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兵圍平襄
「大軍後路?」傅燮遲疑了一下。
他當然願意擔負這個責任,但問題是,他的官職僅僅是漢陽太守,在他的上頭還有涼州刺史耿鄙,而這個耿鄙卻更信任治中程球。
若是耿鄙真的決定要做什麼事情,傅燮可難以制止。
將自己的擔憂對段增說了后,傅燮沉聲道:「叔益,你若是想要保住後路,就一定要留下部分兵力駐守冀縣,如此才能確保後路安穩。」
段增點了點頭道:「某正有此意,只是希望先生到時候多多支持一下我留下來的部將。」
「這一點叔益倒是可以放心。」傅燮點了點頭。
與傅燮告辭離開后,段增對身旁的一個年輕將領道:「段鉉,這一次大軍出征,你就留下來守住冀縣。除了南容先生的命令,否則不管是什麼情況,也不管誰下的命令,你都不要理會,你可記住了?」
這年輕將領正是段增的侄兒段鉉,他也隨段增來到軍中,被授予軍侯之職,如今統領一千步軍,職位雖不大,但手中的權利卻不小。
這一次大軍出征,段增有意讓他留下來,保證冀縣的安全。
「三叔,侄兒記住了。只是,侄兒更想上戰場拼殺,而不是留守後方。」
「哼!不要好高騖遠,戰場不是兒戲。你麾下的士卒都是新募的,連訓練都沒有做好,就想上戰場?你還是先好好訓練士卒吧!等什麼時候我覺得訓練好了,就什麼時候上戰場!」段增沉聲道。
「是。」段鉉不敢再爭,只好老老實實的應下。
接下來兩三天里,段增都在忙著巡視各部軍營,以充分了解麾下軍隊的戰力。
不得不說,這一次朝廷調撥給他的軍隊的確都是最精銳的士卒,像馮芳、趙融二人統領的軍隊,都是以前朝廷的精銳北軍,不僅訓練有素,而且裝備精良,比段增麾下軍隊的裝備還要好許多。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將領對段增這個主將還有不服氣之處,他們並沒有採取直接對抗的的手段,但在暗中卻少不得會有消極配合,對此段增在沒有足夠理由的情況下,暫時也只能冷眼看著。
好在,龐德倒是給了他一個驚喜,各部騎兵都調撥到他麾下后,也不知他用了什麼手段,居然已經將各部都完全整合了,至少在表面來看是如此。
又過了幾天後,各部將領再次匯聚中軍營帳。
這一次,段增將要宣布他具體軍事部署。
按照他與荀攸、賈詡、閻忠等人共同商議后做出的決定,此次大軍將會留下八千人負責保障糧道暢通。
其中段鉉統領一千步兵駐守冀縣,配合冀縣原本的駐軍,以保障這個根本之地不會有失;又從馮芳、趙融等部抽調出四千人,分別駐守望垣、上圭、顯親、略陽四縣,如此便可保證後路基本無憂。
此外,段增又命楊洪統領一千騎兵,兩千步兵,專門負責運輸糧草輜重。
可以說為了保證糧道通暢,段增是下足了本錢的。
而在具體用兵方面,這一次段增的主要目標是進攻平襄。
自從上次五路大軍敗退後,平襄縣重新落入叛軍手中,至今未能收復;這裡也是叛軍勢力與朝廷掌控區域的交界處,叛軍在城中留了三千餘兵力負責防守。
段增認為,若是漢軍圍攻平襄城,將三千守軍都圍困在城中的話,韓遂等人應該不會坐視不理,畢竟城中三千軍隊不是小數目,韓遂等人肯定不會輕易放棄。
更重要的是,此次作戰與上一次完全不同,上一次漢軍是在取得大勝后,五路出兵,聲勢浩大,所以叛軍採取誘敵深入的計策,將漢軍引誘到涼州腹地后,再伺機發動反擊,取得勝利。
而這一次的局面卻剛好相反,韓遂等人剛剛取得大勝,士氣正旺盛,漢軍方面卻只出動三萬人,兵力還不如叛軍;所以叛軍沒有理由還像上次那樣不斷後撤。
而只要將叛軍吸引到平襄來,那麼段增的第一步目的就達成了。
「此次作戰,首先第一步就是圍困平襄城。注意,是圍困,而不是將城池攻下來。我們的目的是將叛軍主力吸引到平襄這邊來交戰,若是我軍一舉將城池拿下,那麼敵軍很可能會退守勇士城,甚至是像上次那樣,直接退守榆中。那樣的話,我軍就不得不深入敵軍掌控的地盤……」
段增耐心的向眾將解釋著自己的打算,最後沉聲問道:「諸位將軍,對於本將的計劃可有什麼疑問?」
「段中郎,末將有疑問。我軍若是對平襄城圍而不攻,時間一長必然軍力疲憊,一旦遭到叛軍突襲,豈不危險?」劉靖站出來問道。
「你說的有道理,所以在圍城期間,各部軍隊都必須嚴加防範,不能給敵軍任何偷襲的機會。本將已經請漢陽傅太守出面,為大軍準備了一萬把鐵鍬。等大軍到達平襄城后,就要開始深溝壁壘,不給敵軍任何偷襲機會。」
「一萬把鐵鍬?」眾將聞言心中一驚。
尤其是顧景等最早跟隨段增的將領,此時更是苦笑一聲,心中想著:「看來大人又要開始挖溝了。」
當初段增剛出仕領兵時,面臨的局勢就是以三千軍隊對抗上萬叛軍,那一次段增採取的辦法就是深溝壁壘,以堅固的營壘來抵消敵軍的兵力優勢。
看來,這一次段增又要故技重施了。
事實上,段增經過這一年多的戰事歷練后,對於行軍打仗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他發現歷史上那些擅長用兵之人,很多都對野外防守工事非常重視。
比如最早時期的白起,他之所以經常打出圍殲戰,不僅在於他用兵靈活,更在於他非常善於構築野戰工事,用野戰工事來分割包圍敵軍。
而段增的父親段熲,當初只以一萬大軍就能縱橫涼州,同樣與他擅長利用野戰工事離不開。
而後世有位書生領兵的典範人物,更是將這一戰術發揮到極點,並且還將其總結為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段增如今也打算效仿一二,用這一戰術來對付叛軍。
這時,馮芳質疑道:「我軍兵力一共也就三萬人,段中郎卻分出八千人專門負責保障糧道,只留下兩萬二人人來對付敵軍。難道段中郎認為光憑這點兵力就能對付叛軍十餘萬大軍嗎?」
趙融等人也都紛紛附和道:「大人,敵我兵力對比相差太大了,不能再分兵啊!」
段增沉聲道:「諸位無須擔心,第一,大家要明白,叛軍的兵力雖然號稱有十餘萬,但以某觀之,最多不過五六萬人而已。」
「第二,叛軍兵力雖多,但士卒良莠不齊,其中固然有不少精銳之士,但同樣有不少老弱;反觀我軍,兵力雖少,但基本都是精銳士卒,真要打起來,並不會比叛軍遜色。」
「第三,此次作戰與上一次不同,上一次我軍倉促行動,以至於被敵軍斷了糧道;而這一次我軍先保證糧道通暢,又將敵軍主力引誘到平襄城來作戰。只要我軍找到敵軍破綻,定能一舉破敵。」
馮芳等人聽了依舊有些不滿意,不過段增畢竟是主將,他們即便不滿,也沒辦法。
這時,有個中年將領站出來道:「敢問段中郎,剛才所說,都是針對韓遂、邊章等人統領的叛軍主力,卻沒有說那些羌人部族。若是羌人部族來襲,我軍又該如何抵擋?」
段增笑道:「諸位難道還沒看出來嗎?如今叛軍的主力,早已經不是羌人了,而是涼州各地的漢人、胡人等。那些羌人部族與韓遂等人並非一條心。我軍若是進攻平襄城,在局勢分明之前,那些羌人大部族定然不會來援。」
接下來,眾將又提了不少問題,段增都耐心的給他們解釋,不過關於離間計的部分,段增卻一直保留著,沒有向眾人明言,畢竟這才是他破敵的關鍵手段,自然要儘可能保密。
最後,段增下令,以龐德率領八千騎兵作為先導,必須以最快速度將平襄城圍困起來,尤其是要保證將三千守軍圍困在城中,以吸引叛軍主力來援。
否則若是讓三千守軍突圍了,平襄城成了一座空城,那麼段增的謀划可就要落空了。
而龐德也沒有辜負段增的信任,率領騎兵在一天之內就抵達平襄城外。
因為漢軍來得太突然,當時城中守軍一片大亂,甚至北面的城門都來不及關閉,漢軍就到了。
若是趁著這個機會攻城的話,說不定龐德直接就能把城池攻下來,但龐德卻忍住了,任由守軍關閉城門,登城防守,只是將各條道路都封鎖起來,防止守軍突圍。
兩天後,段增率領大軍主力從冀縣抵達平襄城,徹底將城池圍困起來。
而他們抵達城外后的第一件事,卻不是修建攻城器械,而是瘋狂的修築營地,挖掘壕溝,加強防守。
……
金城。
漢軍圍困平襄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這裡。
收到消息后,韓遂連忙派人去把北宮伯玉、李文侯、邊章三人請來商議。
「諸位,看來朝廷亡我之心不死啊,上一次五路大軍來襲,被我軍擊敗后,這才過了半年時間,朝廷便再次派遣大軍前來。咱們必須聯手起來,給漢軍一個教訓,讓他們徹底明白咱們不好惹。諸位以為如何?」
「文約,某記得,駐守平襄城的應該是你麾下部將楊秋吧?依我看,那平襄城畢竟太靠近漢軍的地盤,不如直接讓楊秋退回金城得了。若是漢軍敢繼續追擊,咱們便并力攻之,定能像上次那樣取得全勝。」李文侯沉聲道。
韓遂皺了皺眉,隨即苦笑道:「三位將軍,不是某不願讓楊秋退下來,而是現在漢軍已經將平襄城團團圍困,我軍根本就退不下來啊!」
北宮伯玉冷哼一聲道:「文約,上次我等就提議過,讓你不要派兵留守平襄城,你卻非不聽。如今被漢軍圍困,只怕我等也幫不上什麼忙啊!」
「不錯,還請恕我等幫不上什麼忙。」李文侯、邊章二人相視一眼,也都點頭附和。
如今他們三人的實力加起來也就與韓遂相當,尤其是韓遂還得到金城許多大族的支持,勢力更是在進一步提升,讓他們感受到了嚴重威脅。
這一次韓遂麾下的三千軍隊被漢軍圍困在平襄城,這對他們來說正好是一次機會,一次削弱韓遂的機會。
若是能借漢軍的手,將韓遂的實力削弱一部分,那麼他們也會更安全,自然不願出兵救援平襄。
見三人都是這樣的答覆,韓遂當然明白他們的打算,心中想著:「看來以前對他們壓製得太狠了,讓他們都對我心懷警惕。如今若是不多給些好處,只怕他們三人是不會答應出兵的。」
他沉吟了半晌,突然嚎啕大哭起來,哭聲慷慨悲切,引得在場眾將紛紛矚目。
邊章等人都有些摸不著頭腦,連忙問道:「文約何故哭泣?」
韓遂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悲聲道:「想當初,咱們四人聯手起兵,齊心協力,共抗朝廷,何等暢意?連朝廷的五路大軍都被我等擊敗了。如今朝廷捲土重來,重兵圍困平襄,而我等卻相互間充滿警惕,再不能齊心協力了。若是長此以往,我等只怕要被漢軍各個擊破啊,將來死無葬身之地啊!」
「某所悲者,既是為我等前途而悲,也是為我等情義而悲。昔日明明共同誓約,要共抗朝廷,為何咱們會發展到如今這一步呢?」
邊章等人聽了紛紛默然,是啊,為什麼會發展到這一步呢?當初起兵的時候,韓遂、邊章二人雖然是被迫加入叛軍的,但四人的交情卻很不錯,大伙兒齊心協力,共同為他們的「反漢」大業而奮鬥。
如今才兩年時間,彼此交情卻已不再,只剩下各種猜疑和警惕。
如今漢軍捲土重來,若是他們真的坐視不理,任由漢軍攻陷平襄,這固然能削弱韓遂的勢力,卻也會讓他們之間的交情徹底破裂,這樣做真的是明智之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