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只有一次,有些東西還是要去爭取的,因為錯過了就真的永遠錯過了。
愛情如此,工作機會如此,管理崗位也是如此。
若是不爭,就完全沒有上去的機會。
而爭,這意味著可能性。
不管結果如何,只要你去爭了,那就不負人生上場的機會。
金海在接下來的問題,都十分令犀明滿意,他給予了他總監面試滿分的成績,第二個問題上他沒有減一點的分。
犀明對金海的放過,也是一種他對自己的一種鼓勵,崛起於微末的農家娃,真不容易。
特別是在這個階層通道變狹窄了的時代。
前不久有人唱調寒門再難出貴子,就是對階層通道狹窄的一種痛斥,文章雖然處處是寒門學子對資源分配儘是不公平,但是高考如今仍然是寒門子弟上升通道的唯一捷徑,哪怕教育資源好的大學是大城市極度傾斜,是大城市城裡人孩子的學校。
這或許也是一些農村鳳凰男拚命想在大城市買房的緣故,他希望為自己的孩子鋪路。
他這麼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覺得金海的骨子裡有狼性基因,而現在周圍只是缺少一樣那樣的氛圍,來激發他的狼性,因為他一直跟一群羊在一起,失去了他的狼性。
犀明要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打造狼性文化需要這樣的員工,他相信只要他實施必然能影響很多員工的精神世界,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
他需要員工遇事敢扛,遇難可破。從被動做事變為主動做事,出現問題從推卸責任變為主動承認責任。
華為的「狼性」文化被譽為企業文化經典。史玉柱也說過:「趕走兔子,引狼入室。」企業應杜絕「白兔」員工,讓員工像狼一樣去戰鬥。有能力者應成為團隊中的頭狼,帶領團隊前進。
希望金海以後不要讓自己失望啊!
這一次他稍微放水一點。
最後一輪面試的考核依舊在熱火如荼。
兩位主管已經完成了面試,現在還剩下運營三組,四組主管。
此時進入總監辦公室的是運營部三組主管葉飛。
葉飛在第三輪考核之中表現非常不錯,此時他也像是打了雞血一般。
「一定要表現好啊!」
要是表現好了,說不定會來一個絕地反擊!
犀明因為金海的緣故,想到了他的重生之前。
然後他臨時給想了第一個問題給運營部的葉飛主管。
「葉主管,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假如讓你重新尋找開始讀大學的話,你的做法會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有點……重生,這總監是不是穿越小說看多了啊,這個問題真是好無厘頭的感覺。
不過,總監既然問了自己那個問題,他自然要回答,他覺得應該來一個穩妥的回答。
於是他說道:「如果重回過去的話,在那個年紀,我想我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在大學那幾年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歲月,有時候我希望自己可以重新開始,我確實從學校學到了很多東西。」
但是回答完之後,葉飛就後悔了,他不是要求上進嗎,但是剛才那問題他回答得很佛系。
犀明覺得這傢伙,重生的機會發生在他身上,他居然還表現得那麼淡定,但是這種回答無疑是不符合犀明的心理預期,因為,這種觀點表明了對方還不成熟,喜歡學生時代那種簡單,不必承擔多少責任的學生時代,這樣的管理者犀明覺得他做到部長的位置會讓人不放心。
這是為什麼嗎?
因為這個葉飛已經早已經走過了他的大學時光,所謂昔日大學里那些神秘面紗,他依然已經揭開了,而且過了這麼久,他應該不是用情懷來懷念,他應該能夠用一種批判的眼光分析求學經歷和教育體制,大學習里真的很多是高質量學習嗎?
而且那傢伙竟然有先知不用,那得多虧,還做一樣的人,享受幾年大學的悠閑時光嗎?
犀明也不是說讀書無用論,這個問題爭論得沒有必要,雖然這個時代出現了幾次讀書無用論,第一次以張鐵生交白卷上大學為高潮,那些年知識成了一種罪惡,知識本身似乎的確無用,因為沒有使用的地方;第二次出現在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於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許多沒有讀過多少書的又沒有進入國營事業集體等等所謂單位的人,首先進入了個體戶的行列,進而也成為大眾羨慕的先富起來的人,由於體制等原因,教授、醫生、教師、公務員、工程師等等,依然在單位拿著難得漲一下的固定工資。於是就泛起了「讀書無用論」.
與前兩次不同的是,近年來湧起的「讀書無用論」,確切地說是「讀大學無用論」.它與前兩輪因政治或因經濟而造就的以「知識貶值」為表徵的「讀書無用」論不一樣。當下的「讀大學無用論」,所涉及的還不只是知識是否有價值的問題,而是辦大學的方針、思路和教育質量問題。一些人的「不讀」是因為不合算;一些人的「不讀」是因為「沒意思」;還有一些人的「不讀」,則是因為「不必需」;還有些人的「不讀」是因為學不到自己想學的東西。
對方還想去學校乖乖學習。
好吧,第一個問題,那就算他過。
接著犀明提問了第二個問題。
也是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
問道好可以滿分,回答不好,則完全可以不給分。
這個問題是關於立志的。
對於犀明而言,他覺得一個人要立志,先廣泛的涉略,然後尋找到自己的方向,那麼就要立志了。
立志后就是執行。
犀明比較看中立志這個環節。
志不立,天下則無可成之事。
「葉飛主管,第二個我對你的面試問題是,我想知道你個人的長期和短期目標分別是什麼?是如何確定那些目標的?你又將是準備怎麼實現那些目標?」
這個大問題分為四個小問題,每個小問題都是環環套著後面的問題。
這個犀明主要是考察葉飛的事業心,還有他的組織頭腦,以及自身是否擅長計劃,制定個人以及團隊目標方面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