上吳國向來有發行國債的傳統,按理說應該不至於沒錢才對,然而現實卻是,吳國現在的確是沒錢了。
當初為了北伐,吳國前後積蓄了六年時間才最終發動;雖說戰事進展的非常順利,但近二十萬大軍征戰起來,前後持續一年多時間,消耗的糧草輜重還是非常驚人的。
在戰後對有功將士的獎賞和對陣亡受傷將士的撫恤同樣數額巨大,楊渥本來就是個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在賞賜將士和撫恤傷亡時自然毫不吝嗇,這固然為吳軍保持高昂士氣,並最終消滅梁國,擊敗晉軍奠定基礎,但消耗的錢糧也極為驚人。
此外,在消滅梁國之後,雖說奪取了大片領地,獲得了眾多人口,但因為楊渥下達詔令,免除新得之地百姓兩年的稅收,所以吳國的地盤是擴大了,但稅收卻沒有增加。
相反,從梁國奪取的地盤飽經戰亂,早就殘破不堪,要進行重建還需要大批錢糧。
此外,擴大軍隊規模,遷都洛陽,遷移百姓,招撫流亡,以及最近楊渥登基稱帝的舉動等等,這些都給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所以如今的吳國看似強盛,但在財政方面真的已經到了極點,不僅以前的積蓄消耗一空,而且還欠了不少的債務,若是再不休養一番,真有可能會出亂子。
當然,除了財政方面的考慮外,也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比如,吳國去年年底一戰雖然大獲全勝,但誰都知道晉軍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若不是關鍵時候吳軍頂住晉軍的猛攻了,只怕最終到底誰勝誰負還有的說。
如今吳國剛剛建立,若是貿然與唐開戰卻未能取勝,甚至大敗而歸,到時候反而會影響到新帝威望。
所以還不如暫時保持原狀,一面休養生息,將新得地盤徹底消化,一面耐心的等待時機。
畢竟論起治理天下來,楊渥顯然要比李存勖強得多,吳國官員的能力也要強於唐國官員,所以時間是站在吳國這一邊的,沒必要太急切。
……
時間流逝,轉眼兩年多時間就已過去,此時已經是武義十八年的二月。
經過這兩年的休整,此時吳國的國力已經得到大幅提升,之前因為北伐而欠下的國債此時已經基本還清了,甚至府庫中還有了一些積蓄。
之所以能這麼快恢復過來,第一個原因就在於江南各州這兩年連續豐收。
自從楊行密起兵平定江淮以來,到現在已經有三十餘年時間;若是從楊渥率軍消滅越王錢鏐算起,到現在也有二十年,這幾乎相當於一代人的時間。
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如今的江南已經有了後世江南的繁盛氣象,金陵、江都、蘇州、杭州、越州等地,現在都是人口數十萬的大城,其繁華之處,比起剛剛開始從戰亂中恢復的中原地區要強得多。
不僅是人口繁盛,江南的農業也極為發達。
一來江南土地原本就肥沃,且吳國又重視水利,每年都投入錢糧興建一些工程,使得農業得到極大發展;二來如今占城稻早就在江淮得以普及,這種一年兩收的作物,比以前的水稻收成要多了太多。
恰好這兩年江南又接連豐收,朝廷的稅收自然也大獲其利。
不僅是江南,其他湖南、江西、福建、嶺南等地,經過這麼多年的開發也有了極大的進步,其經濟水平雖然還不能與後世明清時期相比,但也遠超唐朝時期,足以與北宋時期比肩。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中原地區的恢復。
中原地帶原本就是最為繁華的地區,且當初朱溫極為重視農業,使得中原地區人口、經濟有了較大發展;雖然後來因為受到戰亂的影響,中原各地都有些衰敗,但畢竟根基深厚,經過兩年多時間休養就恢復過來了。
這些地區在剛剛被吳國奪取時,楊渥曾下令免除兩年稅負,此時兩年時間早就過去,稅收自然恢復正常。
這麼大一片地盤恢復徵稅,使得吳國的財政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兩年多時間下來,因為北伐造成的財政困難早就不復存在了。
如今府庫中的積蓄,在不借新債的前提下,雖然還不夠支撐長時間的大規模戰爭,但若是打一場兵力不超過十萬,時間不超過半年的戰爭,光憑這些積蓄就已經足夠了。
所以最近楊渥就在計劃著發動一場大戰,而這場大戰的目標,正是沉寂多年的蜀國。
這一戰,楊渥的目的並不是擊敗蜀國,奪取一些土地,而是打算一舉將蜀國滅掉。
此時,駱知祥、嚴可求、郭崇韜、周本、柴再用等重要文臣武將,還有太子楊炅等人都匯聚武英殿中,靜靜聽著剛剛出使蜀國回來的禮部右侍郎張延翰彙報。
「臣去年十一月底入蜀,蜀主王衍在上清宮接見了臣,成都的百姓無論貴賤,皆成群結隊,夾道歡迎……」
「臣與王衍會面,直言陛下威德,有混一天下之志。並勸說王衍去帝號,向我吳國上表稱臣。蜀山南節度使王宗儔認為臣的語言冒犯了蜀主,所以請求將臣斬首;但王衍沒有聽從。」
「之後蜀宣徽北使宋光葆上書,請求蜀主揀選良將,積蓄錢糧,整軍備戰;蜀主以其為梓州觀察使,又命右定遠軍指揮使王宗鍔為招討使,率軍駐守洋州……」
張延翰緩緩的講述著這一次出使蜀國的情形,其他人則仔細聽著,時不時提一兩個問題。
等到他最後講述完了后,楊渥開口問道:「朕聽聞蜀中繁盛,向來有『一揚二益』的說法。張侍郎這次親自去過蜀中,不知蜀中的情形究竟如何。」
張延翰答道:「回陛下,據臣一路所見,蜀中果然物產豐富,人口繁盛,不比江南之地差多少。」
楊渥沉聲道:「那你覺得蜀主王衍此人如何?朕若要起兵討伐蜀國,不知卿以為可行否?」
張延翰想了想,回答道:「王衍此人驕奢淫逸,荒於政事,又排斥故老,親近小人。其所用之臣像王宗弼、宋光嗣等人,都是些阿諛奉承、貪瀆無厭之輩,且蜀國自王衍繼位以來,刑賞紊亂,賢愚易位,君臣上下只知享樂,不知兵事。」
「若是陛下發兵伐蜀,以臣之見,只要大軍抵達,蜀國必然土崩瓦解!」
楊渥等人聽了頓時露出喜色。
周本當即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蜀國安逸多年,戰備鬆弛,如今正是發兵討伐之機。臣建議從鳳翔、歸州兩路發兵,定能一舉將蜀國剿滅。」
郭崇韜、嚴可求等人也都紛紛道:「臣等附議,兩路出兵,動用兵力最多只需要八萬左右,費時半年,想來就足以將蜀國拿下。」
而駱知祥則點了點頭道:「若是動用的兵力只有八萬人,時間不超過半年的話,那麼在財政方面不會有任何問題。」
此時陳彥謙早就因為擔任首輔大學士的時間過長,遠超過楊渥當初定下的首輔大學士在任不得超過十年的規則,再加上辛苦操持多年,如今年老多病,所以在去年就告老致仕了。
很多人都在想著到底會由誰來接替陳彥謙,不過眾人卻沒想到,最終卻是戶部尚書駱知祥成功上位,成為新的首輔大學士。
見眾人都認為此時伐蜀可行,楊渥心中也認為可行,但他還是詢問起:「不知晉國那邊的局勢如何,最近有沒有新的情況?」
他這一問卻是針對長劍都副指揮使程宗,程宗的叔祖程勛,昔日作為楊渥的侍衛統領,深受其信任,然而去年年底,程勛突然在洛陽病故,讓楊渥深感悲痛。
而程宗也自幼在吳國宮中長大,毫無疑問是楊渥的親信之人,不過他為人沉穩寡言,雖然忠心上沒問題,但要領兵作戰卻是不成,所以楊渥將其調入長劍都,這也算是對其的重用。
此時,面對楊渥的詢問,程宗答道:「回稟陛下,最近一段時間聽說契丹人又要入寇幽州,晉王以安義軍節度使石敬瑭為盧龍節度使,負責抵禦契丹人。其他方面倒是沒有什麼大的消息。」
「石敬瑭成了盧龍節度使?」楊渥有些驚訝。
這兩年時間,除了吳國這邊有較大變化外,唐國那邊同樣變化較大。
首先一點就是稱帝之後的李存勖,不知道是因為爭取天下的希望已經破滅的緣故,還是其他原因,總之變得有些安逸起來。
這兩年契丹人經常入寇,若是往常,只怕李存勖早就親自領兵前去與契丹人交戰了,但現在,他卻更加傾向於坐鎮鄴城,命麾下將領統兵征戰。
此外,去年年初,李存勖以河中節度使朱友謙降吳之故,命石敬瑭統兵三萬前往討伐;吳國一方則令柴再用領兵兩萬前去救援。
不過在吳國援軍抵達之前,石敬瑭便提前撤兵了。
之後,吳軍又主動進攻潞州,石敬瑭派遣使者向李存勖求援,但最終李存勖也沒有親自領兵救援,而只是命趙在禮統兵將吳軍擊退。
不管是與吳軍交戰,還是與契丹人交戰,李存勖都不再像過去那樣親自領兵。
除此之外,唐國的另一個變化就是年輕將領的崛起。
去年四月,老將李存審在幽州病逝,再加上之前就被吳軍斬殺的李嗣源,這意味著當年追隨李克用的那些名將們,此時徹底謝幕;而石敬瑭、朱守殷、趙在禮、符習等年輕將領則開始活躍起來。
對李存勖來說,沒有了李存審鎮守幽州后,再加上契丹人的入寇越來越嚴重,幾乎每個月都有此類消息,所以加強幽州的守備就顯得勢在必行。
不過楊渥也沒想到的是,最終李存勖居然會選擇讓石敬瑭來鎮守幽州。
想到歷史上正是因為石敬瑭勾結契丹人,割讓幽雲十六州,才導致了後世的一系列問題出現,如今石敬瑭又做了盧龍節度使,楊渥心中不由得有些擔憂。
以李存勖的性格,他是不可能與契丹人勾結的,但石敬瑭嘛,那就很難說了。
當然,如今的契丹畢竟不是後來那個強盛的契丹,吳國也並非北宋,即便石敬瑭勾結契丹人,吳國也未必就拿他沒辦法。
詢問了一番唐國的情形后,楊渥接著又問起鳳翔那邊的情形。
程宗道:「鳳翔那邊並無大事發生,李從儼對陛下的詔令都很服從。」
楊渥聽了頓時點了點頭。
臣服吳國后被封為秦王的李茂貞在去年就已經病逝了,楊渥按照之前的承諾,冊封其長子李從儼為新的鳳翔節度使,並加封秦國公之位。
這一年時間裡,楊渥並沒有對鳳翔的地盤搞什麼小動作,只要李從儼能夠一直安安分分,他暫時也不想生出事端來。
將各方各面的情形都詢問了一遍后,楊渥終於下定決心,準備起兵伐蜀。
不過在統軍人選之上,楊渥卻尚未做出決定。
蜀國承平多年,君臣安於享樂,早已經忘了兵戈,想要將其討平應該不難,不過蜀中偏遠,且有山川之險,實在是個割據自立的好地方。
歷史上鍾會、鄧艾領軍滅蜀之後,鍾會卻生出割據自立的想法;而後唐消滅前蜀以後,前去上任的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卻最終割據自立,成功建立起后蜀政權,這些都是歷史教訓。
若是此次統兵平蜀的大將成功將蜀國消滅,卻又生出異心來,這才是個大問題,楊渥也不得不防備一二。
當然,如今吳國朝堂對軍隊的掌控力度比起歷史上的後唐來還是要強得多的,而且只要吳國不發生大的動亂,領兵大將想來也不會輕易生出割據自立的想法。
不過若是能有宗室之人親自領兵,自然更加放心。
想到宗室之人,楊渥的目光看向了站在一旁的太子楊炅,心中不由得一動。
「太子如今也年滿二十了,且他向來喜好文事,在軍中的根基卻不夠紮實,讓他領兵的話,正好可以讓他在軍中建立威望,又能讓他得到充足的鍛煉;這一次統兵伐蜀,還有什麼人選比他更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