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崇禎大帝國> 第八十三章 清查九邊

第八十三章 清查九邊

  第一捲風雨飄零


  九月初,負責巡查薊遼關寧前線空餉的戶部侍郎倪建生,風塵僕僕回到京城。


  次日餉午,他便會同戶部尚書畢自嚴和兵部尚書孫承宗覲見崇禎皇帝,彙報九邊各鎮實員情況。


  隨著轟轟烈烈的軍改進行,孫承宗率領兵部、戶部和五軍都督府,對大明九邊進行全面清查實員將士狀況。


  大明九邊是指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太原、固原、延綏、寧夏、甘肅這九個設在北部邊境的軍事重鎮。


  每鎮設一總兵官,統帥轄區內的軍事力量,並設有巡撫一名輔之,此外還有御馬監的太監為監軍。


  後來隨著建奴崛起,從薊州鎮又分出了山海鎮,從固原鎮又分出一個臨洮鎮,此外還有一些設立過一段時間又撤銷的鎮。


  總之,到了崇禎時期實際存在的邊關重鎮,一共十一個。


  但九邊的叫法,卻一直延續下來,再沒改變。


  而九邊各鎮的將士,隨著衛所的廢弛,基本以募兵為主,也有少量衛所兵,但大多泯然無用矣。


  尤其是兩個多月前,崇禎皇帝取消全國衛所制,全部改為募兵制,衛所制徹底走出歷史舞台。


  應該說,這對大明朝廷和衛所兵來講,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太祖朱老大開國時創立的衛所制度,一開始衛所兵是不給餉銀的。


  因為給了他們土地,他們是世襲的軍戶,當兵打仗是本分。


  故而有朱老大說不費一糧一餉,便養兵百萬的豪言壯語。


  只是任何制度,隨著時光的流逝,總有弊病出現。


  當了兵便不能脫籍,世世代代從軍,朱老大把還沒出生的人,一輩子的命運已經安排好了。


  這很不人道,當然有許多人不同意。


  於是,就出現了逃兵。


  尤其是到了萬曆以後,衛所日益荒廢,衛所兵的戰鬥力也嚴重下降。


  特別是邊關困苦,軍戶逃亡不斷。


  造成邊關各鎮兵員嚴重不足,不得不發給軍餉,鼓勵軍戶從軍,同時對外徵募敢戰的民壯為兵。


  只是,衛所兵雖然給軍餉,但比募兵要低得多。


  按照制度,衛所兵每月有一兩五分的餉銀,可大家明白的,層層剋扣下他們拿到手裡的不足一兩。


  而這,還不能保證每月按時發放。


  拖欠半年一年甚至三五年,那是很平常的事情。


  這就沒辦法過生活了。


  生活過不下去,先是熬,熬不了就跑,這是人之常情。


  跑得了的是幸福的,還有一種就是想跑也跑不了的苦逼。


  怎麼辦?

  涼拌!


  唯有苟延殘喘,等死而已!


  所以,當崇禎皇帝下令取消衛所制度,這讓天下所有的衛所兵,無不歡欣雀躍,真心感謝皇上恩典。


  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他們可以自主擇業了。


  而朝廷,也節省了一大筆開支。


  當然,大明太大太廣,衛所兵有一部分人逃跑了,有一部分人變成農民了,還有一部分人拿慣了刀柄。


  前兩種人自不必理會,第三種人在崇禎皇帝的旨意下,可轉為募兵。


  如此一來,倒也皆大歡喜。


  剔除了衛所兵,那就是要統計邊關的實員將士人數,崇禎皇帝才可以了解手裡的力量,才能有的放矢進行軍改。


  根據兵部和戶部的統計,以及倪建生實地清理,他們上交了一份詳細奏疏。


  其中,遼東鎮人馬最多,上報了八萬五千人,山海鎮五萬五千人,薊鎮四萬人……


  大明九邊人馬總計三十六萬人,比原來戶部名冊少了整整二十一萬人。


  對這個數字,崇禎皇帝心情複雜,不知如何描述。


  應該說,倪建生和兵部戶部的工作,崇禎皇帝表示肯定,擠出了幾乎一半的水分,值得表揚。


  但他也相信,九邊各鎮的人馬就像泡水的海綿一樣,即使用力擠壓,多少還有一些水分。


  邊鎮的巡撫和總兵,吃空餉已經習慣了,肯定是不會完全如實上報的。


  吃肉吃習慣了,吃素就很難了。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說實話,崇禎皇帝可以容忍適度的吃空餉,只要他們敢拚命殺敵就成。


  可這很不現實。


  三十六萬人馬看上好像很多,可這裡面不僅人數還有水分,崇禎皇帝可以確定,裡面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戰鬥的人員還有很多。


  再加上軍備廢弛、士氣低落等其他因素,崇禎皇帝悲哀的搖搖頭。


  怪不得歷史上大明對上建奴總是敗多勝少,難有大勝。


  到了後來將領更是畏戰,一觸即潰。


  實在是這些領兵的將領,自家人知自家事,帶著紙面上的部隊或者沒有戰鬥力的人員,去迎戰訓練有素的敵人,怎麼能有底氣?


  「幾位愛卿辛苦了,朕看了這些數字,是既喜且憂。」


  崇禎皇帝放下手裡的奏疏,對著孫承宗、畢自嚴和倪建生三人搖頭苦笑,落寞說道:


  「喜的是,這次上報總算擠出了不少空餉的水分,可以為朝廷為朕結餘些許紋銀,也可用於重新招募新軍。


  憂的是,我大明邊關號稱百萬大軍,如今卻爛到了骨子裡,以區區不到四十萬人,如何防守上千里防線?


  對上韃子,對上建奴,我大明如何能夠確保必勝?

  委實怪不得韃虜能輕易撕開大明邊關,屢次寇邊大明並屢屢獲勝,事出有因吶!」


  崇禎皇帝從這些數字上,總算明白了遼東屢戰屢敗的原因。


  「皇上,遼東已經進入冬季,逐漸年關將至,臣覺得有些欠餉實在不宜久拖。


  如今九邊上報的兵員數額,與過去相比,已然好上許多。


  據臣清查薊遼期間所知,至少遼東鎮的情況基本屬實。期間或有出入,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


  如今天下紛亂,對些許小節不宜追究過甚,望皇上明察。


  另具臣觀察,遼東將士的禦寒冬衣明顯不足,希望皇上能妥善安排!」


  倪建生偷瞧了崇禎皇帝憂愁的臉色,卻還是咬咬牙開口說道。


  實在沒辦法,知道皇上不易,可遼東將士也不易,尤其是底下兵卒。


  遼東乃苦寒之地,一到冬天,大雪紛飛,嚴寒無比。


  許多兵卒無禦寒的冬衣,每年凍死凍傷的不在少數。


  這次他過去,底下兵卒紛紛向他反映此事,他答應朝廷盡量想辦法。


  可他是戶部侍郎,知道戶部情況,無奈之下,只有盯緊內庫了。


  唯有希望皇上,能夠有辦法,解決遼東將士的問題。


  其實,又豈是只有遼東苦寒?


  PS:感謝書友憂傷的二狗子、鍾離寒夜打賞,銘感盛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