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五章 自此,汝名陸遜
「張玄,聽從調配,可入二甲頭名,任長沙郡提學。」
「多謝主公。」張玄恭敬地朝著劉奇一輯,他被軍士帶著走出大殿後,忍不住看了一眼身側的軍士,「敢問這位兄弟,吾這提學是何官職?」
軍士沖他一笑,「大人有所不知,在汝等進入此間殿試之際,外面已張榜公布江東新規,新設各郡提學,為五百石之吏。」
張玄聞言大喜,鄭重其事地朝著軍士一輯,「多謝。」
漢之俸祿,六百石為郡丞、太史令,四百石則是縣長、縣丞,他為五百石,幾乎可一步登天。
而且,提學之職,不過是簡拔人才,巡視郡學、縣學,職務倒也清閑,正合他心意。
「二甲頭名。」一時間,殿內有不少人失落而又痛苦地閉上了雙眼,他們自知一甲只取三人,二甲便是他們志向,未曾想,這二甲頭名如今也定了。
「張力,三甲七名,賜同進士出身,擢吳縣……」
很快,立於大殿左右的官吏也紛紛起身,陸續將三甲五十二名同進士公布。
同進士授官,不過二百石之吏,不過比起一百石之吏的孝廉,已是好上太多。
大殿之內,一併走了五十二人,餘下的,便俱是真正的才學之輩。
「桓彝。」
「學生桓彝,拜見吳侯。」桓彝一臉激動地走到過道,俯身朝著劉奇行一大禮。
他並非初次見劉奇,當日跟隨其兄桓階歸降江東之際,亦曾見過劉奇,只是,如今卻是被其欽點,可想而知,他心中的激動。
「汝有乃兄之風,吾若命汝為朱崖郡提學,汝可願之?」
桓彝面色微變,朱崖郡……那可是交州合浦郡以外的蠻夷之地,如今雖有江東軍駐守,亦被納入大漢治下,但原住民大多不通教化,同樣是五百石提學,張玄便抽到了上上籤,他卻只有下下籤……只是,若是在殿試之中忤逆上意,他此生的仕途,怕是會被自己斷絕。
他狠狠一咬牙,「學生願往。」
劉奇微微頷首,眼中多了幾分笑容,「擢桓彝為朱崖郡提學,二甲三名,賜進士出身。」
「多謝主公。」桓彝當即再拜之後,起身離去。
堂內眾人,或許也有羨慕他官職的,但卻不羨慕他所去之地,海外朱崖郡任官,等同流放……
「是玉,本科二甲二名,賜進士出身,擢南郡郡丞。」
「多謝主公。」是玉心中瞭然,即便他父親是儀不在此處,他也知,自己多半是得了父親的蒙蔭,否則,便是遙領的南郡郡丞一職,也輪不上之際,六百石的大郡郡丞,怕是江東官吏人人都想去做。
「張敦,二甲七名,賜進士出身,擢西曲陽令。」
「多謝主公。」
殿內的貢士們,陸續走了出去,僅剩下三人。
陸議、顧邵、許欽。
「去歲江東征淮南,今春定交州、荊南,吾將軍府內,新設一參軍之職,不知三位可有人願任之?」
劉奇審視著眼前三人,顧邵有才,卻為人過於豪邁,反倒是許欽,與他正好相反,他最看重之人,便是陸議。
「敢問吳侯,參軍是留於秣陵將軍府參議,還是往前線作戰。」果然,第一個開口發問的,便是陸議。
「參軍,自是參議軍事、梳理軍務,戰時可押送糧草,赴前線督軍,指揮偏師馳援之職。」劉奇身側的戴良笑道。
「學生陸議,願往。」話音剛落,陸議便笑著應下。
劉奇看了一眼身側的戴良,後者面對殿下三人,朗聲開口:「貢士陸議,一甲第三名探花,授六百石,擢驃騎將軍府參軍。」
「多謝主公。」陸議坦蕩地俯身下拜,入了三甲,他心愿已了。
「貢士顧邵,一甲第二名榜眼,授六百石,擢驃騎將軍府功曹。」
「多謝主公。」顧邵眼中有些落寞,沒能得到頭名狀元,對他而言,此次殿試,便有太多遺憾。
「貢士許欽,一甲頭名狀元,授八百石,擢徐州典學從事。」
殿試落幕,隨著貢士出門,在軍士的護行下,來到發榜的將軍府對面。
一時間,榜下人潮湧動,不少帶著家奴護院出行的各家管事又盯上了這些年輕的士子。
如今正逢戰亂,文武並重,當告示一張貼出來,一甲二甲那十八人,便成為了香餑餑,不少士族大戶紛紛拉攏,便是三甲的五十二人,也成為了豪富之家哄搶的對象。
殿內,劉奇抬手,將一張紙條遞給戴良,「交給陸議。」
「喏。」戴良心中略微好奇,自家主公,為何就這般看重此子,這將軍府的參軍一職,可非同一般。
自從徐庶離去之後,隨後接任的,便是在書院任學的龐統。
劉奇一手撫須,「為將者,有陷陣衝鋒,斬將奪旗之勇將,有如元直、子明一般,坐鎮後方,調度千軍萬馬之帥才,陸伯言天資聰穎,日後可為大用。」
「那龐士元可為帥才?」
「日後便能知之。」劉奇抬腳走出大殿,這殿內雖常年有侍從打掃,他卻不能搬進來居住。
劉奇今日見了陸伯言,心中已有決斷,當夜,十幾匹快馬自秣陵而出。
長江之上,不知何時,已經於下游修建好一座跨江的鐵索橋。
戰馬行至近前,只能將馬匹交給看管鐵索橋的軍士,徒步過橋,橋下的江水湍急無比,即便是魁梧的軍士行走,也得抓著鐵索,小心謹慎。
同一時間,被自家僕從強行接上馬車,趕回府內的陸議此刻還有些心有餘悸,那些腰大膀粗、身材魁梧的家奴護院真是太可怕了,只是,他又不敢得罪那些士族,若非前些時候武試的榜下捉婿給他提了個醒兒,怕是今日,他便要被人拐入府宅,拜天地了。
步入府內,一名僕從將一張紙條遞到他的手上,他手掌撫摸著紙張的細膩,面色微驚,這等質地,怕是僅有將軍府可用。
他攤開一看,上面只有寥寥幾字,與平日里將軍府外張貼的榜文字跡一般無二,此乃吳侯劉奇親筆所書。
「自此,汝名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