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轉機
讓王珪負責制約曹安,這是他的主要任務,不過王珪在錦衣衛中還必須要有具體的職責才行,而段增分配給王珪的具體職責就是管理財務。
對於任何一個機構而言,財務都是一項極為重要的事物,其重要程度絕不在人事任命之下。
既然段增已經將各執事的人選任命都交給曹安來負責了,那麼這財務管理的權利自然就要由王珪來負責。
當然,王珪本人是不怎麼通財務的,不過沒關係,段增當初為了開辦對王樓時,曾經培養過一些懂得財務管理的人才,尤其是段坤手下,這種人才更是有不少,只要抽調一些過來,就足以幫王珪做好此事了。
如此一來,錦衣衛的主要事物都將由曹安來負責,又有王珪來專門制約他,想來錦衣衛在短期內應該是不會出問題的。
至於長遠的話,如今錦衣衛畢竟還只是草創階段,段增只要保證基本框架不出問題就行,其他的可以等將來再慢慢調整規範。
……
對王珪交代了一些事情后,段增便將其打發下去。
之後的一些日子裡,曹安陸續帶了一些人過來,經過段增親自考驗后,最終選出六個執事的人選,其中五個都出自於段家僕從,這些人世代都是段家的家奴,其忠心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剩下的一個雖然不是段家出身,但有曹安為其做保,想來應該也沒問題。
挑選出人選后,接下來段增將其中三個都安排去了長安,讓他們提前在那裡進行布局。
剩下的三人則留在軍中,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在董卓軍中發展人脈,收買一些內應。
對於段增來說,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他想要奪取關中地區,最大的敵人顯然是董卓及其麾下的西涼軍隊,所以有必要趁著現在兩家兵馬駐守在一起時,就多派人對其進行滲透。
為此段增還專門給這三個執事安排了不低的軍職,以方便他們行事。
……
在段增草創錦衣衛,並且派人去長安和董卓軍中布局時,漢軍與韓遂之間的大戰也卻一直處在僵持之中。
正如段增當初所說的那樣,如果漢軍一直堅守不出的話,時日一長,韓遂等人見難以取得好處,自然會選擇退兵;但漢軍的主動進攻,卻讓韓遂看到了擊敗漢軍的可能,所以一直留在美陽與漢軍糾纏。
好在漢軍畢竟兵力眾多,尤其是在後續援軍不斷趕來后,更是在兵力上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再加上張溫雖然不擅長領兵,但他的參軍孫堅卻是個打仗的能手。
在孫堅的幫忙策劃下,漢軍雖然沒能一舉擊敗韓遂,但在兩軍的對峙之中卻也開始逐漸佔到上風,只是要想一舉擊敗叛軍卻還難以做到。
……
時間流逝,轉眼已經到了十一月,此時距離張溫接任漢軍統帥之位已經有三個多月時間,漢羌兩軍之間的對峙依舊在持續著,似乎與之前的局勢相比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不過對段增來說,漢羌兩軍對峙的時間拖得越久,他反而越感到緊張。
因為在他看來,隨著戰事的遷延日久,叛軍的士氣已經受到極大影響,而漢軍還在源源不斷的趕來;繼續對峙下去,敵軍的處境只會越來越艱難。
所以只要韓遂不傻,那麼要不了多久,他就會選擇退兵。
別看段增在之前幾個月的戰鬥中一直都在保存實力,似乎不想與叛軍發生激戰;但那絕不意味著段增真的就在「消極怠工」,事實上他僅僅只是在等待戰機而已,而這個關鍵的戰機便是叛軍退兵的時候。
這天晚上,夜色深沉,天空中沒有一片雲,一輪圓月掛在天邊,灑下一片清冷的光輝,整個大地都彷彿結了一層冰霜一般。
漢軍營地里,巡察的士卒們排成一隊隊整齊的隊列正在軍官的帶領下來回巡視著。
段增坐在中軍大帳里看了一會兒書後,覺得雙腿都有些發麻,連忙起身準備出去走走。
一直在外面守候的典韋見了連忙問道:「大人,您是要巡察軍營嗎?」
「嗯,隨我到各處去走走吧。」段增笑了笑道,典韋二話不說便跟了上來。
雖說典韋如今的已經官居軍司馬一職位,手下統領上千士卒,但他在段增面前卻一直將自己放在護衛的位置上,每當段增獨自一人時,他都會親自過來守衛著,段增勸過他好多次都沒用,也就由得他去了。
所以現在典韋在戰事就會帶領陷陣營衝鋒陷陣,而在平時則會擔任段增的宿衛任務。
此時,帶著典韋在軍營裡面巡察了一會兒后,段增忽然感嘆道:「君明,說起來咱們當初在陳留相遇,到現在轉眼間就過去八年多,這時間真是過得飛快啊!」
典韋聞言笑道:「是啊,轉眼就是八年多。屬下還記得,當初公子您還只是個半大少年呢,而我那時候也只是個任俠尚氣的鄉村少年。如今您卻已經成了手握上萬軍隊的大將,而我也成了您麾下的軍司馬。這變化之大,的確讓人難以想象。若是沒有遇到公子的話,說不定我現在還待在陳留郡當一個遊俠呢。」
段增笑道:「這可未必,以你的本事,當今天下少有人能及;即便是沒有遇到我,將來也足以功成名就,最多是時間的早晚不同罷了。」
感嘆了幾句后,典韋問道:「公子,咱們這次出兵,從三月份一直到現在,這都快八個月時間了,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取得勝利啊?」
「快了,應該快了。」段增低聲說道:「君明,這打仗是要有耐心的,這就如同山林里的猛獸在捕獵時一般。那些猛獸在見到獵物時,並不會直接衝上去,而是會先將自己的爪子和牙齒都收斂起來,耐心的等待時機;一旦獵物露出了破綻,那時才會發動致命一擊。」
典韋若有所思道:「公子,您的意思是說,咱們現在就在等待敵軍露出破綻?」
段增笑道:「不錯,當初皇甫嵩為統帥時,就是採取這種策略;可惜後來張溫接任后,他卻小覷了敵軍的實力,與敵軍反覆糾纏,卻又未能將敵軍打死,反而耽擱了時間,並且讓我軍折損了不少軍力。」
「好在,他雖然沒有擊敗叛軍,但也沒有給叛軍擊敗。糾纏了這麼久后,叛軍如今肯定也非常疲憊,若是我所料不錯的話,他們要不了多久就要開始退兵了,那時便是敵軍露出破綻的時候,也將是我軍全面反擊的時候。」
典韋聞言頓時眼神一亮,他對段增的話還是頗為信服的。
正當他想要說話時,天邊突然有雷鳴一般的聲音傳來,引得段增二人連忙抬頭向天空望去,只見茫茫夜色中突然出現一顆如同月盤一般大的流星,瞬息間劃破夜色,拖著長達十餘丈的白色光芒,將整個夜色都照亮。
「這……」典韋見了臉上露出愕然之色,口中喃喃道:「這可是不祥的預兆啊!」
段增卻是大喜道:「錯,這可不是不祥預兆,反而是吉兆,因為敵軍將要撤兵了!」
「什麼?敵軍要撤兵了?」典韋有些不信,天邊出現流星,這與敵軍撤不撤兵有什麼關係?
但段增卻一臉肯定道:「去,立即將諸位將軍都召集過來,本將要連夜部署軍令!」
「是,屬下這就去傳令。」典韋見他信心十足,當即不敢怠慢,連忙親自去傳令通知顧景、夏河等人,讓他們前來參加軍議。
與此同時,段增則匆匆返回中軍營帳,提筆就寫了一封書信,讓人連夜送去美陽,將自己的打算告知張溫等人。
不一會兒,顧景等人都匆匆趕來,見了段增后,一個個都驚疑不定的問道:「大人,剛才天邊出現流星,整個地面都被照亮,那些馬匹都受了驚,發出嘶鳴聲,將士們更是感到不安,大家都覺得這是不祥的預兆。大人召集我等前來,可是為了此事?」
古代的人畢竟不懂得科學,不知道流星的本質是什麼。
他們只知道天上的星星往往都象徵著一定的天命,而流星就是天上的星星墜落下來產生的現象,所以許多人都會下意識的將流星看做不祥的預兆。
段增卻連帶笑意道:「諸位不必擔憂,這所謂的不祥,不過諸位自尋苦惱罷了。試問,爾等能看到天上的流星,那麼敵軍又能否看到呢?若是敵軍看到了,是不是也會將其看做不祥預兆呢?這流星墜落,到底是我軍的不祥,還是對敵軍的不祥,還尚未可知呢,諸位又何必擔憂!」
顧景等人聽了頓時愣了一下,對啊,這流星墜落,又不是只有漢軍將士能看到,叛軍將士肯定也能看到,那麼叛軍的士卒是不是也會有同樣的想法呢?要知道相比於漢人,羌人更加敬重鬼神,他們對流星的恐懼肯定還要更甚漢軍將士。
這麼一想,顧景等人頓時都鬆了口氣。
段增沉聲道:「自從三月份出兵以來,叛軍士卒遠離西涼,在右扶風與我軍展開激戰,至今已有八個多月時間,戰事綿延如此之久,敵軍卻看不到半點取勝的機會;如今敵軍士卒必然早已感到疲憊,並且思鄉情切,士氣也會受到影響。」
「再加上今晚的流星這個『不祥預兆』,若本將料不錯的話,韓遂等人必然會產生退兵的想法。所以本將決意,明日一大早便出兵攻打敵營,先破敵軍左翼,再席捲敵軍中軍!」
顧景沉聲道:「大人,您的意思是,明日一早發起決戰?」
段增鄭重道:「不錯,明日一早,發起決戰!不破敵營,誓不罷休!」語氣中帶著不可動搖的信念。
顯然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在沉寂了這麼久后,終於等到敵軍撤兵的時機,段增一直隱藏起來的獠牙也該完全展露出來了,明日即便要付出慘重代價,他也要將敵營攻破!
顧景卻遲疑道:「大人,此事事關重大,若是我軍攻打敵營,敵軍中軍必然不會坐視不理,到時候我軍中軍也要牽扯進來。大人,是不是要請示一下司空大人,爭取他的同意后再出兵?」
段增沉聲道:「不必了,本將已經派人去通告司空大人了,不過戰機稍縱即逝,若是等司空大人回信之後再出兵,未免耽擱時間,容易錯失戰機;明日一戰,不管能否得到司空大人的同意,本將都會發起進攻!」
他不是迂腐之人,要想有所成就,沒有一點魄力怎麼能行?
當初董卓想要串聯,私自出兵反擊叛軍,那一次段增之所以拒絕,除了不想得罪張溫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那一戰他沒有多大信心,擔心私自出兵卻不能攻破敵軍的話,那份罪責自己承擔不起。
而明日一戰卻不同,他有很大把握韓遂會在明日退兵,而敵軍將要退兵卻又沒退兵的時刻,也必然是敵軍人心最浮動的時刻;在這個時候進攻,段增有很大把握取得勝利,自然也少了些顧忌。
這時,夏河又問道:「大人,敵軍右翼的兵力雖然不多,但也有一萬五千餘人,光憑咱們這點兵力,只怕還沒法攻破他們的營壘吧?」
段增笑道:「你說的不錯,咱們兵力的確少了點,所以本將打算與董卓將軍聯手進攻!這幾個月本將一直讓你們養精蓄銳,再加上董將軍麾下的士卒個個驍勇善戰,如同餓狼一般,有他們加入進來,足夠了!」
顧景等人相互對視一眼,都看出段增此時心中充滿了必勝的信念,受其感染,他們也開始興奮起來。
接下來,段增等人又商議了許久,將各方面的細節問題都考慮了一番,之後便各自回去,為第二天的大戰做準備。
而段增則立即帶著典韋等人,連夜出發前往董卓的軍營,他將要親自去勸說董卓,讓他與自己一起出兵。
他相信,自己能判斷出敵軍將要退兵,董卓肯定也能判斷出來,所以要說服董卓難度應該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