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吳策> 第兩百七十三章 攻淮還是伐劉

第兩百七十三章 攻淮還是伐劉

  次日一早,議事堂內,身在秣陵城內的文武俱是落座。


  居中有著一座極大的沙盤,劉奇安然坐於上首,此刻下方已經鬧翻了天。


  孫邵眯著雙眼,他一開口,場中的喧嘩瞬間消失無蹤,他乃劉繇舊臣,劉奇若不在秣陵府內,他便可代掌文武諸事,「元代將軍以為,先攻江夏,可有致詞?」


  董襲起身,朝著劉奇抱拳一輯,又面朝孫邵一輯,他幾步上前,指著沙盤上的地貌,「吾軍已破荊襄水師,如今大江之上,吾江東水師可縱橫無敵,便是再給他荊襄三五載,亦不可能與吾軍水師爭鋒,水師可由江陵一二百里江岸隨處登陸,水師兵馬一萬五千之眾,孰人能擋?」


  「今劉表以文聘為都督,統帥江陵之兵,以霍峻為章陵都尉,鎮守章陵,以拒江夏公明將軍,此二人,前者為劉表大將,後者亦是後起之秀,善守之輩,將軍以為,汝軍若是登陸,幾時可破江陵?」新任丹陽太守崔鈞站起身來說道。


  董襲沉默頃刻,「南郡乃荊襄大郡,若文聘以江陵鎮守,吾等可發兵三處,一處集重兵圍困此城,一處攻取章陵一線,牽制霍峻之兵,再命兵馬走華容道,繞行南郡后側,兩面夾擊,當可破之。若是糧草充足,一月之內,必有捷報。」


  「一月可告捷?將軍可知,江陵之兵兩萬,章陵之兵一萬,若要牽制兩處,吾軍至少須得調動六七萬之兵,再兵行險招走華容道,若是有失,該當如何?更何況,一月之後,北地戰事早已告竭,倒是孫劉南下,被迫馳援劉表,又當如何是好?」話音剛落,堂下便有一人開口質疑。


  「那以孫將軍之見,當如何是好?」董襲冷著臉看了一眼身側的孫觀。


  「當攻命兩路大軍齊出,攻淮北、徐州一線,以去歲之戰為例,攻下城市,劫掠人口錢糧,便可回返,坐守淮河之險,又能以中原之錢糧人口,壯吾江東,當為上策。」


  「此計怕不是汝心中所想,而是另有高人獻策罷。」董襲冷笑道。


  孫觀面色微變,「元代將軍,汝吾今日乃是堂前議事,是否有人於某身後指點,又與此事有何干係,吾江東軍中,誰人不知,在赤壁之戰之後,吾軍便先後十餘次攻打江陵,俱為文聘所敗,損兵折將,不得已而退兵,此二地,易守難攻,非一日可破,不若趁曹賊淮北之地空乏,長驅直入,一可讓身處官渡的曹賊投鼠忌器,二可以敵之資壯吾江東,此計,必為良策。」


  劉奇沉默頃刻,「若是依仲台之見,當以何人為主將?」


  孫觀聞言大喜,當即快步走到堂中,朝著立即恭敬一拜,「回稟主公,曹操率軍北去,留守淮北、徐州之將雖有勇略,但駐守兵馬大多都為屯田新卒,吾軍當可聚淮南、徐州之兵攻伐即可。」


  劉奇一手撫須,面如淡定如常,孫觀翹首以盼,但卻多時未得回復。


  「安撫交州,牽扯吾江東四郡之兵,荊南剛定,幾郡兵馬尚在征討山越,亦不能擅動,攻徐州、淮北之事,一旦有所閃失,吾江東當無退路……」戴良看著劉奇眼中的思量,頓時踏前一步說道。


  孫觀雙眉微皺,「為何沒有退路,吾軍尚有淮河之險,即便攻掠不成,據守尚足。」


  「本侯得吳衛密報,曹操已命滿寵於汝南境內,收集淮河上的船隻,再命陳珪派人打造戰船,準備興建水師。」


  聞言,堂下文武面色微變。


  卻見堂下闞澤抬手一輯,「主公,那曹賊何來錢糧?」


  劉奇笑道,「廣陵陳氏北遷之時,便將錢糧贈予曹賊,那許昌城內,公卿無數,還有商賈相助,焉無錢糧?」


  「那造船巨木何來?」闞澤又問。


  「淮河河面不寬,水勢不如長江湍急,以豫州、兗州、青州之地之木,造樓船足矣。」


  堂下頓時又響起了一陣議論。


  最終,此次議事無果而終,董襲、孫觀各持一詞,堂內文吏又無過多主見。


  議事散后,將軍府內堂。


  「吾聞主公昨日已去信予元直先生,此戰將啟,便是子義將軍也率驍騎營趕往江夏,此戰,主公莫非已屬於攻取南郡?」戴著儒冠的徐州刺史陳宮,不知何時,已至江東。


  「若不取南郡,便是為曹賊留下攻伐江東之前營。」


  「主公可知,若大戰僵持,將會予孫劉二人可趁之機?」


  劉奇一手撫須,「吾自是知曉,那劉備又關張二將,雖經年顛沛流離,屢戰屢敗,只是身邊無謀略之士,否則,必成吾之大患,此外,那孫權身側有周瑜、魯肅二人,便足以讓吾頭疼不已。」


  「主公之意,當如何?」開口之人,乃是老成謀國的孫邵。


  「同攻此二地也。」劉奇起身道。


  陳宮一手撫須,「先攻淮南,以水師登陸,沿淮北城池,劫掠各郡縣,逼迫曹操調遣各地駐守兵馬來援,若是吾所料不假,主公必定已命一部水師入淮了吧。」


  劉奇笑著看了一眼他,「公台當真神算,吾已命朱治率三十艘車船入淮,所部水師三千人,配以淮南、徐州之師,公台以為,可能勝得此二地鎮將?」


  「徐州之戰,何人為帥?」


  劉奇沉默頃刻,「張文遠如何?」


  言罷,劉奇指了指陳宮,「公台、宣高佐之。」


  「善。」陳宮重重頷首,徐州本就是他們呂布舊部的故土,若劉奇用他們為戰,當可振士氣軍心,至於是否取勝,陳宮從未有過對自己的質疑,有張遼、臧霸相助,曹操麾下大將俱在官渡,留任鎮將豈能敵他?

  「淮南之戰,何人為帥?」


  「自是元直。」


  陳宮再次頷首,「徐元直有韓信之才,當可勝之。」


  言罷,陳宮鄭重地朝著劉奇抬手一輯,「還請主公修書一封,命吳衛傳於劉玄德,此人雖假仁義之輩,但胸中仍有野心,若主公予其可趁之機,其勢必會反曹操。」


  劉奇搖頭,「劉備雖有野心,卻無那般魄力,曹操乃當世之梟雄,他之麾下,能人幹吏不乏,經營中原之地多年,劉備可取之,卻不能守之,他麾下兵不過數千,焉敢得罪曹孟德?」


  聞言,陳宮略微沉默。


  「不過本侯倒是為劉玄德尋覓了一個出處,卻不知,他是否願依信行事。」劉奇撫須長笑,留給陳宮一個高深莫測的表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