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回洛陽
韓遂、馬騰、董卓等人,雖然得到部分涼州地方大族的支持,但除了讓他們擁有較強的武力外,卻沒法幫助他們治理地方,穩定人心。
相比之下,漢陽郡作為涼州最早開發的地區,早在先秦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一些頂尖家族,底蘊深厚,人才輩出,在文臣武將方面都湧現出了一大批賢才。
這些家族的底蘊遠非支持韓遂、邊章、董卓等人的那些家族可比,他們處在涼州地方大族的頂端,就是與關東那些大族相比也毫不遜色。
若是能得到這些漢陽郡大族的支持,這對段增將來的事業將有著巨大的助益。
一旁夏育見了他的神色,知道他已經領悟了自己的意思,當即微微一笑,舉起酒杯走到段增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叔益,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總之,你姐夫我很看好你。今日時辰也不早了,你明日還要趕路,所以,喝完這一杯酒,就趕緊回去休息吧。來,幹了!」
「好,幹了。」段增將酒杯里的酒一飲而盡,心事重重的告辭離去。
等段增走了之後,夏育站起身來,背負雙手,慢悠悠的來到書房裡。
剛打開門,裡面便有人道:「夏老哥來了,你與段都尉說完了?他的反應如何?」
夏育也不感到驚訝,直接踏步走進書房,此時裡面除了他以外,還有另外六七個年齡與夏育差不多的中年人,身上都各自帶著一絲威嚴氣度,一看就知道他們的身份不簡單。
這些人都是漢陽郡大族幾個頂尖的當家人,比如冀縣趙氏,冀縣尹氏,冀縣姜氏,冀縣楊氏,西縣梁氏,成紀李氏等等,每一個都是傳承了數百年、底蘊深厚的世家大族。
比如冀縣趙氏,又稱為天水趙氏,乃是當年趙國王族後裔,西漢名將趙充國就出自這個家族;而冀縣姜氏和冀縣楊氏,則在三國時期分別出了姜維、楊阜這兩個頂尖牛人;至於成紀李氏,那更是不用說,只要提起它的另外一個名字「隴西李氏」,大家就知道了。
相比之下,夏家雖然也是冀縣大族,但與這些家族相比卻還差了一點。
「大家的意思我已經向他暗示過了,想來他也聽明白了。至於他的反應嘛,倒還算平靜。」
「平靜?」之前開口詢問的中年人笑道:「看來此人心中早有野心啊。」
「不過,有野心就好,若真是一點野心都沒有反而不好了。」另一人則笑道。
夏育遲疑道:「既然大家都看好我這妻弟,那為何不親自與他見上一見呢?而且,近來他軍中缺糧,大家為何不支援一些,以趁機交好?」
「不急,不急。」尹家的家主笑著搖頭道:「雖說對此人看好,但還是要多觀察一下才能放心。」
趙家的家主也道:「不錯,當年王莽亂政,天下大亂,南陽和河北的那些世家大族支持光武帝奪取天下,後來得以把持朝政大局;如今天下又到了各大家族開始下注的時候,咱們涼州人在朝堂上飽受排擠,這一次可一定要設法扭轉這種局面。」
「不過此事到底事關重大,必須慎之又慎。諸位既然坐在這裡,想來都是對韓遂、邊章、董卓之輩都瞧不上吧。」
另一人介面道:「的確,那邊章、韓遂勾連異族胡人叛逆朝廷,此等叛臣賊子,我等自不能支持他;而董卓之輩,不過一粗野蠻夫,性情殘暴,麾下也多是些莽夫,而缺乏真正的賢才,此等人絕難成大事。」
「段都尉身為伯喈先生的弟子,素來都有才名,而且德行上佳,當年還是個少年時便在洛陽設棚施粥,接濟災民,可見其仁;近日又接連擊敗叛軍,可見此人之能,不在其父之下,是個不錯的人選,但畢竟時日還早,不必這麼急切。」
隴西李氏的家主年紀最大,此時也開口道:「北宮伯玉、李文侯等賊子肆虐涼州,屠戮百姓,此等大賊必須予以剿滅。段都尉身為領兵之將,若是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還能有出色表現,那我李家便會真正開始下注。」
「不錯,我尹家也是如此。」
「還有我趙家。」
眾人紛紛點頭贊同,很快就達成一致意見,若是在接下來對叛軍的戰爭中,段增還能有出色表現,那麼這些家族就會真正站出來支持他;否則,他們就會選擇繼續觀望下去。
歷史上這些家族最終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支持人選,所以他們最終選擇投靠掌控著朝廷大義的曹操,堅決反抗得到羌人支持的馬超等軍閥。
不過如今出了段增這個異數,他們的考量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夏育見了也只好暫時按捺下心思,不再提及此話題。
……
另一邊,段增告辭回到自己房裡后,卻是心事重重。
如今距離天下徹底大亂只有四年時間,在這四年裡段增必須儘可能的爬到足夠高的位置才能在將來把握住先機。
不過今天與夏育的一番談話,卻給他打開了另一條思路。
這個時代真正能決定天下大勢的還是那些世家大族,可以說每一個地方軍閥的背後,都離不開這些大家族的支持。
像袁紹背後的主要支持者便是汝南世家和河北世家;曹操身後則主要是兗州、潁川等地的大家族;孫權背後自不用說,完全靠江東世家在後面支撐;而劉備身後則是荊州和益州的大家族。
相比之下,涼州的大家族卻一直被邊緣化,不受人重視,但真要說起來的話,這些家族的實力又會差到哪裡去?若能得到這些家族的支持,可比自己獨自奮鬥要容易得多。
「看來,以後還真要多與這些家族結交了。」
他心中下定決心,接著將顧景等人招來,囑咐他們在自己離開后要管好軍隊各項事務,並且抓緊時間訓練士卒。
第二天,段增在典韋等人的護衛下,騎馬向洛陽進發。
……
二月初,春風迎面,萬物生髮,地面上的草木都多出了一點新綠。
洛陽西面的古道上,這一天來了一行騎馬的人,他們風塵僕僕,顯然是從遙遠的地方而來。
這是一支由二十幾名騎兵組成的隊伍,他們個個身材高大,強健威武,領頭之人顯得格外年輕,正是從臨涇返回洛陽的段增一行。
「終於洛陽了,一晃六年時間已經過去,物是人非啊!」望著那依舊雄偉壯觀的洛陽城樓,段增不由得在心中感嘆。
六年前離開洛陽時,他雖然小有薄名,但只是一介布衣,如今的他卻已然是位居都尉,身領要職。
而朝中的局勢與當面相比也有了較大的不同。
在王甫死後不久,曹節也病死了,再加上去年因為受讒言陷害而自殺身亡的中常侍呂強,如今的宦官集團與演義里的「十常侍」完全吻合了。
而在外朝,隨著大將軍何進的崛起,如今那些士人們開始向何進靠攏,藉助他的實力來對抗宦官集團。
總得來說,如今的朝堂雖然與當初有了不同,但士人與宦官之間的對抗卻並沒有減輕多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這時,典韋突然指著遠處一輛囚車對段增道:「都尉大人快看,似乎是個獲罪下獄的官員,也不知到底是何人?」
段增聞言連忙朝典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一輛囚車從遠處緩緩行來,裡面一個披頭散髮,看上去大約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被用鐵鏈鎖住手腳,神情萎靡的坐在囚車裡,一旁二十多個騎兵負責押送,所到之處,周圍百姓紛紛避讓,許多人更是在小聲議論著。
段增心中一動,找了個中年人低聲詢問道:「這位老兄,可知道剛才那人是誰?又是犯了什麼罪行?」
那中年人抬頭一看,見段增滿臉風塵僕僕,笑問道:「這位兄弟可是從外地而來?」
也是段增等人都沒有穿官服,而是像尋常百姓一樣身穿常服,否則這人也不會這麼隨意的和他說話。
「不錯,我等剛從臨涇而來。」
「臨涇啊,聽說那邊不久前還在打仗,你們從那裡過來,不會遇到賊軍吧?」
「這倒是沒有。」段增笑了笑,連忙將話題拉回來:「老兄,你還沒說這人是誰呢!」
中年人看了看周圍,低聲對他道:「這人乃是豫州刺史王允,因為揭發中常侍張讓等人與黃巾賊勾結,得罪了張讓等人,如今遭到報復了。」
「王允?」段增心中驚訝,沒想到剛來洛陽就見到了王允,不過不是印象中應該高談闊論的王允,而是被裝在囚車中的王允。
只聽中年繼續解釋道:「聽說前不久張讓等人就進讒言,在天子面前中傷王允,將其下獄,不過恰好遇到天子大赦天下,所以王允得以倖免,而且官復原職。誰知道,這才過了多久,他又被抓了。這一次,看來他是在劫難逃了!」
段增心中卻不以為然,王允是什麼人他又豈能不知?靠著一出美人計,將董卓、呂布玩弄於股掌之間。
可惜此人到底志大才疏,雖然成功掌控了大權,卻在後來對董卓殘部的處置不當,最終導致李傕郭祀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