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揚名計劃
「不管是宦官一黨,還是士人一黨,他們都有強大的實力,這兩方段公都不可輕易得罪,更不能過於偏向其中的一方。當然,若是能與兩方都保持較好的關係那自然是最好的。」書房中,賈詡以不急不緩的聲音對段熲說著。
「與兩方都保持較好關係,這隻怕很難吧?」
「是很難,所以必須從長遠來打算。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能過於偏向其中一方。所以這一次的黨錮案,詡以為段公萬不可參與進去,否則必然會徹底得罪士人。」
段熲聽了緩緩點頭,隨即問道:「但老夫身為司隸校尉,奉天子詔令查探黨人,此乃老夫職責所在,老夫又安得不參與?且老夫已經在曹節那裡應下此事,若是此時退出,豈不是得罪曹節、王甫等人?」
賈詡笑道:「此事易爾,段公只需託病就是,將事情交給主簿去辦。」
「交給主簿去辦?好,此意甚妙!」段熲先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不由得露出喜色。
主簿便是掌管文書的佐吏,地位較為尊崇,堪比別駕;而段熲如今的主簿姓王,乃是太原王家的人。
這位王主簿並沒有投靠宦官一黨,他是上一任司隸校尉任命的屬官,段熲接掌司隸校尉時,他留下來繼續擔任主簿。
因為不是段熲的親信,所以王主簿平時在司隸校尉府並不受重用,不過按照常理,若是段熲這位主官不能理事的話,那麼府中的重要事務就要由主簿來負責。
而以王主簿的偏向士人的態度,讓他來負責的話,那麼接下來司隸校尉府在追捕天下黨人時必然會手下留情。
而王甫等人又不能因此怪罪到段熲頭上來,畢竟段熲「抱病在身」,要怪也只能怪他「病」得不是時候吧。
當然,託病這個理由固然是好,但也要病得合適,萬萬不能讓王甫等人看出破綻來,否則只會立即觸怒曹節、王甫。
而以曹節、王甫等人目前掌握的權勢,段熲還是得罪不起的。
既要設法緩和與士人的關係,與王甫、曹節漸漸遠離,同時又不能觸怒王甫,以至於立即遭到報復,這其中的度可不是那麼好把握的。
段增還在心中擔憂著應該如何才能把握好這個度,不過隨即他便看到正好整以暇坐在一旁的賈詡,頓時心中苦笑起來。
「我真是太笨了,明明有賈詡在這裡,哪裡還需要我在這裡操碎了心?」
若是比起對大局的把握和判斷,段增憑藉對歷史進程的提前預知,即便是與賈詡這種頂尖智者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
不過若是比起具體出謀劃策,臨機應變來,段增的手段就遠遠無法與賈詡相比了。
此外,段增對朝堂上的具體情形畢竟不怎麼了解,而賈詡則出仕多年,在這些方面的經驗和能力都遠遠超過段增。
所以有賈詡在,段增覺得自己還是洗洗睡吧,少操點心有益身心健康啊!
這一刻,段增無比的慶幸自己提前將賈詡招攬到段熲的麾下,否則的話,不管是想勸服段熲遠離王甫,還是要在接下來的朝局中幫助段熲度過重重危機,光憑自己一個人都有些力有未逮。
接下來段熲和賈詡又開始商議起公務,在這方面段增完全幫不上忙,所以他乾脆起身告辭離開。
剛出了書房門,段增便看到蘇夫人正在門外徘徊,他連忙走上前去行禮道:「母親,可是為了父親一事而來?」
「正是,不知現在情況如何了?」從下午段增對她提起這次黨錮案的重要性后,蘇夫人便一直坐立不安,心中反覆思考著該如何勸說段熲。
此時見段增從書房裡出來,她當即便開始詢問。
「母親放心,父親英明神武,早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根本無需孩兒勸說,所以母親但請放心就是。」段增笑道。
「如此說來,你父親不準備摻和此事了?」
「不錯,正是如此。」
「那就好,那就好!」蘇夫人明顯鬆了口氣。
……
與蘇夫人告別後,段增回到自己院子,讓顧嵐打了一桶水洗了個澡。
這大熱天的,稍微動彈一下就會渾身出汗,這時代又沒有冰箱、電風扇,實在是不好挨。
找了一間清涼的屋子坐下后,段增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
從剛剛穿越過來后,他就一直在擔心段熲的事情,生怕段熲依舊會像歷史上那樣,受王甫的牽累而入獄,並在獄中自盡。
所以從去年起,他就在想方設法的勸說段熲,沒想到這一次黨錮案卻意外成為契機,在他和賈詡的聯手勸說下,如今段熲已經意識到繼續依附曹節、王甫的害處,已經打算要遠離曹節、王甫。
雖說在遠離曹節、王甫以後,段熲也未必就能說萬事大吉了,不過這總比歷史上那個註定了的結局要好得多吧?
而且有賈詡這個頂尖智者在,相信只要段熲多聽從賈詡的意見,要避開各種風浪還是不難的。
「如今段老爹的事情基本搞定,而舅舅也已經回武功了,那麼,是時候開始實行『揚名計劃』了!」段增在心中想到。
是的,要成名,得趁早!
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家世、才能、名氣、時運等等,都很重要,很難分出哪個更重要;不過要列舉最重要的幾點的話,名氣定然會名列其中。
比如諸葛亮,他為何非要等到劉備三顧茅廬才肯出山,無非就是要抬高自身的身價;而劉備為何願意「三顧」,那也是因為諸葛亮那時候已經名聲在外,被人稱為「卧龍」。
若是一個尋常人敢這麼拿捏,劉備肯定早就讓張飛去將其綁來了。
段增穿越到這個時代后,自然也想著為自己揚名,而計劃中的第一步就是去拜訪蔡邕這個當世大學者。
不過當初他剛剛穿越過來時,對這個時代還沒有充分了解,若是貿然去拜訪蔡邕,或許憑藉自己來自後世的見識,也能在短時期內出一出風頭,但想要真正讓蔡邕看重,那就不成了。
而現在,經過這一年多時間的適應后,去拜訪蔡邕的時機已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