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德用人哲學很對犀明的胃口。
創新工場投資人大部分都到齊了。
創新工場投資者中最後一位重量級別的老人已經到來,他是聯想集團的柳傳志,是所有人年紀最大的。
40歲開始創業的他,領導聯想由11個人20萬元資金的小公司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公司。
現在70多歲的他已經成為中國創業傳奇人物,他的傳奇經歷激勵著無數立志創業的青年人。
在他的領導下,聯想高舉民族計算機產業大旗,立足中國本土,不斷研究摸索行業規律,在與國外強手的競爭中一舉勝出,不僅確立了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而且帶動了一大批民族IT企業的發展。
聯想集團通過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走出國門,成為全球領先的電腦公司之一,證明了中國企業的能力,也為中國企業實現國際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現在年已經古稀的他不再是聯想的總裁,現在是一個投資家。
早在2000年,聯想分拆成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后,卸下一身重擔的柳傳志開始與聯想控股副總裁朱立南籌劃進入風險投資領域。
對創新創業企業來講,用借貸融資本身這個成本確實是太大了。
所以柳傳志親自帶隊進入到風險投資和PE的這個領域裡邊,開新路。
現在聯想控股的業務基本上分成兩塊,他們是先從財務投資做起,最先做的風險投資叫君聯資本,後來又做了PE弘毅投資,然後又做了天使投資,現在在財務投資的同時,他們已經開始用財務投資賺的錢再來做戰略投資。
財務投資柳傳志定義就是選擇好的企業,在他們認為合適的領域,他們進去投資了,但是他們是要退出的,把這個企業增值了,做好了以後,通過上市或者是賣給其他更大的企業,他們把錢賺回來接著再投,這種做法,就稱之為財務投資。
這部分的錢不全是他們自己的,是他們募來的,在他們所有的財務投資裡邊聯想控股只是佔20%到25%,其他都是募來的。
所謂戰略投資,就是在他們所看好的幾個領域,投幾家公司,就當成自己的企業來做,希望它在另外一個領域能做成像聯想集團一樣,幫助它成長起來,而不是投完再賣。
聯想控股的財務投資到現在已經做到了一定的規模,現在三個基金掌管著有1100億人民幣左右的資金,應該講他們所有的投資都是脫虛向實,就是所投的企業他們投下去以後,絕大多數都是能夠踏踏實實的實體經濟,能夠為中國的社會服務的。
前不久,有人把他們所投的企業,粗算了一下,就是它們上市的時候的市值跟今天的這個市值比,到現在增加了有8000億人民幣,營業額增加了5000個億。
這是一個了不得的成績。
投進去的企業為什麼能這樣高速增長呢?因為他們投進去的不僅是錢,而且還給企業做了很多增值服務。做了哪幾方面的增值服務呢?第一,就是融資了,幫企業融了錢,因為它在上市前你還要扶它一把。第二,就是機制改革,他投了很大一部分國企,幫它們做了機制改革。第三,就是上下游對接,就是企業,所投的企業和它的客戶之間,和它的上游之間,可能都有關係,這樣幫它們連接起來。
更重要的一條,也是最主要的一條還是在管理上的提高,他們所投的企業每年都有CEO CLUB,還有像CFO、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的管理,是不停的幾乎每個月都有交流,這樣的話使得被投企業能夠有很大的增長,這是在股市並不見得很好的情況下,所投的企業市值仍增加了有8000億的原因。
柳傳志的到來,大咖紛紛站起,因為這裡柳傳志是年紀最大的,他是長者,也是一個讓人很尊敬的長者。
「諸位好!」
「柳老好!」
郭台銘坐的位置靠外面,他率先和柳傳志握手。
「柳老啊,你都一把年紀了,還折騰到以色列幹嘛?不累啊!我就懶得跑!」
這段是時間柳傳志帶團出訪以色列,在圈內大家都知道。
「老郭啊,你當然懶得跑,家有嬌妻啊!」柳傳志笑道。
郭台銘近年67了,前不久他娶了一個外貌白皙甜美,有點神似侯佩岑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的曾馨瑩。
這段萬眾矚目的首富與舞者的奇緣,他活得很是滋潤,攜嬌妻曾馨瑩,在深圳出席「陽光大運?舞動夢想」員工聯歡晚會,倡導員工珍惜生命。郭台銘與夫人曾馨瑩一起跳街舞,大秀恩愛,萬餘名富士康員工也在晚會現場一起舞動。他道:「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愛情誠可貴,生命價更高,挫折無可懼,勇者有未來。」
這麼撒狗糧,這麼愛嬌妻,這是活出了第二春!
不過郭台銘對前妻也不差,在郭台銘眼中,除了事業就是愛妻。幾十年來,郭台銘從沒有過任何緋聞,他疼前妻老婆在台灣也是出了名的。郭台銘曾花費數億元,在捷克用林淑如的名字買了一座古堡送給她,這件事在社會上一直被傳為佳話。?回看三十年來,林淑如一直陪在郭台銘身邊,陪他創造了市值3000億台幣的富士康鴻海帝國。但是,傲人的財富終究沒能挽回愛妻的生命。2005年3月12日晚10時左右,林淑如因乳癌擴散至肺部及肝臟,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年55歲。
晚年還能找到幸福,眾人都是祝福的!
所以說起他的嬌妻,在場的大佬都是哈哈大笑起來。
「不要老說我老牛吃嫩草咯,我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哈!」
玩笑之後。
俞敏洪開口說道:「柳老,我也對你探訪以色列很感興趣,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以色列是猶太人的國家,這猶太人可在全世界都招人恨吶,他們太聰明了。」
「是啊,我此次去以色列,一方面是談業務,一方面也是解開我心中的以色列之謎,此番大有收穫啊!」柳傳志感慨地說道。
「在我40歲以前,中東的穆斯林國家,像埃及、沙特、伊朗、巴勒斯坦等等,都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應該說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朋友),而以色列則是朋友的敵人。所以,當時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民,都從沒有正眼看過這個小國,也沒特別注意過,住在這片國土上的倒霉悲慘的民族。
「二戰」結束后的二十年內,各種文藝作品如小說、影視中幾乎有一半是回憶描寫「二戰」的。而在這些作品中,又有大部分是和希特勒屠戮猶太人有關的——一個個性格鮮明、身份不同的猶太人被追殺,極度恐慌和緊張,最終還是絕大部分被送到了煉人爐里,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我還沒有弄懂到底為什麼希特勒如此仇恨猶太人的時候,又了解到和希特勒意識形態完全相反的另一個極端大人物——斯大林,也是堅決排擠猶太人的。當時我就真弄不懂了,也就是說四五十年前,心中就有了第一個謎,猶太人怎麼這麼招人恨呢?
時間一天天地過,過到我已近不惑之年,世界的大門向中國慢慢打開。我才有機會知道不僅愛因斯坦、基辛格,在美國的政治界、金融界、科技界、藝術界,有錢的、聰明的、能幹的,有相當一大部分都是這個「倒霉民族」的一份子。
難道被嘲笑的、倒霉悲慘的民族是個了不起的民族?
正在弄不清楚花開枝散在全世界的猶太人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時候,聚集在一起的以色列人,在阿拉伯兄弟包圍之中建立的以色列共和國發威了。上世紀70年代,他們以一個兩萬平方公裡面積、三四百萬人口的小國,和我們的阿拉伯兄弟連年結結實實地打了幾仗,在西奈半島、在戈蘭高地,戰爭的結果是以色列完勝。從此,中東、北非的幾個世俗政治(即政教分開)的穆斯林大國,埃及、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約旦等等,都不和以色列打了,到現在雖談不上是友好國家,但卻也不是敵對國家了。
上世紀70年代,還發生過一個事件,滿滿一架客機的以色列人被劫持到了烏干達做人質,愣被以色列的摩薩德,隔了好幾個國家給解救了回來,還把劫持者全殺了,人質和以色列軍人只有極少數的傷亡。這真實的故事聽著實在像穿越小說,太玄了。
最近這十幾年,以色列又以一個擅長創新、創業的國度大露頭角,中國的幾位有影響的學者和文化人訪問后回國一介紹,以色列便成了中國人重要的旅遊景點。我聽以色列政府官員介紹,中國訪以的人數翻倍上升,其中企業家、創業者委實不少。
我心中的新謎團是,以色列人的聰明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後天在哪些方面?
我最後發現這些以色列國民在精神上都刀削般的整齊劃一——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宗教的熱烈誠摯的信徒——在以色列85%左右是信猶太教,13%是穆斯林,這是在同一個國度里的「天敵」,還有2%是少數民族。他們信教不但與生俱來,而且不斷被深入教育以致融化在血液中。如果比較虔誠的程度,我看在中國只有磕長頭奔向日喀則的藏民堪能一比。
我心中要解的第一個謎就是猶太人為什麼招恨?主要答案就出在宗教上。
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以及伊斯蘭教,教義都離得太近,關聯度太深,而佛教就離得較遠。離得近的,關聯度深的就容易打起來。兩個賣白酒的為了爭市場,容易點燃戰火,增加一個賣紅酒的,也會混在裡面打,要比出個高低,旁邊那個賣茶葉的和他們怎麼都不會打起來。
猶太教可比作上帝信徒中的教義1.0版,而基督教可比作2.0版,伊斯蘭教可比作3.0版。3.0版和2.0版都認為自己最貼切表達了上帝的意圖,還要你1.0版何用?而1.0版則認為自己才是最根本理解上帝的,其它的是修正主義。這一打起來就曠日持久,至少兩千年了,而且是多次的拉鋸戰,越打就仇恨越深。
而中國人、蒙古人、東南亞佛教國家的人都不恨猶太人,可以側面說明宗教確是主要因素。
但希特勒們為什麼恨得這麼咬牙切齒呢?一是猶太人畢竟少,好收拾;第二可能是自卑感在作祟。
二次大戰前,在德國的猶太人是出類拔萃的優秀,據說地位不比今天的猶太人在美國的地位低。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猶太人有170多個,經濟學獎則超過了40%。
不到1000萬的猶太人,在全世界80億人口之中,獲得了40%以上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比例確實不可思議。
當你誇獎以色列人聰明的時候,不管你用多麼高級的形容詞,他們都會矜持地、微笑地聽著,那表情的解讀就是,這個事實大家都知道,說這話的人太多了,你還是誇點別的吧,真會讓你內心有點熱臉貼了冷屁股的尷尬。
這個勁頭兒,我想大概不是現代、近代才有的,兩千年前的古代,估計猶太人就這麼評估自己了。咱們當然無所謂,像希特勒那樣的人物怎麼受得了。內心深處知道不如人家(這是自卑感),但喊出來的卻是「猶太人是賤種,不能讓世界毀滅在他們手裡」!於是就大開殺戒,慘絕人寰的屠殺,70年後人們依舊記憶如新。
有希特勒這種潛在自卑感的人大概不在少數,這也是猶太人招人恨的原因之一吧。
這就是我得出的猶太人容易招恨的原因,而用猶太人自己的話說,是產生世界排猶主義的原因。
「大屠殺猶太人吸取了什麼教訓」?
這自然不是「要謙虛待人」之類的教訓。
而是猶太人要拚命要建立自己的國家。
耶路撒冷保衛戰,猶太人被打得沒有了根據地,流落全世界,以歐洲為主。
「二戰」中,猶太人更是付出了無比慘痛的代價。
這之後,他們痛定思痛,全世界的猶太人一起奮鬥,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在上世紀40年代末,終於建成了以色列。
所以,全球的猶太人拚命地熱愛這個國家,不管他們內部有多少矛盾,當這個國家發生了任何困難,他們都會不遺餘力地奉獻、支援。
各位仗著我不是學者,話又是說給你們這些朋友聽的,博一笑,你們別聽得那麼嚴肅啊!」
柳傳志哈哈大笑說完,眾人和犀明一樣剛才真的一下子都沉浸去了,這柳總說的好啊,一下說到了那個民族的痛點之上!
「柳老真是不虛此行!」眾人點頭道。
這時候李凱復帶著一眾人上了江南尊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