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熱血青年曹孟德
初次見到曹操時,說實話,段增是有些失望的,因為他看到的曹操,完全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份英雄豪氣,反而有點像個街頭混混。
是的,當曹操走進蔡府來時,他的頭髮有些散亂,身穿一身黑色長袍,手中提著一對精鐵打造的手戟,身上還隱約能聞到一股酒氣;那模樣,若非知道來人乃是曹操,段增還以為來了個典韋呢。
不過當段增仔細觀看他的模樣時才發現,曹操雖然身材不高,且皮膚較黑,面容也沒多少出奇之處,但他那雙極為有神的大眼卻顯得凌厲而充滿智慧,讓人見了后就會留下深刻印象。
而等到曹操開口說話后,那豪放不羈的笑聲更是讓段增好感頓生,心中不由得感嘆:「這就是曹孟德啊!」
且不提段增此時心中是怎麼想的,蔡邕在見到曹操這幅模樣后,頓時就苦笑道:「看來你剛剛又與人鬥毆了?」
曹操的年齡雖然比蔡邕要小二十多歲,但兩人的關係卻非常親密,乃是忘年交,亦師亦友的關係。
所以來到蔡府上,曹操也顯得極為隨意,並沒有半點拘謹。
他先將手戟往身前案台上一放,接著端起茶水狠狠飲了一口,這才笑著說道:「伯喈先生,這一次可怪不得某,誰讓那人當街行竊被我等撞了個正著,某若不狠狠揍他一頓,如何能出這口氣!」
蔡邕皺眉道:「若只是想出口氣,那為何要帶手戟?」
曹操笑道:「這不是有備無患嗎?」
原來,今日曹操與袁紹、袁術兄弟外出遊玩,恰好看到有人偷東西,曹操三人連想都沒想就衝上去將那竊賊痛打了一頓。
打完人之後,三人又去酒樓大吃大喝一番。
吃完之後,曹操想起來喝酒的地方正好離蔡府不遠,於是就過來拜訪。
至於袁紹和袁術兄弟,他們倆與蔡邕並無交情,所以吃過酒席便散夥回家了。
聽完曹操的講述后,段增有些哭笑不得。
他早就從史書中的一些記載里得知,曹操年輕的時候放蕩不羈,喜歡幹些劫富濟困、除暴安良的事情,經常與袁紹、袁術等人在洛陽城中惹是生非。
不過段增覺得,那些事情應該都是曹操出仕之前所做的,沒想到如今曹操都已經出仕做官好幾年了,居然還是像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喜歡打抱不平。
更讓他無語的是,曹操現在擔任的職位是洛陽北部尉,放在後世就相當於京城某個分區的公安局局長,管的就是各種治安方面的事情。
結果在發現有人行竊后,曹操不僅沒有「依法」辦事,反而直接從上去將人狠揍了一頓,這哪裡是個「公安局長」,倒是像個江湖俠客。
不過仔細一想又覺得正常,剛剛出仕的曹操正處在幹勁十足的時候,渾身都充滿鬥志,做起事情來極有衝勁。
比如他剛剛擔任洛陽北部尉時,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挂在衙門左右,有犯禁者,不管何人都棒殺之。
就連天子最寵幸的一個小黃門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也毫不留情將其用五色棒處死。
結果京師震動,無人敢於再犯禁令。
但曹操也因此得罪了宦官,好在曹家原本與宦官一黨就有不錯的交情,曹嵩的面子也足夠大,再加上蹇碩在宦官中的地位並不算太高,所以曹操才能安然無事。
從他的種種事迹來看,目前的曹操顯然還不是後來那個雄才大略、手握百萬大軍,征戰四方、開創霸業的魏武帝,而僅僅是一個尋常的熱血青年罷了。
……
這時,曹操注意到站在蔡邕身後的段增,他仔細看了段增一眼,接著眼神一亮,開口詢問道:「這位小友想來就是伯喈先生剛剛收的弟子段增吧?」
「小子正是段增,見過曹大人。」段增拱手行了一禮。
曹操連忙起身回了一禮道:「段小友客氣了,你既然是伯喈先生的弟子,而某向來也視伯喈先生為師,這麼算來你我當是同門。若不嫌棄的話,你稱我一聲兄長便是。」
「這……」段增驚訝至極,不過他知道曹操是個爽快人,所以只猶豫了片刻,便欣然拱手道:「那小弟就冒昧了,小弟見過兄長!」
「哈哈哈……」曹操大笑起來道:「段兄弟,今日難得初次相見,可惜你年齡太小,否則某今日定要帶你出去痛飲一番!」
段增有些無語,蔡邕則苦笑道:「孟德,你如今也出仕多年了,你這放蕩不羈的性子也該改一改了,總是這個樣子怎麼行?」
曹操不以為意道:「等到該改的時候,我自然會改的,伯喈先生放心就是。」
接著,他突然目光灼灼的看向段增道:「段兄弟,為兄一向對你父親昔日平定羌亂的戰績感到好奇,你能好好跟我講述一下你父親當初是怎麼指揮戰鬥的嗎?」
段增愣了一下,段熲平羌亂都是多年以前的舊事了,曹操為何會突然詢問起來?
他直接開口問道:「兄長為何會突然問起這個?」
曹操解釋道:「實不相瞞,為兄對於兵法很有興趣,曾經費了一番苦工,但真正的實戰卻沒有經歷過,尤其對實戰中的排兵布陣還有些困惑。你父親乃是當世名將,平身身經百戰,所以我想從你父親的作戰經歷中去了解一二。」
「原來如此!」段增心中一動,頓時反應過來,看來曹操日後能成為傑出的軍事家和統帥,或許與他年輕時就對戰爭如此感興趣不無關係。
他隨即有些為難道:「兄長,不是小弟不肯告訴你,實在是小弟也所知不多,畢竟我年齡太小,我父親平時又很忙,根本沒時間和我講這些事情。」
這倒不是他故意推脫,而是他的確不知道。
好在,段熲也說過,等他年齡再大一些后,就會親自傳授他兵法,或許到那時候他就會去了解這些東西。
曹操聽了后頓時露出失望之色,嘆息一聲道:「可惜,可惜!」
段增心中一動,對於曹操這樣的人物,既然有機會,自然要盡量與之交好;更何況曹操給他留下的印象非常不錯,僅僅這段時間的接觸,他心中就已經有了親近之意。
所以他開口勸慰道:「兄長既然對兵法有興趣,為何不直接上我家拜訪,親自向我父親詢問呢?」
曹操驚喜道:「這樣也可以嗎?不會太冒昧了吧?」
這個時代的兵法都屬於極為重要的傳承知識,許多統兵的經驗都密不外傳,而只能由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代傳承下去。
段家同樣是如此,那些重要的統兵經驗,是決不能傳授給外人,甚至就是段家的子孫,許多都沒有得到傳授。
比如段增的兩個兄長,他大哥段塘走的文官路線,對兵法不感興趣;而他二哥同樣如此,所以他們兩個都沒有得到段熲的傳授。
連段家自己人都是如此,更何況外人了。
所以曹操才會擔心直接向段熲詢問會不會太冒昧。
「兄長說哪裡話?你既然當我為兄弟,那我父親便是你的伯父,你去向他請教兵法,這有何不可?再者,有我在,我父親定然會同意的。」段增笑道。
以段熲的年齡,的確是有資格當曹操的長輩的,畢竟現在的曹操也才二十歲出頭而已,年齡比段熲小了三十多歲,這完全是兩代人了。
再加上如今的曹操還僅僅只是個熱血青年,官職也不算高;而段熲卻早已經功成名就,無論身份地位都比曹操高得多。
所以讓曹操稱呼段熲一聲「伯父」,這還真不委屈他。
曹操遲疑了一下,隨即點頭道:「那就多謝段兄弟了。」
……
曹操今日飲了酒,又與人打了一架,現在這幅末樣自然不適合去見段熲,所以段增與他重新約定了登門拜訪的時間。
接著,三人又熱烈討論起書法來,蔡邕和段增自不用說,一個乃是當世的書法大家,另一個有來自後世的見識,在書法上都有著較深研究。
而曹操本人同樣是個書法家,他尤其擅長的是草書,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其章草評為「妙品」,雖不能列為神品、上品,但在全國的書法家中也是數得著的。
而且曹操還很喜歡與人切磋書法技藝,後世有名的書法家鍾繇、梁鵠、邯鄲淳、韋誕、孫子荊等人都與曹操在書法上進行過較量。
這次三個書法愛好者碰到了一起,自然要趁此機會好好討論一番。
其中,曹操對段增「首創」的行書尤其喜愛,前些日子在蔡邕這裡剛一見到段增的字帖,便忍不住將其借回家去欣賞。
此時見了段增,他當場就要段增寫了一副字帖,說是要帶回家掛在書房裡好好欣賞揣摩。
當然,段增也趁此機會向曹操討要了一幅字。
曹操流傳於世的墨跡極為罕見,若是自己搜集的這幅曹操「真跡」能流傳到後世去,只怕後世子孫光是將其拍賣了就足以成為富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