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血儒生> 第226章 一紙調令

第226章 一紙調令

  和近期的殿試、花魁大賽、瓊林宴以及進士們的考察外放相比,顏子卿家裏這份聖旨隻是掀起了一絲小小漣漪,除了該關心的幾個人,好似從來沒發生過。


  三天時間,這是朝廷留給新科三百三十三名進士的“蜜月”期,三天之後一切如常。


  其實所謂新科進士也就那樣,在神京的上千京官以及地方七品以上官員誰不是兩榜出身,進士根本不值錢。三天之後由吏部主持的朝考,將定眾人去向。


  除了一甲的三人外,其他所有人都必須參加朝考。由吏部、禮部、都察院和翰林院四部堂官共同出題、閱卷、考察、批閱,同時結合會試、殿試成績而得出最終排名。


  一甲三人不同於眾人。根據往年慣例,一甲三人是直接進入翰林的。


  而今科不同。李少愚出自蜀州李氏,根據兩百多年來不成文規矩,蜀州李氏是決不能掌軍權,也絕不可能擔任地方督撫、朝廷一二品大員的,所以李少愚空出了那個名額。


  顏子卿另有安排,這事幾名堂官都知道,所以空出第二個名額。


  武明月更不用說,如果說皇族李氏對蜀州李氏的防範程度為一,那對武氏的防備就是十。


  曆代武家女屢有中進士者,大多分配到地方擔任一名縣官。而她們在致仕前也大多就是縣官,能成為五品知府的,都是鳳毛麟角。


  所以進士和進士之後的任命對武家女來說根本就是雞肋。武家女很少有人會在乎朝廷安排的職位,她們對朝廷的官職安排就如她們對待進士考試的態度一樣:玩玩而已,不要當真。


  於是今科一甲三人都不進翰林,這對二甲前幾名的進士們來說就是莫大的好消息。


  幾天後,吏部在衙門外的公示欄裏便貼出了所有新科進士們的分配名單。


  分配最差的自然是同進士們。他們大多大發往各省衙門去觀政,要等待地方上縣令職位有缺,才能輪到他們就職,比起舉人出身的那些人來,唯一好處是不用捧著卵子過河,整天提心吊膽,基本都有鐵打的七品前程。


  雖然是七品,且在地方油水豐厚、逍遙自在,但要沒有好的機緣,亦或是自己的老師、同年發達了提攜自己,五品知府基本也就是終點。


  而進士出身的百人裏,還分兩部分。後麵六成會被派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部門觀政,等到京察出缺之後,隨即補上。


  他們因為在京師混過幾年,所以出缺後大多比最下層那部分同窗進步快,因為在京師打下的人脈,所以大多能升到三四品官。


  而以上兩等進士最最害怕的便是進入王府,成為王府官。一旦進入王府,他們的這輩子也就基本和混吃等死畫上等號,無人問津——除非慫恿自己老大造反,否則一輩子沒有翻身機會。


  毫無疑問,這種方法明顯是可以被某些人利用而拿來坑人的。百年來,無數政敵間想致對方於死地,送到王府當官就是絕佳手段之一,


  這兩批人中,隻有極少部分,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亦或是某州衙門裏紮下根,經過幾十年的大浪淘沙還沒被淘掉的,也就有了機會坐上堂部高官位置。


  至於說進入內閣,還有一個首要條件:先入翰林。


  而一甲三人和二甲前三分之一都有直接進入翰林深造機會,他們統稱為庶吉士。區別是一甲不用再下方地方,而二甲需要。

  二甲進士們獲得翰林深造機會,學習處理政務,根據成績優異程度在幾年後會被安排成為翰林編修、各部主事、禦史或是下放地方。


  而庶吉士們下方做知縣是帶缺出京,就是說不用再到省裏待命,直接上任。對於這些人來說,知縣隻是鍛煉和考驗,猶如一塊跳板,做得好很快就會升官,甚至直接回京。


  這群人大多比較重視自己名聲,不求盆滿缽滿,隻求名聲斐然。


  至於往科一甲的三人,自然是直接成為翰林編修,成為人人羨慕的存在。


  今年不同。李少愚被送到都察院,成為一名光榮的禦史、言官。


  也許對於蜀州李家出生的人來說,這反倒是最好安排。


  對於那些不能給軍權、不能入內閣、家裏不缺錢、身份尊貴後台又硬的人來說,做一個監察百官、誰都能管的言官反到最能發揮其價值。


  百多年的曆史,皇族李家已經摸索出了一整套打發自己本家、蜀州李家子弟的辦法來。


  而武明月則掛冠而去。對於武明月來說,夢州才是其大本營,哪怕回去打理家族生意也遠比在其他州成為男人群裏的“眼中釘、肉中刺”強。


  其實這樣無論對武家還是朝廷來說都是好事,就算對百姓來說,由一名女子做青天也是很讓人感到別扭的。


  至於顏子卿,代交州交南瓊山縣從六品縣令兼交南行省巡按領平南將軍銜。什麽意思?就是朝廷實封顏子卿的文官官銜為從六品,落崗位置是瓊山縣令。同時為方便顏子卿帶兵,額外授予平南將軍職位。


  一個“代”瓊山縣,表明顏子卿隻需要拿工資,暫時不用到崗位上去任職。實際上,就算顏子卿現在想上任也絕無可能:如今瓊山那邊還是九夷亂民的大本營,掌握在叛軍手裏,要上任還得取回來以後。


  按授予的平南將軍軍職,顏子卿最多隻能是一支偏軍主將,絕不可能成為三軍主帥。當然,顏子卿也沒奢望自己能成為掌握平叛大軍的那個人。


  在朝廷人命顏子卿的時候,主帥人選已經出爐:晉王李文通。


  李文通是這次平定交州大軍主帥,這並不出乎顏子卿預料。半年前的杭州一行,顏子卿就有預感,李文通南下和平定交州有關。果不其然,元祐陛下真正能信任的還是自己兒孫。


  而三軍督師的那個人選就讓顏子卿有點意外了:蘇和仲。


  蘇總督調任交州總督並督師平叛軍。平定倭亂後,在肥美的雲州總督任上剛剛有滋有味嚐到點甜頭,就被調任到交州這個爛泥潭裏,不知道作何感想。


  顏子卿惡意的揣測:會不會胖老頭名義上是自己“老師”的原因,而朝廷為了能有效“鎮壓”自己,所以被“委以重任”,遭受這無妄之災?

  在平南將軍銜下達當天,還有一封兵部調令被送到顏子卿麵前:調任右路軍主帥,執掌三萬血衣衛新軍。


  平定交州的大軍,當然不會隻有顏子卿一路。如今依舊留在交州作戰的尚有十幾萬人,這群人不可能攥成一大坨,一窩蜂作戰。根據朝廷命令,把原平叛大軍分為左路和中路,留下了右路軍專門給顏子卿。

  血衣衛新軍,顧名思義就是從天下血衣衛中挑選出來自成一軍。說是從全天下調那不可能,調令上命令顏子卿一月內報道,那麽也就是說手下的那群血衣衛們也必須在一個月內趕到集合地點。


  滇州那邊也叛亂叢生,夢州有武家需要防範,根據顏子卿對大漢交通的了解,一個月內能趕到交州北部、東部的血衣衛,隻可能從雲、交、徐三州臨時抽調。


  但很明顯,顏子卿還是高估了血衣衛能力,或者說高估了大漢的調兵能力。


  “還真有三萬人!”顏子卿看著麵前臉色黑如鍋底的血衣衛副都指揮使紀嚴。


  這次平定交州一戰,紀嚴作為血衣衛和顏子卿的聯絡人,被派往交州負責血衣衛的成軍和交割。紀嚴趕到血衣侯府的時候,血衣侯府眾人正在打點行裝。


  剛買下來,住了不到半年的血衣侯府馬上就要空置下來,這讓蕭如秀感到有點心疼。


  “還沒過門就當起管家婆了?”顏子卿這句打笑的話讓蕭如秀半天都沒理睬他。“浪費不了,把鑰匙交給徐文青他們幾個雲州老鄉、師弟,反正他們在京師沒地方去!”


  就這樣,徐文青等人一文錢沒花,就住進了京師官員們一輩子也買不起的豪宅。


  “三萬人,一個月內在百花城城南軍營集結完畢,太急了!”紀嚴是專門來和顏子卿協商此事的。


  這一次血衣衛明顯被兵部官員們狠狠擺了一道。作為以前有仇、近日有冤的宿敵,兵部遇到這兩百年一次的機會,能不往死裏整血衣衛?


  “抽調人手、補充新血,集結調動、吃喝拉撒這些都要時間,一個月絕無可能!”紀嚴不光臉色黑,眉頭更是皺的層戀疊嶂,可見最近有多上火。


  兵部那群人可不管你一個月內能不能到地方。因為按大漢版圖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哪怕是最遠的距離,稍微趕趕一個月能也是能到的。


  至於說人員職位變動,崗位新舊更替,那是你血衣衛的事,幹我屁事;一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糧草供給,那是戶部和地方督撫的事,幹我屁事;時間給了你,你血衣衛能不能趕到主帥會管,幹我屁事。


  紀嚴到血衣侯府之前,已經去過一次兵部。兵部的老爺們對血衣衛副都指揮使自然是畢恭畢敬,但說起事來自然也推得一幹二淨:皇上要求從急,要不您去和皇上商量一下?

  所以紀嚴求到顏子卿這名右路軍主帥麵前。


  “軍令如山,那不好吧?”顏子卿笑對紀嚴。


  紀嚴聽到顏子卿話裏意思,頓時眼前一亮:“隻要侯爺您不追究,兵部那邊下官去打點!”一個月確實很急,但隻要顏子卿這名主帥不吭聲,路上發生點意外耽擱點,還是能糊弄過去的。


  “本侯怕晉王殿下那邊——!”看顏子卿表情,貌似很為難。


  “一切包在下官身上!——”紀嚴頓時喜笑顏開。要不是和顏子卿曾“結仇”,害怕他公報私仇,紀嚴才不會這麽低三下四來到顏府。


  至於說晉王哪裏,紀嚴相信,晉王李文通有無數用得著血衣衛的地方,絕不會落自己臉麵:


  這事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