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崛起微末> 第326章 不得不的納斯達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6章 不得不的納斯達克!

  選擇美股,那個對賭協議隨時可能像炸彈一樣爆炸。


  若是沒有達到協議的標準,創新工場會毫不留情地收割大部分股份,犀明都可能將失去控股地位,公司易手,但是為什麼犀明還去那麼選擇呢?!

  說他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實不全面,他還有迫不得已的意思。


  他只能和那些喜歡去美國上市的企業家一樣,去選擇美股上市。


  為什麼要跑到美國去上市。


  對任何公司而言,上市融資是尋求發展資金重要途徑,而在同等條件下本土上市當然是更好選擇,但目前中國互聯網企業卻更傾向於海外上市,例如搜狗等,它們為何不選擇「家裡」的創業板而要跑去美國的納斯達克上市?

  原因何在呢?

  犀明曾經記得小時候,那時候不懂事感覺作為中國的企業就應該在中國A股上市,如果去國外上市好像要賣國似的,但是等長大了發現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那樣理解的。


  激勵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最核心的原因是這些企業在A股還上不了市。比如,優酷,阿里,百度早期其實是虧損的,它在A股能上得了市嗎?上不了!

  因為這些企業在國內A股都上市不了,為了得到市場,布局,只能都選擇了美國上市融資,搜狐、新浪、網易、百度、騰訊和搜狗公司等等都是因為上市一夜之間早就了無數個百萬富翁和千萬甚至億萬富翁,時勢造英雄彷彿上市就意味著無限的金錢、融資等等。


  很多人都會發現中國的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上市都選擇美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大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上市,相對美國,中國對於上市企業的「審核」更為嚴格,或者說比較死板,中國企業在國內上市需要滿足盈利的需求,但是很多互聯網公司早期就是為了融資擴大公司,那裡能盈利,導致阿里巨頭,百度巨頭,京東巨頭,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除了房地產公司外,很多高市值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在美國上市。


  對國內創業板上市與納斯達克上市條件進行了對比,在國內創業板上市企業,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一千萬元,且持續增長。


  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於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百分之三十,發行前凈資產不少於兩千萬元。


  而在納斯達克上市條件則更加靈活。


  三個標準滿足其中之一就具體了上市條件!


  顯而易見的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條件相對靈活、寬鬆。


  IT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不像是中國的幾萬家,十幾萬家的房地產公司,任何一個公司都能賺錢,一套房子甚至都能讓那些搞實業的企業起死回生,達到救命保殼的地步。


  而IT這個高科技行業在初期往往難以盈利,無法滿足國內的上市條件所謂的利潤,而納斯達克則要寬鬆的多,即門檻相對要低一些,更多的是看公司的成長性,而不是像華夏普羅大眾那樣看那個房子會升值,土地值錢,為什麼呢,因為銀行要賺錢,錢越來越難賺,怎麼搞利率不斷增加,錢越來越不值錢,反正中國那麼多大大小小的商業銀行,城市銀行,就沒有聽到過有倒閉的,擁有了整條的利益鏈,就是科技股互聯網公司也不能在中國上得了檯面,因為他們不屬於利益鏈條里的,那些精英只能去國外折騰。


  所以。


  對那些高科技公司。


  那些已經或者可能偉大的公司。


  那些有機會成為巨人的公司。


  國內創業板在硬性財務指標上要求相對就高多了,制約這些企業A股上市,造成中國高科技互聯網公司只能在美國上市,房地產公司都在A股上市。


  犀明有時候想為什麼中國的股市為什麼不能制定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標註,為什麼所有行業,所有公司的標準都一樣,這不是把中國的高科技公司,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往外國送嗎,那些成長起來的超級公司阿里巴巴淘寶,百度,騰訊賺著國民的錢,利潤卻是源源不斷地輸入到美國股市,美國居民手中。


  中國有多輪赴美上市潮,比如第一波上市潮發生在1999年~2000年間,為新浪、搜狐、網易等的門戶時代。第二波為2003年~2004年間,其中有攜程、騰訊、盛大、金融界、前程無憂等。第三波在2007年,有阿里巴巴、巨人等,2010年後有陌陌,搜狗……


  這麼多輪,看著那些優質的公司紛紛流落到海外,不心疼嗎?


  比起國外熱衷科技技術。


  中國更相信房地產公司。


  美國人更認可中國概念股。


  國內一些人開始改變部分規則,如今這些年創業板條件改善了一些。


  但是。


  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受到追捧,在美國上市,與在國內創業板上市相比,能「賣」出更好的價錢,能「賣」的越貴,企業能獲得越多的融資。


  造成優質公司流落海外上市,依舊是停不下來。


  那些規則的制定者們,犀明希望未來自己成長之後,能足夠發聲,改變這樣一個現狀。


  至於現在,在大環境之下,他也只能走美國上市之路。


  大家都愛炒房,炒酒股,雖然科技在改變中國人的生活,他們仍舊執著於房產,執著於酒類股票,執著於奢侈品,執著於追求所謂看得見的房子,摸得著的珠寶,實實在在的暴利,而不是什麼高科技,什麼互聯網。


  就像IT行業屬於高科技行業,也屬於風險投資行業,國內資本對風險投資的興趣遠不如美國投資者大。


  綜合各種原因去美國成為必然。


  雄拜共享單車,這些年一直都是融資,燒錢布局市場,在巨大的投入之下,成本暫時都收不回來,何況盈利,所以也只能去國外上市。


  就像是京東一樣,他要是想在國內上市,京東早就破產一萬次了,但是現在京東市值達到了7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是四千多億人民幣,就是因為在美國上市獲得了自建物流的大量資金,然後越滾越大,膨脹的速度十分的驚人,要是按照國內上市的條件,中國將沒有淘寶,沒有百度,沒有京東,沒有騰訊,但是現在中國誰能離得開他們?

  所以,犀明選擇未來將共享單車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一種無奈而已。


  除非華夏能改變這種高科技,房產公司,實體企業都是一棒子規則。


  不然未來還是有無數的「淘寶」,「百度」,「京東」,「搜狗」「盛大」……高科技互聯網科技公司流落海外,賺著華夏人的錢,然後他們分紅給國外的股東大爺們,精血滋潤他們和他們的後代肥頭大耳,人高馬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