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漢奸臣> 第一百八十四章聯姻

第一百八十四章聯姻

  當初美陽一戰,漢軍大勝,當時各個有功將領的功勞便沒有賞賜,這一次正好進行賞賜,以提升將士們的士氣。


  而既然要賞賜有功將士,首先第一個自然便是張溫,畢竟他是大軍統帥,即便這一次討伐涼州叛軍失利,但他成功阻止叛軍對三輔地區的侵擾,這也是一件功勞。


  所以經過商議后,最後劉宏決定讓張溫出任太尉,以取代現任太尉張延,而張延則因為年老,不久后就要去職。


  在張溫之後,下面的眾將中,功勞最大的一個,不是他人,正是段增。


  段增的功勞主要有三,第一個便是當初美陽一戰,他率先與董卓發起反擊,大敗叛軍,斬首破敵,功勞僅次於董卓;第二個功勞便是這一次成功剿滅河關、枹罕群盜;第三個功勞便是救出周慎大軍。


  有這三個功勞,再加上天子劉宏對段增也頗為喜愛,大將軍何進更是對其極為信任,所以將他列為首功。


  不過當何進提議將段增升遷為中郎將時,卻遭到了其他人的一致反對,理由便是段增的資歷太淺了,而且年齡也才二十歲出頭,不足以擔當重任,必須多歷練幾年方可。


  軍職不好升遷,但段增的功勞卻不能不賞,最後劉宏決定,封段增為樗鄉候,封邑一千戶。


  當初段增的父親段熲曾經獲得過新豐縣侯的爵位,在他過世之後,爵位則由長子段塘,也就是段增的大哥繼承。


  不過為了順利繼承爵位,段家還花了不少錢去買通關係,這才得以繼承,但也只是繼承到新豐鄉侯,封邑也縮減到三千戶。


  而如今,段增憑藉自己的軍功,也算獲得了鄉侯的爵位,雖然比不上他父親的爵位,但這才是個開始而已。


  定下對段增的賞賜后,接下來便是董卓。


  董卓上一次美陽之戰與段增共同出兵反擊,取得大勝,這一次出征涼州,雖然未能取勝,但最終全軍而退,相比於其他幾路兵敗的而已,他這勉強也能算是功勞了,所以在眾將之中名列段增之後。


  不過對於董卓這個西涼將領,朝中這些大臣們一方面對其才能表示讚賞,另一方面又擔心其桀驁不馴,難以駕馭,所以在賞賜方面同樣慎之又慎,最後也只是決定封其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接下來,對孫堅、劉靖、鮑鴻等人也各有賞賜,不過他們的功勞畢竟沒有段增、董卓這麼多,所以未能封爵,只是賞賜了一些財物而已。


  做出對眾將的封賞后,劉宏嘆息道:「諸位愛卿,此次兵敗,涼州叛軍必然再次崛起,若是任由他們佔據涼州,將來勢必會威脅到朝廷,不知諸位可有良策?」


  何進等人相顧對視一眼,紛紛搖頭道:「陛下,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府庫空虛,若是沒有足夠錢糧的話,恐怕難以派遣大軍。」


  到了此時,劉宏依舊不願接受兵敗的事實,還想著再次起兵討伐韓遂等人,可惜他雖然有大決心,但朝廷府庫卻實在太空虛了,根本無力再派出如此大規模的軍隊去涼州進行征討。


  劉宏嘆息道:「昔日涼州動亂十餘年,幸而有段熲統兵平之。如今涼州再次動亂,朝廷竟然沒有良將能夠平定叛軍嗎?」


  以前天下太平的時候,劉宏還不覺得,即便是段熲有過平定羌亂的大功勞,他也沒怎麼放心上;如今涼州大亂,劉宏這才意識到名將的重要性。


  聽了他的這番感嘆后,下方眾人臉上都有羞愧之意,尤其是皇甫嵩、朱儁二人更是面色一疆,他們都是當今朝中的名將,但對於西涼的叛軍,他們目前還真沒有什麼好辦法。


  只要缺糧這個問題不能解決,那麼深入涼州作戰就很容易被敵軍所趁。


  此外,皇甫嵩、朱儁他們也明白,其實在平定了黃巾起義后,他們兩人的名望早已經如日中天了,便是天子都對他們起了忌憚之意,再加上張讓、趙忠等人不斷進讒言,所以他們即便主動站出來請戰,劉宏也未必會同意。


  這時,何進忽然提議道:「陛下,此次討伐涼州叛軍,五路大軍里三路都敗了,一路無功而返,唯獨段增取得勝利。如此也足以說明此人能力非凡。再者此人還是昔日段熲之子,陛下何不派人去詢問段增,或許他能有什麼奇謀呢?」


  「荒謬!」何進話音剛落下,司徒許訓便出言反對道:「段增此人雖然有些才能,但連朝中諸位大臣都沒有辦法的事情,他又能有什麼好計策?陛下若是特意派人去詢問,傳出去豈不是引人笑話!」


  張延也道:「老臣附議,若是德高望重的賢人,陛下派人去詢問計策倒也罷了,但陛下若是派人去向段增問計,此事未免有失朝廷顏面。」


  皇甫嵩、朱儁等人也都站出來反對。


  這不僅關係到天子的顏面和朝廷的顏面,同樣也關係到他們這些大臣們的顏面。


  畢竟若是派人去詢問段增,而段增又真的給出了好計策的話,那豈不是顯得他們這些人無能?反過來,若是段增也沒什麼好計策,那同樣會讓他們丟面子。


  劉宏原本聽了何進之言后也有些意動,此時見眾臣都反對,頓時也有些猶豫起來。


  這時,議郎傅燮開口說道:「若是臣沒有記錯的話,當年鮮卑人年年入塞作亂,正是段增獻出一計,一舉行刺鮮卑首領檀石槐,從而使得鮮卑陷入分裂,至今難以對我朝造成威脅。如今的局勢,他未必就沒有好辦法。」


  「但朝廷的顏面又該如何顧及?」皇甫嵩沉聲問道。


  傅燮笑道:「陛下若是覺得派人去詢問他有失顏面,那不妨以其他理由召他入京便是,或者讓他的老師伯喈先生去詢問,如此便能保朝廷顏面不失。」


  劉宏這才點了點頭,沉聲道:「傳朕的旨意,召伯喈先生入宮!」


  皇甫嵩等人原本還想反對,不過見劉宏已經做出決定,當下也只好閉口不言。


  ……


  中平三年十二月底,各路漢軍回到右扶風,分別駐守在陳倉、雍縣等地進行休整,唯獨段增麾下的八千餘軍隊依舊駐守在冀縣。


  趁著這段時間,段增在閻忠的陪同下,登門拜訪了冀縣楊氏、尹氏、王氏、趙氏、夏氏、姜氏等家族,與這些家族的家族進行了密談。


  自從上一次閻忠與他達成默契后,他與這些漢陽大族可以說已經結成了同盟關係,只不過之前因為各種原因,段增一直都沒能主動來訪。


  所以這一次前來,漢陽郡各家族的家主們都非常熱情的招待了他,並且還各自送上了一些禮物。


  比如楊家就送來了三百匹戰馬,趙家送上了五百套鎧甲,尹家送上了一些弓弩等,這些都是段增急需之物。


  可惜,近兩年因為涼州大旱的緣故,這些家族也深受影響,不能在錢糧方面給段增支持,不過能得到一些軍械鎧甲以及戰馬,這已經讓段增喜出意外了。


  「這一次諸位先生的厚禮,在下可是感激不盡啊!」宴席上,段增滿是感激的對眾家主們說道。


  這時,楊家的家主楊厚笑著說道:「這有什麼,只要能讓涼州人不再受關東世家的歧視,區區一點薄禮不足在意。對了,聽說段校尉尚未婚娶?老夫正有一女,年方二八,若是段校尉有意的話……」


  段增心中一動,難道說他打算將女兒嫁給自己不成?不過他可是早就定下了親事的。


  他連忙笑道:「楊家主請見諒,在下雖然尚未成親,但早年間便已經定下了親事。」


  楊厚聽了頓時有些失望,他有個女兒,如今正好處在婚配的年齡,原本還想將段增招為女婿,不想段增卻已經定親了。


  楊家雖然在底蘊上比不上那些關東世家,但還是很要臉面的,自然做不出讓嫡系女兒去給別人做妾的事情來。


  所以楊厚當下只能裝作不在意的道:「哦,不知是哪家的姑娘有幸與段校尉定下親事?」


  段增笑道:「在下早年間蒙老師伯喈先生看重,將女兒許配於在下,只是暫時尚未正式成親而已。」


  「原來是伯喈先生家的閨女。」眾人都點了點頭。


  蔡邕的名聲如今可謂名滿天下,他們在座的這些人雖然對關東世家的人不滿,但對於蔡邕這等大儒,他們還是非常敬重的。


  這時,段增忽然笑著說道:「諸位家主,在下早已定下親事,所以無法接受諸位的好意;不過,在下的麾下卻有不少親信將領,如今尚未婚娶。若是諸位有意的話,何不對他們考察一二?」


  楊厚等人聞言頓時都動心了。


  段增麾下那些將領們,像顧景、典韋、王珪、高冉、吳壇等人,這些都是段增的親信,而且他們年紀都不大,如今都才二十歲出頭,並且都未婚娶。


  既然無法與段增結為姻親,但若是能將段增麾下親信將領們招為女婿,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能夠讓彼此的關係更加緊密。


  而且,若是段增將來真的能取得大成就的話,那麼段增的這些親信將領們,將來也必定會前途遠大,拜將封侯都不是不可能。


  至於說身份問題,顧景、典韋等人雖然出身低微,但一來他們年紀輕輕卻已經官居軍司馬等職位,註定了前途遠大,這足以掩蓋他們出身的不足。


  二來,這些漢陽大族久居涼州,深受羌人、胡人的影響,他們更重視能力,對出身並沒有那麼重視,對武夫同樣不在意,只要有足夠能力,他們便能接受。


  想到這裡,楊厚等人各自都有了決定。


  之後一段時間裡,顧景等人都紛紛接到邀請,前往各家族赴宴,甚至就連裴元紹這個當過黃巾賊匪的傢伙,也接到了不少邀請,畢竟他的年紀其實也不大,目前還不到三十歲。


  不過在眾多將領裡面,接到邀請最多的,卻是顧景和典韋二人。


  畢竟這兩人的官位最高,很明顯是段增最親信的人;而且他們的才能也是最出眾的,像典韋的武藝那是早就名揚整個軍中,而顧景在這次剿滅河關、枹罕群盜的過程中,單獨領兵立下功勞。


  所以這兩人獲得更多的邀請也就不出意料了。


  尤其是顧景,他的相貌英朗,而且身上有股文雅的氣質,自然讓他要比其他人更受歡迎。


  所以,段增率軍在冀縣停留了一個多月後,別的事情沒有辦成,倒是顧景等人都解決了終身大事,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


  一月,朝廷派來使臣,封段增樗鄉候,封邑一千戶,並且召他立即回洛陽。


  收到詔令后,段增並沒有急著啟程,而是與閻忠悄悄商議起來。


  「先生,按理說,本官如今正領兵駐守冀縣,身處要職,不能輕易離開,朝廷卻在此時召我回洛陽,先生覺得朝廷到底有何打算?」段增有些擔憂的詢問道。


  他所擔心的是,朝廷是不是對他另有安排,比如說突然調他去別處擔任官職等。


  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孫堅,他在回到右扶風后不久,就被朝廷徵召回洛陽擔任議郎。


  若是朝廷也徵召自己回洛陽任職,那除非他立即造反,否則他在軍中經營了這一年多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辛辛苦苦帶出來的兵,卻要交給別人,這種事情他真受不了。


  閻忠沉吟了片刻后,忽然笑道:「大人卻是多慮了,若是老夫所料不錯的話,大人此去洛陽,應該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先生此言何意?若是朝廷不是對我另有安排,那朝廷為何在此時召我入京?」段增驚訝問道。


  閻忠沉聲道:「若是朝廷真的打算對大人另有安排,那麼也必定會提前說明,比如孫議郎在回洛陽時,詔令裡面就明確提到拜他為議郎。此外,若是朝廷真的打算派人來代替大人領兵的話,那麼代替大人的人選也該早就確定了,不至於到現在都沒有半點消息。」


  「的確如此。」段增聽了這才鬆了口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