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老卒勸蠻
「大王,諸葛亮這是在虛張聲勢。」朵思大王一臉不忿地指著高台之上的諸葛亮,「這數月交戰以來,吾南蠻諸部兒郎死在諸葛亮麾下漢軍刀槍之下何止千萬,大王若是歸降,可對得起吾等部族的兒郎乎?」
忙牙長策馬行至近前,「可若是不降,汝吾各領一軍,一個時辰之內怕也奪不下這一座大營。」
「哼,那是汝欺軟怕硬,這大營中數千老弱傷卒,吾只需五千兒郎,便可殺進漢軍中軍大帳,生擒諸葛亮。」
孟獲沉默頃刻,看了一眼身側的祝融夫人,「夫人言下之意如何?」
「大王若死戰,吾願率軍做先鋒,攻下漢軍大營,若大王願降,妾身自然追隨大王降於江東。」
「可……」孟獲仍在猶豫,他並非信不過諸葛亮,而是擔心自己身後的南蠻兒郎們,正如諸葛亮所言,開拓南蠻山林,于山林之間修建城池、開墾田畝,修建馳道,那麼,便是將他部族兒郎的山寨全都給拆除,日後若是漢人反悔,將他部族的兒郎往外遷徙,他欲舉事,怕也無山林可遁。
「報……大王,漢將吳憲已率軍於後軍帶來洞主交戰,據此地不過十里。」
「報……稟報大王,漢軍已從三面將吾軍合圍。」
很快,後方的戰報相繼傳來,殲滅藤甲兵后,漢軍竟是沒有打掃戰場便立即撤軍回師,這麼快的速度讓孟獲心中震驚。
「吾弟孟優,亦亡於江東之手,可大王身兼南蠻數十萬之民,此刻當將生死情仇置之度外,若戰,吾軍只有半個時辰殺穿漢軍大營,若不戰,大王可趁兩軍陣前之機,向漢人索要好處。」祝融夫人環視一眼左右,嬌聲喝道。
孟獲沉吟頃刻,將手中兵刃遞給一旁的親衛,翻身下馬,上前幾步,抬頭看著遠處營內的高台。
「諸葛都督,汝可敢向本王擔保吾部族兒郎不會被遷離外地?」
諸葛亮凝視著主動舍了兵刃上前的孟獲,眼中略微有些驚喜,當即沉聲道:「可大王必須命汝南蠻各部兒郎遷徙出山林,於永昌郡、越巂郡、益州郡、哀牢之地搭建屋舍定居。」
「本王聽聞,諸葛都督有意於吾南蠻群山之間修建馳道,如此,吾部族之中不少願定居于山林之間的寨子,是否可以不用外遷?」
諸葛亮沉默頃刻,「南蠻諸部,上至十餘萬大寨,下至數十人之洞,皆需登記造冊,若是不願受吾漢人田畝、屋舍賞賜,自願耕作于山林之間,每歲不違賦稅,本都督當可上表吳王為爾等請求寬恕。」
「都督。」孟獲高聲大喝,回身指著身後黑壓壓的數萬蠻兵,「吾身後這些兒郎,汝將如何安置?」
諸葛亮輕搖著手中羽毛扇,「與山越、五溪蠻、板楯蠻三族一般無二,從南蠻諸部之中挑選精壯之士,擴充一營,由爾等猛將統帥,聽候王命,其餘兒郎回歸各自部族,但若與外敵交戰,王命徵召爾等,爾等必須出戰。」
「當然,被徵召入這一營的軍士,與吾漢軍諸營同等俸祿待遇,若陣前殺敵立功,亦可得軍功爵,賞金賜田。」
「不知都督欲招多少人?」
「一萬。」諸葛亮豎起一根手指,「吾江東諸營,不滿萬人則,虎衛營、驍騎營、虎賁營,皆乃吳王近衛,汝等南蠻兒郎,皆是善戰之士,吾軍欲開南蠻以南之地,當以爾等為先鋒。」
「諸葛都督莫不是遣吾等麾下兒郎赴死爾。」那朵思大王陰沉著臉,策馬上前喝道。
諸葛亮笑著看了他一眼,「這位便是朵思大王罷。」
「是吾又如何?」朵思大王迎著諸葛亮的注視,面不改色地答道。
「汝部若不願入選吾軍這一營兵馬,大可返回寨中便是。」
「不識好歹。」話音剛落,諸葛亮身側便站出一名體型魁梧的壯漢,「朵思大王,汝區區一南蠻洞主,麾下部族兒郎不過三五萬,焉敢在吾家都督面前放肆。」
「汝又是何人?」朵思大王輕蔑地看著躍上高台的壯漢,眼神冰冷。
「吾乃山越營偏將軍彭越,出身會稽山越大族。」
他環視一眼營外的無數蠻兵,「昔日,吾部族數萬兒郎被俘之後,吾等隨曲阿將軍入山越營為卒,丹陽之戰吾身負六創,斬首十一人,擢拔為上造,得賞錢一千。」
「嘩」,場中一片嘩然,一千賞錢,他們即便是蠻人,也知在大漢的郡縣之中,這一千錢尋常貧賤之家只怕可供吃食數月之久。
「淮南之戰,吾身先士卒,先破巢湖關卡,斬殺援軍都伯,積功至簪裊,得賞田一畝,吾家中本在丹陽郡,后遷移至秣陵城外村落,吾后隨曲阿將軍在秣陵城內郡學聽先生講授三月武科,回返軍中時,於徐州之戰中率隊斬首百級,為主公擢拔為校尉,賞田五畝。」
「時至今日,吾為公大夫,為江東軍功爵第七等爵位,得賞田三十六畝,家中已娶漢人良家女為妻,現有二子於家中,也雇五名族人為吾家中田畝勞作。」
說完,他環視一眼鴉雀無聲的營外蠻兵,「吾今日躍至這高台之上,便告訴爾等,在吾江東,文可走科舉,自縣學而入郡學再入州學,等天子別宮,授六百石之吏,此乃草芥寒門登臨士族之道。」
「吾乃寒門,但吾二子都有入學資格。」
「吾于軍中征戰,便是馬革裹屍,也無遺憾,吾部族歷年征戰,于山越營中陣亡三千多名軍士,此刻盡皆安葬於各處戰場,每一位部族兒郎之名,都雕刻於石碑之上,成家之人,家中授田畝賞錢,子嗣可免束脩入縣學。若無後人,則手足、父母得享此利。此外,吾山越營中,每日有一頓肉食,今歲之後,改為兩頓,有一頓乃是魚肉,多是東邊大海上腌制的魚肉,可能飽讀,吾便心滿意足。吾軍中膳食還有饅頭,還有稻米,已是得吳王厚賜。」他臉上有些解脫,笑容也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